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教师引导探析
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教师引导探析
冯少丽 关少化
(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 0124)
[摘要] 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是一种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为目的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针对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出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和动机缺乏、学习计划欠合理等不良现象,基于教师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作用分析,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反馈等几方面提出教师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2) 06-0011-03
学习理论认为: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学习所需要的学习材料等,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习者自觉、主动的学习;二是学习者独立自主、不依赖别人的学习;三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者主体性的学习。提倡自主学习,能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愿学、会学、爱学”的习惯。但是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因此为了真正确保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调查显示Ⅲ: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引导更是缺位。本文从教师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作用出发,提出有助于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师引导策略。
1 我国高校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调查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状况,笔者以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概念为基础,从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学习类型和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师生互动等六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经专家访谈和试测,效果良好。在对所回收的88份问卷(发放100份问卷)做统计分析后,调查结果如下。
1)近1/3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够端正,半数学生的学习目标短视,约1/10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10.7%的学生选择学习的动机是为了拿更多的证书,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14.7%的学生选择没必要想太多,船到桥头自然直,甚至有0.04%的学生选择无所谓;50.7%的学生只有当前的学习目标,12%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有什么就做什么,0.04%的学生完不成学习目标。
2)近半数学生学习时间较短,学习规划不够,课余时间用来休闲的比例较大。42.7%的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是1——2小时,13.3%的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小于1小时,甚至有的学生每天没有学习时间;73.3%的学生有大致的学习规划,偶尔会放松,但有14.7%的学生无规划;在课余时间,竟然有42.7%的学生用来上网、睡觉等休闲活动。
3)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属被动式的,但主张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是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44.8%的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类型,他们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63.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4)超过2/5的学生只局限于学习专业知识,近半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45.3%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34.7%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语,20%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36%的学生选择利用网络解决,也有个别的学生选择放弃。
5)超过半数学生认为自己会受同伴不良学习习惯影响,学校学风建设有待加强。44%的学生会受身边不爱学习的同学的影响,28%的学生偶尔会受身边不爱学习的同学的影响;60%的学生认为身边的舍友自主学习情况一般,有的很用功,有的喜欢娱乐,竟然有10.7%的学生认为身边的舍友自主学习情况都以娱乐休闲为主;89.6%的学生选择适合自主学习的地方是教室和图书馆,也有10.4%的同学选择宿舍;81,2%的学生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是专业爱好和周围同学的学习态度。
6)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指导教师,也不主动联系老师。(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较少有学生就学习计划和人生理想等与老师交流,学习表现得到老师反馈的更是少数。65.3%的学生竟然没有自己的学习指导老师,34.7%的学生有与老师联系指导其学习的想法,但是从没有联系过,34.7%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有30.7%的学生联系过老师为其指导学习;49.3%的学生和老师讨论的只是自己的分数,较少有学生和老师讨论课堂或阅读中的问题,就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想法以及人生观和理想等问题与老师讨论的更是少见。较少有学生因为学习表现得到老师及时的书面或者口头的反馈。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出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和动机缺乏、计划欠合理等不良现象,是大学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的意义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由教师引导,教师应该是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支持者。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教师应有角色的缺位。
从自主性学习的理论来看,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不仅仅是由学生个体的内因自发生成的,而且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教师就没有学生,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大学生虽已成年,拥有了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但由于身处学习方式巨大转变的过渡阶段,难免因学习方式、与教师互动状况的变化等产生不良的适应状态。如果此时的学生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有益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大学学习与生活,他们很有可能产生困惑甚至自暴自弃的情绪,影响自身和学业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因此,教师的引导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广泛的兴趣、高雅的情趣、洋溢的才华、执着的追求都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艺术,也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在该领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持续长久。因此,教师要以典雅端庄的教师形象,情境交融的教育氛围,井然有序的教育节奏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引导他们把眼前的个人兴趣与未来自我的发展联系起来,使他们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能否养成独立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如果认为教学过程应以教师为中心,从思想和行动上都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在教学上采取“填鸭式”,在管理上采取“家长式”,其结果必定是束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学生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适时充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可调动学生 《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教师引导探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366.html
冯少丽 关少化
(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 0124)
[摘要] 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是一种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为目的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针对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出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和动机缺乏、学习计划欠合理等不良现象,基于教师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作用分析,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反馈等几方面提出教师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2) 06-0011-03
学习理论认为: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学习所需要的学习材料等,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习者自觉、主动的学习;二是学习者独立自主、不依赖别人的学习;三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者主体性的学习。提倡自主学习,能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愿学、会学、爱学”的习惯。但是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因此为了真正确保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调查显示Ⅲ: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引导更是缺位。本文从教师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作用出发,提出有助于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师引导策略。
1 我国高校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调查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状况,笔者以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概念为基础,从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学习类型和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师生互动等六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经专家访谈和试测,效果良好。在对所回收的88份问卷(发放100份问卷)做统计分析后,调查结果如下。
1)近1/3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够端正,半数学生的学习目标短视,约1/10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10.7%的学生选择学习的动机是为了拿更多的证书,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14.7%的学生选择没必要想太多,船到桥头自然直,甚至有0.04%的学生选择无所谓;50.7%的学生只有当前的学习目标,12%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有什么就做什么,0.04%的学生完不成学习目标。
2)近半数学生学习时间较短,学习规划不够,课余时间用来休闲的比例较大。42.7%的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是1——2小时,13.3%的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小于1小时,甚至有的学生每天没有学习时间;73.3%的学生有大致的学习规划,偶尔会放松,但有14.7%的学生无规划;在课余时间,竟然有42.7%的学生用来上网、睡觉等休闲活动。
3)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属被动式的,但主张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是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44.8%的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类型,他们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63.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4)超过2/5的学生只局限于学习专业知识,近半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45.3%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34.7%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语,20%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36%的学生选择利用网络解决,也有个别的学生选择放弃。
5)超过半数学生认为自己会受同伴不良学习习惯影响,学校学风建设有待加强。44%的学生会受身边不爱学习的同学的影响,28%的学生偶尔会受身边不爱学习的同学的影响;60%的学生认为身边的舍友自主学习情况一般,有的很用功,有的喜欢娱乐,竟然有10.7%的学生认为身边的舍友自主学习情况都以娱乐休闲为主;89.6%的学生选择适合自主学习的地方是教室和图书馆,也有10.4%的同学选择宿舍;81,2%的学生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是专业爱好和周围同学的学习态度。
6)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指导教师,也不主动联系老师。(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较少有学生就学习计划和人生理想等与老师交流,学习表现得到老师反馈的更是少数。65.3%的学生竟然没有自己的学习指导老师,34.7%的学生有与老师联系指导其学习的想法,但是从没有联系过,34.7%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有30.7%的学生联系过老师为其指导学习;49.3%的学生和老师讨论的只是自己的分数,较少有学生和老师讨论课堂或阅读中的问题,就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想法以及人生观和理想等问题与老师讨论的更是少见。较少有学生因为学习表现得到老师及时的书面或者口头的反馈。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出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和动机缺乏、计划欠合理等不良现象,是大学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的意义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由教师引导,教师应该是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支持者。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教师应有角色的缺位。
从自主性学习的理论来看,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不仅仅是由学生个体的内因自发生成的,而且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教师就没有学生,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大学生虽已成年,拥有了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但由于身处学习方式巨大转变的过渡阶段,难免因学习方式、与教师互动状况的变化等产生不良的适应状态。如果此时的学生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有益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大学学习与生活,他们很有可能产生困惑甚至自暴自弃的情绪,影响自身和学业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因此,教师的引导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广泛的兴趣、高雅的情趣、洋溢的才华、执着的追求都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艺术,也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在该领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持续长久。因此,教师要以典雅端庄的教师形象,情境交融的教育氛围,井然有序的教育节奏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引导他们把眼前的个人兴趣与未来自我的发展联系起来,使他们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能否养成独立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如果认为教学过程应以教师为中心,从思想和行动上都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在教学上采取“填鸭式”,在管理上采取“家长式”,其结果必定是束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学生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适时充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可调动学生 《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教师引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