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素质


  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素质
  
  诸城市实验中学张立英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29-01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是这次课程改革重要着眼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然而,当前对“学生主体”虽谈得很多,却大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缺乏操作层面的“行必有果”,学生的创新素质也得不到有效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呢?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创新活动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孩子的创新欲望,促进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往往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时,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更好地理解诗意。最后,再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学生哪能不乐在其中,尽情地表现自己呢?
  
  二、鼓励质疑问难,开发创新潜能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教学中可实行“质疑前置,解疑穿全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唱主角,并引导学生解疑,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我在为《赤壁之战》一课作小结时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从中我们懂得了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曹操不是侵略者,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有勇有谋,赤壁是中国的地盘,他要是统一了中国,三国就不会鼎立了。”我听后笑着说:“你见解很独特。
  
  其他的同学希望谁获胜?”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有的希望周瑜胜,因为曹操地盘大,刘备没有地盘。有的希望曹操也别来,周瑜也别来,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又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我要求学生划出表现五壮士痛恨敌人,英勇顽强的的动词。有一位学生划出了“砸”,马上有一位同学提出异议:五壮士为什么要把枪砸了!我认为不该砸,这是战斗武器,砸多可惜!被他这么一提,班里的同学分成了两派,有的认为该砸,有的认为不该砸。像这样的质疑应该说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在交流撞击中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书到用时方恨少,辨认常使思路清。”教学时,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必然萌生,创新潜能必然得到开发。
  
  三、引导丰富想象,诱发创新灵感
  
  想象能力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化无为有,化实为虚,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创新灵感的产生离不开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身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插图描绘了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情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邱少云的动作、神态想象他内心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出现什么奇迹,邱少云就可以得救了?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依靠平时生活储存的表象,从图中的静止到变化,从外表到内心,从画内到画外进行创造想象,创造灵感得到诱发。我教学《太阳》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好地弄清太阳和人类、地球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画出心中的太阳,并说说为什么。笑哈哈的太阳、哭丧着脸的太阳、气愤的太阳、长着胡须的太阳……出现在教室里,孩子们尽情地说,灵感迸发,内容丰富新鲜。学完了课文,我还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太阳,并来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与人类的关系说清楚。教室里热闹极了,孩子们踊跃发言,争着表演。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叙述,精彩的概括,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太阳闪亮登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想象成了诱发学生创新灵感的最佳土壤。
  
  四、激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于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激励求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一直强调统一答案,忽视学生的独立见解,学生的思维被老师训练成千人一律的求同思维模式,学生不敢创新,唯书、唯师是从。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提出了呐喊:解放孩子们的大脑,让他们做一个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创的人。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结尾,让学生谈谈五壮士跳崖的结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他们都牺牲了。
  
  这时,我及时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想象当时的情景,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的思维定势打破后,想象异彩纷呈,有的说有一个被挂在一个峭壁的树上,有的说一个掉进了一条小溪里,有的说有一个掉到一堆草上……最后,我让学生回家查阅资料,看看到底结果怎么样。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最终明白了:从狼牙山跳下去后,葛振林和宋学义奇迹般地幸存下来。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把握自主学习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结合点,以优化教学过程为根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自主学习的权力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培养创新素质。 《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素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65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