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聋教语文课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整合聋教语文课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任庆芬陈淑梅
摘 要:从聋校语文学科课程的角度,探讨了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即围绕单元主题、根据文体特点、挖掘学科间的联系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整合聋校语文课程的策略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整合;聋校语文课程;提高;教学实效
整合课程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将学科学习内容按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重新“建构”,使其既有整体感,又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形成对其内在逻辑关系的梳理以及对原本零散知识的串接,是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本文将从聋校语文学科课程的角度,浅谈整合聋校语文课程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科。语文学科应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由于聋校语文教材内容编排多且相对陈旧、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等多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1.教材内容编排多而陈旧,造成负担重且低效
全日制聋校实验语文教材每册的教学内容都很多,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两至三篇主题课文、一篇拓展阅读。按教学参考书中建议的要在五六课时时间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教师的任务多,负担重,时间紧。和普校课改教材比,内容老套,大多沿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普校的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人文色彩,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满足现代育人观的要求,故而徘徊不前。
2.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
国家暂没出台有关特殊教育的课程标准,教师教学没有尺度衡量,随意性和盲目性大。面对繁多而又落后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不遗漏知识点,只能一课挨一课,一个单元接一个单元地分析、讲解,甚至还要赶课时,很多语文实践活动没有时间开展,严重落后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学生也只是一课一课地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得到落实。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发展呢?在教学中,我们从整合聋校语文课程角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实施的策略
1.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实践活动等环节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无论是课文、练习,还是活动都是围绕一个主题选编、设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和
设计。
以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一课《北京 天安门》、第四册第一课《长城 故宫》、第八册第一课《天安门前看升旗》和第九册第五课《北京》为例:
这一单元以“北京”为主题,多方面了解北京。我们以单元主题“北京”为线索,进行了课程内容整合,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课前:布置预习,熟读四篇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搜集和北京相关的资料。
前三课时:整体阅读,夯实基础,横向把握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兴趣,根据所学知识做笔记。
四、五课时:精读课文。
围绕单元主题,以“北京”为线索,进行阅读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习作练笔,实现了课内精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训练的整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单元教学模式课。这种以单元主题为线索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压缩了教学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完成单元所有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获取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2.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体有诗歌、童话故事、散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记叙文又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文体不同,文章的结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师依体而教,才能抓住重点,深入文本。例如,写人的文章,重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写景的记叙文重在了解景物特点、写作特点、修辞手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文则重在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等。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不关注文体特点,无论什么文体的课文都按照一个模式授课,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学中我们将相同文体的课文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理解文章内容,就会事半功倍。
以第六册第十二课《请假条》、第七册第十九课《留言条》、第八册第十四课《通知》、第九册第三课《怎样写日记》、第十册《日记两则》和第十一册第七课《怎样写信》为例:
这几篇应用文,教师就可以灵活使用教材,将这几篇相同文体的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在学生初读这五篇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怎样写信》一课为教学重点,教给学生阅读应用文的方法。
明确说明对象及特点: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了解题目特点,即直接点明了文章要学习的内容是怎样写信,揭示了文章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概括自然段和结构段的主要内容,落实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精读《怎样写信》一文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按照“明确写作内容及特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写作方法”的阅读步骤和方法,自学其他几篇应用文。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按阅读步骤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教师辅以适时点拨、指导和补充。这样一来,原本10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最多5课时也就能完成了。剩余的时间,我们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开展有实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习内容。
整合“相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以一篇带多篇,举一反三,既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实效,可谓一举多得。
3.挖掘学科间的联系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很多教师都尝试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各个学科在知识与内容之间都有很多交集,有很多可以相互补融的地方,只要教师能够了解课程,深钻教材,挖掘学科间的联系,各学科间都能实现合理整合。
例如,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间的整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表现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与科学知识有紧密的联系。如,《皮球浮上来了》一课,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朱文是个聪明、善于动脑的孩子,仅靠语文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科学小实验渗透浮力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感受朱文的聪明、善于动脑。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不仅突破了学生的难点,还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培养。
又如,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间的整合。《天安门前看升旗》和《赛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国歌》的感召力,培养爱国情感。音乐课上,教师则可以引领学生欣赏《国歌》,了解作品旋律特点、曲式结构、创作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再如,语文学科与多学科间的整合。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自然常识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带领学生用简单的实验感知青蛙的一些特点;美术课上教师则可以引领学生以“保护青蛙”为主题创作美术作品,用所学的知识和搜集的资料制作保护青蛙的宣传海报。
……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丰富了认知和理解,开辟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的时空领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效果
1.整合语文课程的策略研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发展上,而不是放在要教的书本上,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尊重和发展。
2.整合语文课程策略的研究,充分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实现了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整合语文课程策略的研究,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避免了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四、启发与思考
1.要实现整合语文课程,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本着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设计教学
2.教师要全面了解整册教材的设计思路、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通盘规划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标准,精心设计、安排教学过程
3.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两者的关系,要特别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立足学生发展,进行语文学科内部和外部的有效整合,是丰实语文课堂,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策略,我们还要坚持将课程整合的研究之路走下去,不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河北省青县特殊教育中心) 《整合聋教语文课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521.html
作者/任庆芬陈淑梅
摘 要:从聋校语文学科课程的角度,探讨了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即围绕单元主题、根据文体特点、挖掘学科间的联系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整合聋校语文课程的策略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整合;聋校语文课程;提高;教学实效
整合课程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将学科学习内容按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重新“建构”,使其既有整体感,又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形成对其内在逻辑关系的梳理以及对原本零散知识的串接,是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本文将从聋校语文学科课程的角度,浅谈整合聋校语文课程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科。语文学科应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由于聋校语文教材内容编排多且相对陈旧、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等多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1.教材内容编排多而陈旧,造成负担重且低效
全日制聋校实验语文教材每册的教学内容都很多,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两至三篇主题课文、一篇拓展阅读。按教学参考书中建议的要在五六课时时间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教师的任务多,负担重,时间紧。和普校课改教材比,内容老套,大多沿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普校的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人文色彩,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满足现代育人观的要求,故而徘徊不前。
2.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
国家暂没出台有关特殊教育的课程标准,教师教学没有尺度衡量,随意性和盲目性大。面对繁多而又落后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不遗漏知识点,只能一课挨一课,一个单元接一个单元地分析、讲解,甚至还要赶课时,很多语文实践活动没有时间开展,严重落后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学生也只是一课一课地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得到落实。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发展呢?在教学中,我们从整合聋校语文课程角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实施的策略
1.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实践活动等环节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无论是课文、练习,还是活动都是围绕一个主题选编、设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和
设计。
以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一课《北京 天安门》、第四册第一课《长城 故宫》、第八册第一课《天安门前看升旗》和第九册第五课《北京》为例:
这一单元以“北京”为主题,多方面了解北京。我们以单元主题“北京”为线索,进行了课程内容整合,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课前:布置预习,熟读四篇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搜集和北京相关的资料。
前三课时:整体阅读,夯实基础,横向把握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兴趣,根据所学知识做笔记。
四、五课时:精读课文。
围绕单元主题,以“北京”为线索,进行阅读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习作练笔,实现了课内精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训练的整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单元教学模式课。这种以单元主题为线索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压缩了教学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完成单元所有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获取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2.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体有诗歌、童话故事、散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记叙文又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文体不同,文章的结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师依体而教,才能抓住重点,深入文本。例如,写人的文章,重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写景的记叙文重在了解景物特点、写作特点、修辞手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文则重在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等。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不关注文体特点,无论什么文体的课文都按照一个模式授课,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学中我们将相同文体的课文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理解文章内容,就会事半功倍。
以第六册第十二课《请假条》、第七册第十九课《留言条》、第八册第十四课《通知》、第九册第三课《怎样写日记》、第十册《日记两则》和第十一册第七课《怎样写信》为例:
这几篇应用文,教师就可以灵活使用教材,将这几篇相同文体的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在学生初读这五篇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怎样写信》一课为教学重点,教给学生阅读应用文的方法。
明确说明对象及特点: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了解题目特点,即直接点明了文章要学习的内容是怎样写信,揭示了文章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概括自然段和结构段的主要内容,落实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精读《怎样写信》一文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按照“明确写作内容及特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写作方法”的阅读步骤和方法,自学其他几篇应用文。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按阅读步骤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教师辅以适时点拨、指导和补充。这样一来,原本10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最多5课时也就能完成了。剩余的时间,我们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开展有实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习内容。
整合“相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以一篇带多篇,举一反三,既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实效,可谓一举多得。
3.挖掘学科间的联系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很多教师都尝试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各个学科在知识与内容之间都有很多交集,有很多可以相互补融的地方,只要教师能够了解课程,深钻教材,挖掘学科间的联系,各学科间都能实现合理整合。
例如,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间的整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表现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与科学知识有紧密的联系。如,《皮球浮上来了》一课,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朱文是个聪明、善于动脑的孩子,仅靠语文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科学小实验渗透浮力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感受朱文的聪明、善于动脑。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不仅突破了学生的难点,还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培养。
又如,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间的整合。《天安门前看升旗》和《赛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国歌》的感召力,培养爱国情感。音乐课上,教师则可以引领学生欣赏《国歌》,了解作品旋律特点、曲式结构、创作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再如,语文学科与多学科间的整合。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自然常识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带领学生用简单的实验感知青蛙的一些特点;美术课上教师则可以引领学生以“保护青蛙”为主题创作美术作品,用所学的知识和搜集的资料制作保护青蛙的宣传海报。
……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丰富了认知和理解,开辟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的时空领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效果
1.整合语文课程的策略研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发展上,而不是放在要教的书本上,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尊重和发展。
2.整合语文课程策略的研究,充分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实现了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整合语文课程策略的研究,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避免了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四、启发与思考
1.要实现整合语文课程,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本着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设计教学
2.教师要全面了解整册教材的设计思路、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通盘规划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标准,精心设计、安排教学过程
3.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两者的关系,要特别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立足学生发展,进行语文学科内部和外部的有效整合,是丰实语文课堂,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策略,我们还要坚持将课程整合的研究之路走下去,不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河北省青县特殊教育中心) 《整合聋教语文课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