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合作为本科课堂教材采用。而《城市地下空间建筑》[4]是城市地下空间建筑规划与设计理论方面的著作,结合大量国内外实例,研究了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方法与技术,并探讨了其空间组合规律,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规划建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该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阅读参考用书,但相较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专门课程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差别。
在地下空间建筑的教学方面,我校专门开设“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下面就我校在此课程教学方面的有关内容和教学成效做一些介绍。
目前,我校选用《城市地下空间建筑》一书作为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的教学教材。鉴于该课程内容涵盖较广,教学安排40学时。主要讲授地下空间建筑的历史与发展,地下街、地下车库、地下铁道、地下民用建筑(窑洞、覆土住宅)、地下贮库(水库、粮库、油库等)、人防建筑、地下综合体、地下高速公路等地下建筑形式的设计和规划理论与方法,还对一些特种地下空间工程的管线综合廊道和地下工程灾害防护(地震、火宅、水灾)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介绍。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掌握地下街的规划与设计、地铁的规划与设计、地下车库的规划与设计、地下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人民防空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环境及灾害防治等各类地下空间的规划原则、布局形态和规划方法、程序,并且能应用一般理论和方法进行城市地下各类主要建筑的规划设计。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夯实基础。
三、地下空间建筑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知识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校围绕该课程采用的主要的授课方式是课堂讲授与学生设计相结合。课堂讲授主要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上述教学内容进行介绍、讲解、分析,先让学生对各种地下建筑有概念上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设计主要是指在课堂讲授结束后的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在两周时间内完成地下空间建筑中的一种地下结构形式(比如地铁车站、地下停车场等等)的建筑设计,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设计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下工程建筑设计的重点,并充分掌握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要点。
通过上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地下工程建筑学方面的内容知识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深造与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但是,在教学课时安排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比如:地下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如何合理分配每部分的学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学生对每种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和理论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专业课程教师亟须去思考和解决的。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涉及了城市规划、建筑空间技术与艺术、环境物理、历史、城市防御与防灾等多个学科,所以,对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自身不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积累,同时还需掌握一定的工程实际经验;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课后需要较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消化。
为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已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安排,确定增加现场实习的机会和现场授课的学时,定于课程开始授课之前和结课后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带领学生到已经建成的地下工程建筑中去现场参观、学习。开课前的参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地下空间建筑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性了解与认识;课程设计开始之前的参观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实地结构,让学生在设计地下空间建筑时更为理性地将诸多客观自然因素考虑入内,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水平。
四、结术语
“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教学根本目的在于,使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的本科学生掌握一定的地下工程的建筑学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为其从事地下建筑设计与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应工程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专业课程教师应遵循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如何去教和学生如何去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校将采用教师讲授、实地参观考察、学生动手设计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种各样的地下空间的建筑和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带领学生现场参观、现场实物情境讲解,让学生身体力行设计锻炼,可以对该课程学有所知、学有所获、学有所思,从而实现“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平,蔡迎春。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74-77.
[2]张雪松。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7):201-201.
[3]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间建筑[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614.html
在地下空间建筑的教学方面,我校专门开设“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下面就我校在此课程教学方面的有关内容和教学成效做一些介绍。
目前,我校选用《城市地下空间建筑》一书作为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的教学教材。鉴于该课程内容涵盖较广,教学安排40学时。主要讲授地下空间建筑的历史与发展,地下街、地下车库、地下铁道、地下民用建筑(窑洞、覆土住宅)、地下贮库(水库、粮库、油库等)、人防建筑、地下综合体、地下高速公路等地下建筑形式的设计和规划理论与方法,还对一些特种地下空间工程的管线综合廊道和地下工程灾害防护(地震、火宅、水灾)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介绍。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掌握地下街的规划与设计、地铁的规划与设计、地下车库的规划与设计、地下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人民防空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环境及灾害防治等各类地下空间的规划原则、布局形态和规划方法、程序,并且能应用一般理论和方法进行城市地下各类主要建筑的规划设计。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夯实基础。
三、地下空间建筑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知识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校围绕该课程采用的主要的授课方式是课堂讲授与学生设计相结合。课堂讲授主要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上述教学内容进行介绍、讲解、分析,先让学生对各种地下建筑有概念上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设计主要是指在课堂讲授结束后的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在两周时间内完成地下空间建筑中的一种地下结构形式(比如地铁车站、地下停车场等等)的建筑设计,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设计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下工程建筑设计的重点,并充分掌握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要点。
通过上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地下工程建筑学方面的内容知识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深造与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但是,在教学课时安排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比如:地下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如何合理分配每部分的学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学生对每种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和理论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专业课程教师亟须去思考和解决的。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涉及了城市规划、建筑空间技术与艺术、环境物理、历史、城市防御与防灾等多个学科,所以,对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自身不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积累,同时还需掌握一定的工程实际经验;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课后需要较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消化。
为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已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安排,确定增加现场实习的机会和现场授课的学时,定于课程开始授课之前和结课后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带领学生到已经建成的地下工程建筑中去现场参观、学习。开课前的参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地下空间建筑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性了解与认识;课程设计开始之前的参观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实地结构,让学生在设计地下空间建筑时更为理性地将诸多客观自然因素考虑入内,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水平。
四、结术语
“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教学根本目的在于,使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的本科学生掌握一定的地下工程的建筑学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为其从事地下建筑设计与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应工程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专业课程教师应遵循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如何去教和学生如何去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校将采用教师讲授、实地参观考察、学生动手设计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种各样的地下空间的建筑和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带领学生现场参观、现场实物情境讲解,让学生身体力行设计锻炼,可以对该课程学有所知、学有所获、学有所思,从而实现“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平,蔡迎春。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74-77.
[2]张雪松。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7):201-201.
[3]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间建筑[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教学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