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新生教育特点探究
“90后”大学新生教育特点探究
陈月球(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州 510631)
摘 要:根据新生教育的目标以及“90后”大学新生社会性、特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以科学的学生观为前提,提出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人生新起点的教育、培养习惯的教育和针对新生现实问题的教育,并提出以正确的自我认知为起点;以建章立制,培养骨干为组织手段;以活动为载体,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队观念,为优良班风级风的建设坚定基础;以立志成才、全面发展为阶段教育目标为新生教育的实施原则。
关键词:新生教育;“90后”大学生;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84-02
新生教育是指除了专业教育以外,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为对象开展的所有活动。新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培养大学生的首要环节。成功的新生教育,可以让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的转变,对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积极的作用。
新生教育是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新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帮助新生实现“五大适应”——学习适应、观念适应、心理适应、交往适应和生活适应,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为目标,达到自学、自省、自律、自立、自强的教育效果。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进行新生教育的前提是全面客观地看待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才可能开展有效的新生教育活动。我们尝试以问题作为对“90后”大学生观察的视角,通过研究“90后”大学生的问题,探究其本质,归纳其特点,从而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
(一)社会性
社会性体现在: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反映社会的存在,作为思想最活跃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反映社会价值理念的最新变化;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困惑反映社会的困惑,因此我们要对教育对象有积极的引导。大学生的问题都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和折射。在当今转型社会时期,从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一元价值观转向多元价值观。在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非对抗性矛盾突出。大学生生活在当今社会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考试作弊、假证明、通过不合理的方式为自己拉选票等。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必须理解学生,找出更好教育学生的方法。在高等教育中,我们不能够与社会完全平行,我们要超越社会,引领社会前进,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适应社会,而是要改造社会和创造新社会。大学的精神与社会的精神是有距离的,否则就不存在大学精神。如果大学与社会保持一致,那么高等教育只会堕落成为社会的包袱而已。因此,在问题来源于社会的情况下,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不脱离社会,又要超越社会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特殊性
高等学校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一名青年,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接受社会的教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公民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投身参与社会的建设。正是这一时期,他们处于过渡性、边缘性、矛盾性的阶段,身心发展不成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90后”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所学专业与就业目标的矛盾、物质追求与经济条件的矛盾、身心需求与道德伦理的矛盾、就业与深造的矛盾等。我们既要清楚这样的现实,也要明确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只要我们对其做出良好的引导,将会影响其一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双重身份是高等院校学生的普遍特点,包括普通同学和学生干部,并不代表学生干部的身心发展比普通同学成熟,他们也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作为辅导员也不能够忽视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不能够回避问题,而是更要正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正视问题并共同尝试解决问题。(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面对的不同问题,针对某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小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三)发展性
社会上对“90后”大学生的评价不一,既有赞叹,也有批评。肯定的一方认为:他们接受的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高等教育,享受有史以来最好的物质生活,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资讯大潮;否定的一方认为:他们沉迷网络、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意志薄弱、不学无术等。到底应该如何评价“90后”大学生呢?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寻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用乐观的态度展望大学生成长的未来。从“90后”大学生近年来在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如汶川的抗震救灾、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事件中的表现,“90后”大学生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并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任务,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从“90后”大学生在这 《“90后”大学新生教育特点探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630.html
陈月球(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州 510631)
摘 要:根据新生教育的目标以及“90后”大学新生社会性、特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以科学的学生观为前提,提出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人生新起点的教育、培养习惯的教育和针对新生现实问题的教育,并提出以正确的自我认知为起点;以建章立制,培养骨干为组织手段;以活动为载体,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队观念,为优良班风级风的建设坚定基础;以立志成才、全面发展为阶段教育目标为新生教育的实施原则。
关键词:新生教育;“90后”大学生;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84-02
新生教育是指除了专业教育以外,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为对象开展的所有活动。新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培养大学生的首要环节。成功的新生教育,可以让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的转变,对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积极的作用。
新生教育是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新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帮助新生实现“五大适应”——学习适应、观念适应、心理适应、交往适应和生活适应,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为目标,达到自学、自省、自律、自立、自强的教育效果。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进行新生教育的前提是全面客观地看待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才可能开展有效的新生教育活动。我们尝试以问题作为对“90后”大学生观察的视角,通过研究“90后”大学生的问题,探究其本质,归纳其特点,从而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
(一)社会性
社会性体现在: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反映社会的存在,作为思想最活跃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反映社会价值理念的最新变化;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困惑反映社会的困惑,因此我们要对教育对象有积极的引导。大学生的问题都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和折射。在当今转型社会时期,从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一元价值观转向多元价值观。在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非对抗性矛盾突出。大学生生活在当今社会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考试作弊、假证明、通过不合理的方式为自己拉选票等。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必须理解学生,找出更好教育学生的方法。在高等教育中,我们不能够与社会完全平行,我们要超越社会,引领社会前进,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适应社会,而是要改造社会和创造新社会。大学的精神与社会的精神是有距离的,否则就不存在大学精神。如果大学与社会保持一致,那么高等教育只会堕落成为社会的包袱而已。因此,在问题来源于社会的情况下,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不脱离社会,又要超越社会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特殊性
高等学校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一名青年,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接受社会的教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公民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投身参与社会的建设。正是这一时期,他们处于过渡性、边缘性、矛盾性的阶段,身心发展不成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90后”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所学专业与就业目标的矛盾、物质追求与经济条件的矛盾、身心需求与道德伦理的矛盾、就业与深造的矛盾等。我们既要清楚这样的现实,也要明确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只要我们对其做出良好的引导,将会影响其一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双重身份是高等院校学生的普遍特点,包括普通同学和学生干部,并不代表学生干部的身心发展比普通同学成熟,他们也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作为辅导员也不能够忽视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不能够回避问题,而是更要正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正视问题并共同尝试解决问题。(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面对的不同问题,针对某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小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三)发展性
社会上对“90后”大学生的评价不一,既有赞叹,也有批评。肯定的一方认为:他们接受的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高等教育,享受有史以来最好的物质生活,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资讯大潮;否定的一方认为:他们沉迷网络、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意志薄弱、不学无术等。到底应该如何评价“90后”大学生呢?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寻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用乐观的态度展望大学生成长的未来。从“90后”大学生近年来在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如汶川的抗震救灾、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事件中的表现,“90后”大学生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并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任务,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从“90后”大学生在这 《“90后”大学新生教育特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