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辅导视域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究
却很强势的女孩。她会在心里对他人提出很高的要求,一旦别人达不到就会生气[7]。
这个案例中的小P,在童年的早期,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关爱。而在之后的生活中虽能得到父母的关心,但是需要与弟弟一起分享,不能一个人完全占有。步入大学的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断重演她与父母间的那一幕,在内心不停地向他人提出要求,希望别人都能以她为中心,似乎只有在一个足够多的爱的环境中,小P才能感觉到安全,才有动力和养分继续成长。
上述六个案例极具典型性,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大学新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不适。根据蝴蝶效应带来的巨大连锁反应,如果不能尽快处理好这些不适的状况,这一部分新生或因目标模糊而学习动力减弱、或因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因学习不适应而无所适从、或因自控能力差而沉迷网络,导致这一部分新生,或补考、或留级、或退学、甚至轻生。因而,创新入学教育模式是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迫切需要。
(二)学长(姐)成长的生命体验
案例7:ZP访谈,访谈对象为LS学院大三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问:你有没有把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的经历?
答:没有。
问:你怎么看大学新生把衣服带回家让父母帮洗这样的事情?
答:我看到过相关报道,说约有20%的大学新生有带脏衣服回家让父母洗的经历,这也说明新生刚进入大学,生活上还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我建议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应加强生活技能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让新生尽快学会独立生活。
案例8:CS访谈,访谈对象为LS学院大二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
问:你一个月的生活费多少?
答:500左右吧。
问:你的生活开支主要用在哪方面?
答:主要用于食堂吃饭,生活必需品,偶尔也买件衣服。
问:你觉得如何使用生活费,会更省钱?
答:我认为要养成记账的习惯,知道钱用在了哪些地方,购买商品不能盲目攀比和跟风,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买。还有在节假日或反季购买商品,折扣比较多,能便宜不少。此外,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做兼职,比如家教或促销员,不仅缓解经济压力,还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案例9:CYY访谈,访谈对象为LS学院大三学生,系学生会干部。
问: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答:我和家里的意愿都是想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所以从进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好好学习,争取学好专业知识。
问:那你既然想读研究生,不怕担任学生干部影响你的学习吗?
答:我不那么认为,相反我觉得做学生干部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做学生干部可以提升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还可以与更优秀的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促使学习成绩的提高。
问:你的学习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答:我借助辅导员制定的《学习生活养成记》,每月初计划好专业学习、社会实践、读书分享等内容,月末再对学习生活计划进行评估和总结,特别是针对出现的困惑进行思考和解决。
案例10:CYM入校快一年了,可是心还处于孤寂的状态,总是不由得想起高中的同学。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找到了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有时主动与人联系,又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经过多次的心理咨询,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后来辅导员了解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谈话,了解了情况后,与班上一位学生干部进行了沟通,并制定了具体的辅导方案,经过几次的沟通引导,消除了CYM以前不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提高了她的交往能力。
案例7、8、9、10中的访谈对象都是大一新生的学长或学姐,与大学新生有着类似的特点和相似的成长背景,访谈的对象也都是大学生的优秀学生或问题转变比较好的学生,通过他们的生活经验有效帮助新生快速认识大学生活和学习,使一些其他人很难理解的表达方式,看待问题的看法,乃至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同辈人那里都很容易得到理解和共鸣[8]。因而朋辈教育更能贴近当今大学生面对的实际困难,效果可见比较明显。
(三)学校开展的内容形式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了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专门为大学新生制定了各种辅导计划,可谓内容丰富,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入学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检索的资料来看,主要通过军训、专业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校庆校史教育等途径,内容涉及入学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适应、心理问题、人际交往等,加强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近年来,国内针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加强,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入学教育的效果,但入学教育依然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目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多为各院系自行设计,没有专业队伍或专门机构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忽略了新生群体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的多样化[9]。
三、朋辈辅导视域下推进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以及新 《朋辈辅导视域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557.html
这个案例中的小P,在童年的早期,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关爱。而在之后的生活中虽能得到父母的关心,但是需要与弟弟一起分享,不能一个人完全占有。步入大学的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断重演她与父母间的那一幕,在内心不停地向他人提出要求,希望别人都能以她为中心,似乎只有在一个足够多的爱的环境中,小P才能感觉到安全,才有动力和养分继续成长。
上述六个案例极具典型性,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大学新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不适。根据蝴蝶效应带来的巨大连锁反应,如果不能尽快处理好这些不适的状况,这一部分新生或因目标模糊而学习动力减弱、或因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因学习不适应而无所适从、或因自控能力差而沉迷网络,导致这一部分新生,或补考、或留级、或退学、甚至轻生。因而,创新入学教育模式是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迫切需要。
(二)学长(姐)成长的生命体验
案例7:ZP访谈,访谈对象为LS学院大三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问:你有没有把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的经历?
答:没有。
问:你怎么看大学新生把衣服带回家让父母帮洗这样的事情?
答:我看到过相关报道,说约有20%的大学新生有带脏衣服回家让父母洗的经历,这也说明新生刚进入大学,生活上还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我建议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应加强生活技能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让新生尽快学会独立生活。
案例8:CS访谈,访谈对象为LS学院大二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
问:你一个月的生活费多少?
答:500左右吧。
问:你的生活开支主要用在哪方面?
答:主要用于食堂吃饭,生活必需品,偶尔也买件衣服。
问:你觉得如何使用生活费,会更省钱?
答:我认为要养成记账的习惯,知道钱用在了哪些地方,购买商品不能盲目攀比和跟风,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买。还有在节假日或反季购买商品,折扣比较多,能便宜不少。此外,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做兼职,比如家教或促销员,不仅缓解经济压力,还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案例9:CYY访谈,访谈对象为LS学院大三学生,系学生会干部。
问: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答:我和家里的意愿都是想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所以从进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好好学习,争取学好专业知识。
问:那你既然想读研究生,不怕担任学生干部影响你的学习吗?
答:我不那么认为,相反我觉得做学生干部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做学生干部可以提升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还可以与更优秀的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促使学习成绩的提高。
问:你的学习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答:我借助辅导员制定的《学习生活养成记》,每月初计划好专业学习、社会实践、读书分享等内容,月末再对学习生活计划进行评估和总结,特别是针对出现的困惑进行思考和解决。
案例10:CYM入校快一年了,可是心还处于孤寂的状态,总是不由得想起高中的同学。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找到了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有时主动与人联系,又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经过多次的心理咨询,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后来辅导员了解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谈话,了解了情况后,与班上一位学生干部进行了沟通,并制定了具体的辅导方案,经过几次的沟通引导,消除了CYM以前不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提高了她的交往能力。
案例7、8、9、10中的访谈对象都是大一新生的学长或学姐,与大学新生有着类似的特点和相似的成长背景,访谈的对象也都是大学生的优秀学生或问题转变比较好的学生,通过他们的生活经验有效帮助新生快速认识大学生活和学习,使一些其他人很难理解的表达方式,看待问题的看法,乃至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同辈人那里都很容易得到理解和共鸣[8]。因而朋辈教育更能贴近当今大学生面对的实际困难,效果可见比较明显。
(三)学校开展的内容形式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了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专门为大学新生制定了各种辅导计划,可谓内容丰富,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入学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检索的资料来看,主要通过军训、专业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校庆校史教育等途径,内容涉及入学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适应、心理问题、人际交往等,加强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近年来,国内针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加强,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入学教育的效果,但入学教育依然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目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多为各院系自行设计,没有专业队伍或专门机构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忽略了新生群体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的多样化[9]。
三、朋辈辅导视域下推进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以及新 《朋辈辅导视域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