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改
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改
河北省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 姜改香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对教师传统理念的严峻挑战。唯有反思,才能正视现实,才能以开放的心态,革故鼎新,完成角色的转型定位,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重任。
【关键词】课程改革;转型定位;学科本位;更新;反思;合作
【中图分类号】G543.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10-01
过去,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比较陌生,他们认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山高皇帝远’,课改只适合大城市,农村改什么呢!现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声巨雷,打破了教育固守的沉默,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作为新一代的“师者”,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我们原有的经验和习惯,重新去面对,去反思,去探索,去解决。特别在语文的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善于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与同伴合作。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亟需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方式及行为进行深刻的、全方位的审视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及时准确做好角色的转型定位,将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积极做些准备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传统教学,教师大多是单一应对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尤其多年来,教师的学科本位思想顽固,不少教师常不自觉地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那么,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在这种课堂上是否依然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呢?由于新课程内容的包容性和渗透性,以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去适应其需要,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就迫使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审视、反思。改善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不仅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教师本身也应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性资源,所以教师仅局限于对本学科教材的把握和采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是绝对不够的。课堂教学的开放,“跨学科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生的“主动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语文教师不能再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而应该走出去,在深刻挖掘和吃透本学科教材的基础上,重新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经济、网络,接受社会文化新现象、新知识、新概念,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原有知识的外延,调整知识结构,做好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工作,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尽量做到“全能”型,“把好自己的门,串串‘邻居’的门”。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兼学并蓄,涉猎更多的学科领域,这样才能做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以应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二、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型定位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1、回归主权,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 程的控制、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享有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平等互动,教师仅仅是组织者而已。学生的“主权”回归势必打破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流程,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2、因势利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随时洞察和把握学生的思维情境,及时调整施教导向,并相机给予肯定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能有序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张弛自如,不能听任学生信马由缰,在愉悦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审美辨识能力。引导不是教师轻易的告知方向,而是循循善诱,激发学生丰厚的探究潜能;不是教师板着面孔训斥或生硬地逼着走,而是点燃学生内在的精神之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改》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560.html
河北省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 姜改香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对教师传统理念的严峻挑战。唯有反思,才能正视现实,才能以开放的心态,革故鼎新,完成角色的转型定位,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重任。
【关键词】课程改革;转型定位;学科本位;更新;反思;合作
【中图分类号】G543.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10-01
过去,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比较陌生,他们认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山高皇帝远’,课改只适合大城市,农村改什么呢!现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声巨雷,打破了教育固守的沉默,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作为新一代的“师者”,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我们原有的经验和习惯,重新去面对,去反思,去探索,去解决。特别在语文的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善于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与同伴合作。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亟需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方式及行为进行深刻的、全方位的审视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及时准确做好角色的转型定位,将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积极做些准备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传统教学,教师大多是单一应对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尤其多年来,教师的学科本位思想顽固,不少教师常不自觉地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那么,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在这种课堂上是否依然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呢?由于新课程内容的包容性和渗透性,以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去适应其需要,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就迫使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审视、反思。改善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不仅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教师本身也应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性资源,所以教师仅局限于对本学科教材的把握和采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是绝对不够的。课堂教学的开放,“跨学科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生的“主动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语文教师不能再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而应该走出去,在深刻挖掘和吃透本学科教材的基础上,重新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经济、网络,接受社会文化新现象、新知识、新概念,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原有知识的外延,调整知识结构,做好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工作,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尽量做到“全能”型,“把好自己的门,串串‘邻居’的门”。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兼学并蓄,涉猎更多的学科领域,这样才能做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以应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二、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型定位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1、回归主权,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 程的控制、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享有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平等互动,教师仅仅是组织者而已。学生的“主权”回归势必打破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流程,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2、因势利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随时洞察和把握学生的思维情境,及时调整施教导向,并相机给予肯定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能有序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张弛自如,不能听任学生信马由缰,在愉悦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审美辨识能力。引导不是教师轻易的告知方向,而是循循善诱,激发学生丰厚的探究潜能;不是教师板着面孔训斥或生硬地逼着走,而是点燃学生内在的精神之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