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文化建设的载体


  “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文化建设的载体
  
  鲁向阳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25000)
  
  摘要:“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本着合作与发展的理念和目标,由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自由组合而成的小群体。“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运作以学科为单位,通过阅读交流、专题研讨、智慧磨课、说课答辩等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学校师资队伍质态,更促进了教师自愿合作文化的形成,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安全感及幸福感大大提高。
  
  关键词:教师文化 专业发展共同体 实践
  
  一、教师文化解读
  
  教师文化隶属于学校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哈格里夫斯从专业合作关系的角度出发,将教师文化分为四种:离散型文化(individualism),即教师间不在教学、研究等方面交流,只是以各自的方式完成个人任务;巴尔干文化( balkanization),指教师之间不仅没有在学术方面合作交流的意愿,而且还存在行政权力之争;强迫型文化(contrived col-legiality),指教师之间本没有意愿进行交流与合作,但迫于行政上的压力,不得不在形式上聚在一起,因而缺乏交流合作的成效;自愿合作文化(collaborative culture),指教师有相互交流合作的意愿,并能实实在在地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言而喻,其中值得推崇的是自愿合作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会使“团结互助”、“和而不同”成为真实场景,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师资队伍质态,推动学校生态发展。
  
  教师文化是很多思想行为的复杂结合体,其形成与学校办学目标及学校特点密切相关,岁月的淘洗会使之明晰与增色。在建校以来的10余年间,我们逐步形成了涵濡默化的校园文化——园林文化、班级文化及教师文化相互交融,积极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文化的形成,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运作密不可分。
  
  二、“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与探索
  
  “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本着合作与发展的理念和目标,由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自由组合而成的小群体。我校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主要是以学科为单位,由市、校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读书班成员自主新老搭配而成,活动原则是平等协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引领方向,提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运行效率,学校不仅尽可能提供精神引领和物质保障,还为“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每位成员特别聘请了一批校外名师作为指导教师,以确保“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相对高位发展。
  
  (一)具体操作
  
  “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运作主要是由其中的核心成员牵头完成,一般在学期结束或开学前召集成员商议每学年及每学期的主题及关键活动,形成相应的活动方案,交学校教科室备案,以取得学校行政的支持和统筹安排。结合日常教学,我校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阅读交流提升人文素养。
  
  “专业发展共同体”作为非行政组织,完全是“志同道合”的小团体,由于有着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平时每个成员都很注意学习。读书,就是每位成员每天必做的功课。我们的每天看一点、每天抄一点、每天想一点、每天写一点的“四积累”行动,已开展多年。每学年,共同体成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出书单,制订读书计划;每学期,“专业发展共同体”会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和好书推荐活动,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换书籍和读书体会。长期的坚持增加了专业书籍的阅读量和分享度,使教师的个人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专题研讨提升专业素养。
  
  “专业发展共同体”坚持科研导向,追求课堂的自主动态生成和轻负优质高效,经常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组织研讨活动。如以年级衔接为主题的跨年级学科交流、以班级管理为主题的经验借鉴交流、以学案研讨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研讨、以学习心理为主题的学生个案研究等,以期让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在碰撞中得以升华,进而不断提高课程执行力。我们的研讨流程通常是:先收集教师个人困惑,汇总筛选后邀请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话题式集中研讨,形成相应的策略。(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此外,我们还注册了“专业发展共同体”QQ群,大家常常就各种问题频频“冒泡”,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即时的交流。
  
  3.智慧磨课提升课堂品位。
  
  课例研究是“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另一种重要活动形式,目的是让教师聚焦课堂、审视自身。我们特别珍惜上级教育部门搭建的各种赛课和展示平台。以语文学科为例,第二届“圣陶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从基层学校开始选拔,我校通过预赛很快产生了人选和课题,然后进入集体磨课过程。从教材文本到学情调查,再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反复斟酌探讨,长达半年的“一课多轮”的比较和理念论证,让所有语文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成员“苦并快乐着”,最终我校选手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大家都显得比较淡定,因为与整个过程的专业碰撞相比,奖次已经显得“那么的不重要”。值得一提的是课例研究中微格资源的应用,我们每学期都会安排相关教师在微格教室上课,然后围绕相应主题开展点评课活动,通过课例的微格化研究,促使教师更加冷静、理性地反复揣摩和细致推敲,让授课者不断修正自身缺点,发扬自身优势,追求课堂的信、达、雅境界,以期让更多的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说课答辩催化新手蜕变。
  
  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我们的“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创新说课答辩活动——基于说课的基本理念,以答辩的形式,就相关的教学问题开展说、思、辩,改变了以往由说课教师掌控思路和内容的“一言堂”现象。说课答辩活动对答辩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能力可以进行更综合、更深度的考量和引导,同时,作为评委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成员设计问题的过程,也成为了对自身教学进行深度挖掘和思考的过程。
  
  (二)运行成效
  
  1.显性成效。
  
  从教师教学竞赛看,2010年和2011年,我校有

《“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文化建设的载体》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20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