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中国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
扰乱了儿童和父母之间的安全关系,就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家庭环境给儿童提供发展的条件,养成儿童对社会的反应方式,由此形成人格结构。因而她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二、我国现代家庭早期教养存在的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由于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自身经历和文化环境等原因,我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5]。依据霍妮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父母有爱的能力,但爱缺少理性,为非理性之爱;二是父母由于自身的态度、行为等问题,无法爱孩子,为虚假之爱。
(一)非理性之爱
1.溺爱
爱是一把双刃剑,过多或过少的爱都会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最后导致个性上的偏差。霍妮指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孩子想要拒绝父母过度的照顾时,父母便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做人的机会。
2.期望不当
父母的期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期望过高拔苗助长,期望过低放任自流,都将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不少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所承受的压力不低于成人。家长的盲目跟风,使我们的孩子也不由自主加入无目的“赛跑”,造成身心发展的畸形。有的家长对子女不管束,过分依赖学校和社会。我们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一生的,学校和社会有教育孩子的义务,当家长的自身教育也同样不可忽视。
3.粗暴压制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60%的不良少年童年时期的家庭暴力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霍妮指出,在我们的文化中,父母的地位是以权威力量为基础的,要求强迫服从;这种权威强迫的文化态度存在,也会在仁慈家庭关系上投上阴影。这种家庭环境成长的儿童,觉得父母的权威不容破坏,自己是有错的,形成了在自身之内寻求和发现过错的倾向,使他感到自卑[2]168-169。
在霍妮看来,父母溺爱孩子,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病态的依赖;或者过于拒斥孩子,使孩子产生对抗情绪或孤独心理,这些其实都是父母的神经症需要,似乎只有孩子的病态依赖、对抗或疏离才能消除父母的焦虑,才能给父母心理上带来满足和安全。
(二)虚假之爱
1.有条件的爱
霍妮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贿赂的爱,把爱作为一种减轻焦虑的策略,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某种东西——满足、忠诚和帮助,必要时也需要献身”[2]71,这些爱是有交换性质的。
2.过分依恋
表面上看,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其实也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一切,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对子女进行占有,“渴望占有是对焦虑的一个基本防御”[2]85。
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真诚;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懂得奉献;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面对生活等等。在非理性之爱、虚假之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不相信自己,过分依赖别人,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三、对现代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
(一)父母用科学的育儿知识完善自我,进行自我调适,完善人格
每一个孩子是需要父母付出大量心血的。霍妮认为,儿童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父母本身的问题造成的,而健康的父母是能够给孩子提供爱和安全的;而病态的神经症的父母导致孩子的人格障碍。父母要发自内心地真正爱孩子,而不是口头上、行动上貌似的爱;同时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真正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首先,父母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次,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养理念和策略。第三,要加强自身个性的修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亲子关系有“度”
1.亲密有间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物、所有物,成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空间,让孩子沿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完善自己的健全人格。
2.尊重有度
尊重太过,就成了无原则的妥协;尊重不足,父母与子女间的冲突矛盾又会产生。我们应创设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的环境,同时应该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对于儿童是不够宽容的,其实儿童需要有自己的权利和空间,他们需要发挥自主性、创新性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文化环境与儿童神经症人格的产生直接相关,家庭环境作为儿童生活的微观系统,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就充分利用孩子的无能感、恐惧感、亲情感和愧疚感,让孩子对父母的“教诲”不容置疑。儿童迫于父母的权威,口是心非地表面顺从,而内心并不赞同,内心形成更大的冲突。这样一来可能将进入焦虑-神经症倾向-神经症的恶性循环,埋下对儿童的人格扭曲更大的潜在危险。应该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儿童提供更为广阔的个人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沿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
总之,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现代家庭的早期教养有很多重要启示,为探索科学的幼儿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霍妮的理论也存在一些不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中国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502.html
二、我国现代家庭早期教养存在的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由于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自身经历和文化环境等原因,我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5]。依据霍妮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父母有爱的能力,但爱缺少理性,为非理性之爱;二是父母由于自身的态度、行为等问题,无法爱孩子,为虚假之爱。
(一)非理性之爱
1.溺爱
爱是一把双刃剑,过多或过少的爱都会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最后导致个性上的偏差。霍妮指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孩子想要拒绝父母过度的照顾时,父母便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做人的机会。
2.期望不当
父母的期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期望过高拔苗助长,期望过低放任自流,都将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不少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所承受的压力不低于成人。家长的盲目跟风,使我们的孩子也不由自主加入无目的“赛跑”,造成身心发展的畸形。有的家长对子女不管束,过分依赖学校和社会。我们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一生的,学校和社会有教育孩子的义务,当家长的自身教育也同样不可忽视。
3.粗暴压制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60%的不良少年童年时期的家庭暴力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霍妮指出,在我们的文化中,父母的地位是以权威力量为基础的,要求强迫服从;这种权威强迫的文化态度存在,也会在仁慈家庭关系上投上阴影。这种家庭环境成长的儿童,觉得父母的权威不容破坏,自己是有错的,形成了在自身之内寻求和发现过错的倾向,使他感到自卑[2]168-169。
在霍妮看来,父母溺爱孩子,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病态的依赖;或者过于拒斥孩子,使孩子产生对抗情绪或孤独心理,这些其实都是父母的神经症需要,似乎只有孩子的病态依赖、对抗或疏离才能消除父母的焦虑,才能给父母心理上带来满足和安全。
(二)虚假之爱
1.有条件的爱
霍妮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贿赂的爱,把爱作为一种减轻焦虑的策略,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某种东西——满足、忠诚和帮助,必要时也需要献身”[2]71,这些爱是有交换性质的。
2.过分依恋
表面上看,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其实也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一切,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对子女进行占有,“渴望占有是对焦虑的一个基本防御”[2]85。
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真诚;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懂得奉献;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面对生活等等。在非理性之爱、虚假之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不相信自己,过分依赖别人,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三、对现代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
(一)父母用科学的育儿知识完善自我,进行自我调适,完善人格
每一个孩子是需要父母付出大量心血的。霍妮认为,儿童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父母本身的问题造成的,而健康的父母是能够给孩子提供爱和安全的;而病态的神经症的父母导致孩子的人格障碍。父母要发自内心地真正爱孩子,而不是口头上、行动上貌似的爱;同时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真正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首先,父母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次,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养理念和策略。第三,要加强自身个性的修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亲子关系有“度”
1.亲密有间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物、所有物,成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空间,让孩子沿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完善自己的健全人格。
2.尊重有度
尊重太过,就成了无原则的妥协;尊重不足,父母与子女间的冲突矛盾又会产生。我们应创设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的环境,同时应该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对于儿童是不够宽容的,其实儿童需要有自己的权利和空间,他们需要发挥自主性、创新性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文化环境与儿童神经症人格的产生直接相关,家庭环境作为儿童生活的微观系统,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就充分利用孩子的无能感、恐惧感、亲情感和愧疚感,让孩子对父母的“教诲”不容置疑。儿童迫于父母的权威,口是心非地表面顺从,而内心并不赞同,内心形成更大的冲突。这样一来可能将进入焦虑-神经症倾向-神经症的恶性循环,埋下对儿童的人格扭曲更大的潜在危险。应该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儿童提供更为广阔的个人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沿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
总之,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现代家庭的早期教养有很多重要启示,为探索科学的幼儿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霍妮的理论也存在一些不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中国家庭早期教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