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高中语文趣味性课堂
追寻高中语文趣味性课堂
作者/ 束小红
摘 要:伴随着高考的升学压力,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实际的课堂中渐渐消失,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趣味教学”又一直是新课程所追寻的课题。如何在高考的背景下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掌握知识?主要从课堂音乐的欣赏、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活动体验以及文本画面的再现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音乐欣赏助“趣”
以前,音乐可以在语文课开始时导入,亦可在结束时响起。有时这些音乐与课本的内容衔接不紧密,纯粹助兴。但若将音乐与文本融为一体,效果却大相径庭。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音乐的描述,对文章的理解极为重要,恰当地将音乐移植进语文课堂,用艺术的相通性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这学期,高一语文倡导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音乐课与语
文课的融合,选取了《肖邦故园》,第一节课的音乐鉴赏选取了肖邦的钢琴独奏《夜曲》,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又欣赏了肖邦的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叙事曲等,从时期、速度、情绪等方面做了介绍,既领略了f小调的特点,又感悟了肖邦那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那一种“花丛中的大炮”的力量。第二节语文课选取肖邦故园春、夏、秋、冬的四季片段,因为音乐的铺垫,学生在赏析景物特点时都能一语点破,对文本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极大地增强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对肖邦与肖邦音乐关系的理解。
二、问题情境助“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上利用不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既双向互动,又有趣味性和实效性,这样培养了学生说和思的
能力。
高中生的课堂一般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单一呆板。但若创设问题情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这就是一个开放的舞台。但若没有思维的碰撞,有时小组讨论就是四个人的交头接耳,毫无实效性。如何让问题的设置有实效、有趣味呢?
1.从文本的“关键词”来创设
《品质》的末尾两段,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和作者“我”都说了这样一句——“他做了顶好的靴子”,让学生一开始研习文本就比较这两句“顶好的”韵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文本品质的把握恰到好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再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62段说“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扣住“第一次”如何理解,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思考之前的伽西莫多的特征,从而抓住如今人性的复苏,认识到美与丑其实是人性的美与丑,把握了小说主旨,一下子有了豁然开朗的乐趣。
2.从内容的比较上来创设
《雷雨》中比较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前和相认后的不同态度,来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当初“胯下之辱”的忍耐和后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自负是否矛盾?
这些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对文本的探究,课堂上的争辩,也让语文课从一堂死水变为灵动的活水。问题,乃课堂的活水,激发学生对源头——文本的探究,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
三、活动体验助“趣”
“活动体验”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体验性学习不但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义、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倾听、开口、动手,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身临其境中增长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中语文课堂的活动体验,主要包括演讲、表演、朗读、对话等。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让学生演讲第19~26段,那些“我有一个梦想”的排比句式,在反复的尝试中越来越有气势,对于平等自由的呼唤、鼓励性也越来越强,学生对于这种活动体验既有积极兴趣,又在演讲中加深了对演讲稿特点的认识和对文本的理解。
四、画面再现助“趣”
画面再现,可以是文本内容的视频播放,也可以是学生发挥想象对画面片段的描写。
一些与电影相关的课文,教师尽量展现其原型的视频画面,
如《巴黎圣母院》《辛德勒名单》,教学时截取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辛德勒名单》,黑白色彩中那穿红衣的小女孩,焚烧犹太人尸体的画面,打字机啪啪下的名单,这些画面都给学生很大的视觉震撼。
另外,在诗词教学中,对诗句画面的描写再现,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学生在刻画中将景、人、情融合在一起,并尝试运用一些艺术手法来渲染环境,加入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写完后学生再交流,课堂就在活跃中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趣味十足。
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有效方式来增强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但不要忘了教材、学生、生活的互相联系,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嘉德。语文“活动体验”教学的误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
[2]莫喜敏。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宁夏教育科研,20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 《追寻高中语文趣味性课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454.html
作者/ 束小红
摘 要:伴随着高考的升学压力,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实际的课堂中渐渐消失,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趣味教学”又一直是新课程所追寻的课题。如何在高考的背景下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掌握知识?主要从课堂音乐的欣赏、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活动体验以及文本画面的再现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音乐欣赏助“趣”
以前,音乐可以在语文课开始时导入,亦可在结束时响起。有时这些音乐与课本的内容衔接不紧密,纯粹助兴。但若将音乐与文本融为一体,效果却大相径庭。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音乐的描述,对文章的理解极为重要,恰当地将音乐移植进语文课堂,用艺术的相通性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这学期,高一语文倡导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音乐课与语
文课的融合,选取了《肖邦故园》,第一节课的音乐鉴赏选取了肖邦的钢琴独奏《夜曲》,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又欣赏了肖邦的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叙事曲等,从时期、速度、情绪等方面做了介绍,既领略了f小调的特点,又感悟了肖邦那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那一种“花丛中的大炮”的力量。第二节语文课选取肖邦故园春、夏、秋、冬的四季片段,因为音乐的铺垫,学生在赏析景物特点时都能一语点破,对文本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极大地增强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对肖邦与肖邦音乐关系的理解。
二、问题情境助“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上利用不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既双向互动,又有趣味性和实效性,这样培养了学生说和思的
能力。
高中生的课堂一般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单一呆板。但若创设问题情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这就是一个开放的舞台。但若没有思维的碰撞,有时小组讨论就是四个人的交头接耳,毫无实效性。如何让问题的设置有实效、有趣味呢?
1.从文本的“关键词”来创设
《品质》的末尾两段,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和作者“我”都说了这样一句——“他做了顶好的靴子”,让学生一开始研习文本就比较这两句“顶好的”韵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文本品质的把握恰到好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再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62段说“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扣住“第一次”如何理解,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思考之前的伽西莫多的特征,从而抓住如今人性的复苏,认识到美与丑其实是人性的美与丑,把握了小说主旨,一下子有了豁然开朗的乐趣。
2.从内容的比较上来创设
《雷雨》中比较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前和相认后的不同态度,来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当初“胯下之辱”的忍耐和后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自负是否矛盾?
这些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对文本的探究,课堂上的争辩,也让语文课从一堂死水变为灵动的活水。问题,乃课堂的活水,激发学生对源头——文本的探究,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
三、活动体验助“趣”
“活动体验”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体验性学习不但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义、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倾听、开口、动手,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身临其境中增长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中语文课堂的活动体验,主要包括演讲、表演、朗读、对话等。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让学生演讲第19~26段,那些“我有一个梦想”的排比句式,在反复的尝试中越来越有气势,对于平等自由的呼唤、鼓励性也越来越强,学生对于这种活动体验既有积极兴趣,又在演讲中加深了对演讲稿特点的认识和对文本的理解。
四、画面再现助“趣”
画面再现,可以是文本内容的视频播放,也可以是学生发挥想象对画面片段的描写。
一些与电影相关的课文,教师尽量展现其原型的视频画面,
如《巴黎圣母院》《辛德勒名单》,教学时截取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辛德勒名单》,黑白色彩中那穿红衣的小女孩,焚烧犹太人尸体的画面,打字机啪啪下的名单,这些画面都给学生很大的视觉震撼。
另外,在诗词教学中,对诗句画面的描写再现,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学生在刻画中将景、人、情融合在一起,并尝试运用一些艺术手法来渲染环境,加入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写完后学生再交流,课堂就在活跃中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趣味十足。
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有效方式来增强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但不要忘了教材、学生、生活的互相联系,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嘉德。语文“活动体验”教学的误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
[2]莫喜敏。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宁夏教育科研,20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 《追寻高中语文趣味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