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
作者/ 王学凯
摘 要: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的学习展开讨论,并且提出了偏误分析应以本族人的标准去判断,要求汉语老师要给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解释。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判断标准
一、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下面以留学生的习作为例,进行偏误分析。
中国日历可能有5000多年,不太清楚什么时候才纪年新年。
在中国有一个神话:佛到达了智慧以后要纪年新年。他邀请的所有动物,但是只有出现的十二只动物。对每一个动物归一年,因而这个动物将治理,形成与十二年的周期的中国日历,从鼠开始以后水牛、老虎、兔子(或猫)、龙、蛇、马、山羊、猴子、雄鸡、狗、野公猪(猪)。
首先我们要确定十二生肖与纪年的故事背景:如何挑选十二种生肖动物,这是一个人们亘古流传的话题,传说中有一年,玉皇大帝过生日,下令让所有的动物在正月初九这天前来祝寿,并决定按前来祝贺生日的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种动物,作为通往上天之路的守卫,并按年轮流值班。
然后我们在对文章进行逐句逐字的修改。
中国历史可能有5000多年,不太清楚什么时候才开始纪年。
中国有一个传说:玉皇大帝有了智慧以后要纪年。他邀请了所有动物,但是只来了十二种动物。他将每一种动物归为一年,并让这种动物在这一年里值班,形成以十二年为周期的中国日历。从鼠开始以后分别是牛、虎、兔(或猫)、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猪)。
修改原则上要尊重并符合原文的意义和用语倾向,不可将学生的文章修得“体无完肤”。
10月5日我跟朋友们一起去轻工市场买东西了。大概六个小时,他们走来走去买了很多东西。在轻工市场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且能买东西便宜。
改为:10月5日我跟朋友们一起去轻工市场买东西,他们逛了大概六个小时,买了很多东西。在轻工市场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且能买到很便宜的东西。
第一句中的“了”,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一个难点。用在句子末尾的“了”,表示动作的完成,但这里是正在进行陈述,动作并没有结束,所以要去掉“了”。第二句中,在市场走来走去,不合常理,“逛了大概六个小时”,很生活化,也合语法。最后一句,“买东西便宜”不符合汉语语法,改为“买到很便宜的东西”,也能对应上半句的“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二、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及老师的反馈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用于交际,也就是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正常交际的能力。所以对待目的语习得者的偏误,最好根据本族人的标准来衡量判断。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原则上都要按照本族人的标准来判断。
例如,留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会学到“小姐”这个词。因为课本中只讲了“小姐”的正面色彩义,并没有介绍随着社会时代发展,它的文化义发生了变化,哪些场合可以用“小姐”,哪些场合不能用“小姐”这个词,这就涉及语用的问题了。如果留学生去一些小的旅店,把服务员称呼为“小姐”,恐怕要引起一番争吵了。所以,类似这样的偏误,一定要根据本族人的标准来判断。
当然,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偏误的类型也不完全相同。初级阶段主要是语音上的偏误,中高级阶段主要是文化和语用上的偏误。
针对学生的偏误,老师要给予及时准确的纠正,并给出解释。老师在举例子的时候,要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容易体验语言的含义,并且要将学生偏误中使用的词和老师举例使用的词进行对比。
参考文献:
[1]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03)。
[2]于根远。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语言文字应用,2002(01)。
[3]鲁健骥。中介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3(01)。
[4]吕必松。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语言文字应用,1993(03)。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512.html
作者/ 王学凯
摘 要: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的学习展开讨论,并且提出了偏误分析应以本族人的标准去判断,要求汉语老师要给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解释。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判断标准
一、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下面以留学生的习作为例,进行偏误分析。
中国日历可能有5000多年,不太清楚什么时候才纪年新年。
在中国有一个神话:佛到达了智慧以后要纪年新年。他邀请的所有动物,但是只有出现的十二只动物。对每一个动物归一年,因而这个动物将治理,形成与十二年的周期的中国日历,从鼠开始以后水牛、老虎、兔子(或猫)、龙、蛇、马、山羊、猴子、雄鸡、狗、野公猪(猪)。
首先我们要确定十二生肖与纪年的故事背景:如何挑选十二种生肖动物,这是一个人们亘古流传的话题,传说中有一年,玉皇大帝过生日,下令让所有的动物在正月初九这天前来祝寿,并决定按前来祝贺生日的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种动物,作为通往上天之路的守卫,并按年轮流值班。
然后我们在对文章进行逐句逐字的修改。
中国历史可能有5000多年,不太清楚什么时候才开始纪年。
中国有一个传说:玉皇大帝有了智慧以后要纪年。他邀请了所有动物,但是只来了十二种动物。他将每一种动物归为一年,并让这种动物在这一年里值班,形成以十二年为周期的中国日历。从鼠开始以后分别是牛、虎、兔(或猫)、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猪)。
修改原则上要尊重并符合原文的意义和用语倾向,不可将学生的文章修得“体无完肤”。
10月5日我跟朋友们一起去轻工市场买东西了。大概六个小时,他们走来走去买了很多东西。在轻工市场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且能买东西便宜。
改为:10月5日我跟朋友们一起去轻工市场买东西,他们逛了大概六个小时,买了很多东西。在轻工市场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且能买到很便宜的东西。
第一句中的“了”,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一个难点。用在句子末尾的“了”,表示动作的完成,但这里是正在进行陈述,动作并没有结束,所以要去掉“了”。第二句中,在市场走来走去,不合常理,“逛了大概六个小时”,很生活化,也合语法。最后一句,“买东西便宜”不符合汉语语法,改为“买到很便宜的东西”,也能对应上半句的“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二、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及老师的反馈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用于交际,也就是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正常交际的能力。所以对待目的语习得者的偏误,最好根据本族人的标准来衡量判断。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原则上都要按照本族人的标准来判断。
例如,留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会学到“小姐”这个词。因为课本中只讲了“小姐”的正面色彩义,并没有介绍随着社会时代发展,它的文化义发生了变化,哪些场合可以用“小姐”,哪些场合不能用“小姐”这个词,这就涉及语用的问题了。如果留学生去一些小的旅店,把服务员称呼为“小姐”,恐怕要引起一番争吵了。所以,类似这样的偏误,一定要根据本族人的标准来判断。
当然,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偏误的类型也不完全相同。初级阶段主要是语音上的偏误,中高级阶段主要是文化和语用上的偏误。
针对学生的偏误,老师要给予及时准确的纠正,并给出解释。老师在举例子的时候,要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容易体验语言的含义,并且要将学生偏误中使用的词和老师举例使用的词进行对比。
参考文献:
[1]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03)。
[2]于根远。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语言文字应用,2002(01)。
[3]鲁健骥。中介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3(01)。
[4]吕必松。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语言文字应用,1993(03)。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