凸显语文特质提升教学品质 一我的语文教学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喜、怒、哀、乐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此外,分别、怀念、委屈、后悔、忧愁……也无处不在。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最深、最想说的事给大家说说好吗?同学们要说真话,说心里话,做到实事实说(板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简短的“一字开花”游戏,“其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对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品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兴趣催生兴趣,当学生着魔般地迷恋上语文的时候,那些彻夜不眠的苦读经历,那些搜肠刮肚的思索过程,那些废寝忘食的实践体验,那些苦苦追寻的学习心境……怎能叫“负担”?而应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是一种真正的学习品质境界!
智慧启迪智慧。福建师大文学院孙绍振教授回忆他的小学学习生活时深情地说:上潘老师的语文课实在是一种智慧的享受,她的教学智慧像种子一样埋在我心头。我十分向往能成为潘老师那样的语文教师,用智慧启迪智慧,让语文成为我的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我尝试着在课堂上让学生享受这种智慧。请看《螳螂捕蝉》教学片段:
师:(故意)同学们,张老师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第1自然段中的“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第11自然段中少年说“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大臣们与少年说的话意思相同,为什么大臣们对吴王毫无办法,少年却能劝说成功呢?
生:大臣们是直言劝阻,而少年是婉转劝说,吴王能够接受。
师:是的,劝说讲究策略,聪明!
生:大臣们说:“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大臣们对后果的估计只是假设,让昊王存有侥幸心理,而少年则把蝉比作楚国,把螳螂比作吴国,把黄雀比作其他诸侯国,活生生的事实让吴王感受到攻打楚国的危险性太大了!
师:是的,大臣们直接劝阻看似坚决,实则无力;少年劝说看似婉转,实则有力!
生:我从说话的标点可以看出,大臣们在固执的吴王面前劝阻时哆哆嗦嗦,因此使用句号;少年化被动为主动,说话掷地有声,因此使用感叹号。
师:简短的两句话,你们却读出了三点不同。有见地!聪明!佩月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一个有品质的问题能生成智慧。用智慧启迪智慧,在碰撞中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教师变得博大精深,学生变得精思善问,师生的语文品质潜滋暗长。
审美建构审美。“汉语是一种具有高度美质的语言。仅就语音的角度看,有声有色,朗读一篇课文,其声音的表现力就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感情反应。”(童庆炳语)美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途径。语文教学应当通过优美的文章阅读,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想象能力、强烈的审美情感和比较透彻的审美理解能力。我追求“审美建构审美”的教育境界,使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审美情感的桥梁。请看《田园诗情》教学片段:
师:这篇文章写得太美了,同学们读得美,感受得深。为了把这些美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我建议:喜欢摘抄的同学摘抄优美的词语、句子,或者精彩的片段;爱好朗读的同学选择一段练习美读:记忆力好的同学选择优美的句子或者片段练习背诵。
师:先展示一下你们摘抄的美妙语句。谁愿意读一读?
(生读,师评:你具有发现美的眼睛!)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金嗓子?
(生读,师评:听你的朗读是绝妙的享受!)
师:谁愿意接受记忆挑战?
(生背,师评:你简直就是“活电脑”!)
师:通过这次远途旅游,我们知道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难怪作者取名《田园诗情》。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尽情地欣赏够荷兰的“水”和“花”。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下周在班级举行一次读书汇报会。汇报会的主题是“我心目中的荷兰”。
“审美”是认识美之所在;“立美”是创造美之实践。美的品质在于发现,在于欣赏,还在于积极地表现。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描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教育的真谛是教人去学,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把握听、说、读、写、习,营根固本;激发情、趣、智、美、爱,正心启智。形成品质自觉,追求精品优质,锻造语文品质,让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品质之树根更深,干更壮,叶更茂;让我们的学生变得知更丰,情更浓,智更高 《凸显语文特质提升教学品质 一我的语文教学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180.html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简短的“一字开花”游戏,“其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对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品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兴趣催生兴趣,当学生着魔般地迷恋上语文的时候,那些彻夜不眠的苦读经历,那些搜肠刮肚的思索过程,那些废寝忘食的实践体验,那些苦苦追寻的学习心境……怎能叫“负担”?而应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是一种真正的学习品质境界!
智慧启迪智慧。福建师大文学院孙绍振教授回忆他的小学学习生活时深情地说:上潘老师的语文课实在是一种智慧的享受,她的教学智慧像种子一样埋在我心头。我十分向往能成为潘老师那样的语文教师,用智慧启迪智慧,让语文成为我的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我尝试着在课堂上让学生享受这种智慧。请看《螳螂捕蝉》教学片段:
师:(故意)同学们,张老师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第1自然段中的“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第11自然段中少年说“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大臣们与少年说的话意思相同,为什么大臣们对吴王毫无办法,少年却能劝说成功呢?
生:大臣们是直言劝阻,而少年是婉转劝说,吴王能够接受。
师:是的,劝说讲究策略,聪明!
生:大臣们说:“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大臣们对后果的估计只是假设,让昊王存有侥幸心理,而少年则把蝉比作楚国,把螳螂比作吴国,把黄雀比作其他诸侯国,活生生的事实让吴王感受到攻打楚国的危险性太大了!
师:是的,大臣们直接劝阻看似坚决,实则无力;少年劝说看似婉转,实则有力!
生:我从说话的标点可以看出,大臣们在固执的吴王面前劝阻时哆哆嗦嗦,因此使用句号;少年化被动为主动,说话掷地有声,因此使用感叹号。
师:简短的两句话,你们却读出了三点不同。有见地!聪明!佩月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一个有品质的问题能生成智慧。用智慧启迪智慧,在碰撞中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教师变得博大精深,学生变得精思善问,师生的语文品质潜滋暗长。
审美建构审美。“汉语是一种具有高度美质的语言。仅就语音的角度看,有声有色,朗读一篇课文,其声音的表现力就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感情反应。”(童庆炳语)美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途径。语文教学应当通过优美的文章阅读,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想象能力、强烈的审美情感和比较透彻的审美理解能力。我追求“审美建构审美”的教育境界,使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审美情感的桥梁。请看《田园诗情》教学片段:
师:这篇文章写得太美了,同学们读得美,感受得深。为了把这些美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我建议:喜欢摘抄的同学摘抄优美的词语、句子,或者精彩的片段;爱好朗读的同学选择一段练习美读:记忆力好的同学选择优美的句子或者片段练习背诵。
师:先展示一下你们摘抄的美妙语句。谁愿意读一读?
(生读,师评:你具有发现美的眼睛!)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金嗓子?
(生读,师评:听你的朗读是绝妙的享受!)
师:谁愿意接受记忆挑战?
(生背,师评:你简直就是“活电脑”!)
师:通过这次远途旅游,我们知道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难怪作者取名《田园诗情》。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尽情地欣赏够荷兰的“水”和“花”。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下周在班级举行一次读书汇报会。汇报会的主题是“我心目中的荷兰”。
“审美”是认识美之所在;“立美”是创造美之实践。美的品质在于发现,在于欣赏,还在于积极地表现。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描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教育的真谛是教人去学,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把握听、说、读、写、习,营根固本;激发情、趣、智、美、爱,正心启智。形成品质自觉,追求精品优质,锻造语文品质,让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品质之树根更深,干更壮,叶更茂;让我们的学生变得知更丰,情更浓,智更高 《凸显语文特质提升教学品质 一我的语文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