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刍议
人”。这里的“成人”指的是成为一个有坚定理想和信念的人。为何面对同样的游戏或其他形式的网络诱惑,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才会沉迷其中,而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较好地把握自己?那是因为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前进方向,分得清楚轻重,把握地好“度”字。即便面对的诱惑再强,也不会轻易迷失自己。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力度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从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从主观上抵制住网络的诱惑,减少堕落的可能。同时,这也是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关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号召。
2.“三因”法教育和引导正确的大学生网络行为
这是做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具体内容。
上文在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中已经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几种主要类型,在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具体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网络行为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或引导,要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行为。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顺着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校生活中重要的学习、通信工具和娱乐手段这一趋势加以正确引导,而不是单纯地严令制止、围追堵截。正如大禹以疏导代替堵截才将洪水制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这一问题上,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益有利的一面,例如通过网络的方便快捷进行管理、传达、联系、教育等,使其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服务,或是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而发布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健康的资源,而不是单纯地禁止学生上网。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已有的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的不同的具体情况、具体类型而制定与其相应的妥善措施,而不是不顾具体情况的一刀切。在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可能是单纯地符合上文提到的某种类型,更多的可能性是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多种类型,只是所占的比例不同。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一般的大学生都是将网络同时作为学习、沟通和娱乐工具来使用的,但有的网络行为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沟通方面,而有的主要涉及娱乐方面,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去解决。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已有的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的主体——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不分学生一概而论。不同主体产生的网络行为问题,即便是相同的网络行为类型,在解决过程中也要根据主体的不同情况,如性格、家庭环境等特点,进行有区别的处理。
“三因”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美国心理、教育学家罗杰斯的成功教育等式的三个条件——“真诚一致”、“同情理解”、“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毫无威胁的、真诚可信的存在方式为大学生所接受,对自己真诚透明、内外一致,对学生要无条件地关怀接纳,在此基础之上达到彼此的同情理解,再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已有的网络行为问题,最终达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目的。
3.多管齐下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健康发展
这是做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重要辅助条件。
当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问题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的确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未免有些治标不治本。问题是要一个一个地解决,但如果能从根本上保证已经出现过的问题不再发生,就不能仅仅针对问题去想对策,而是应该将眼光放远些,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之所在。要能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指示去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首先,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丰富和完善课堂教育,使大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相关知识,促进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三省其身,自己为大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在校大学生能时时处处有模范可以参考;最后,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思政教学,而应该广泛采取多种形式,抓住一切机会对大学生展开思政教育。例如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开展特色鲜明并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绿色校园网的建设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坚固的思想堡垒,从而能够自觉地抵制住各种网络诱惑,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宿金民,李达,关丹。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J].小区医学杂志,2008,(11)。
[2]杨文娇,周治金。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6)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刍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676.html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力度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从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从主观上抵制住网络的诱惑,减少堕落的可能。同时,这也是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关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号召。
2.“三因”法教育和引导正确的大学生网络行为
这是做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具体内容。
上文在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中已经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几种主要类型,在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具体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网络行为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或引导,要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行为。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顺着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校生活中重要的学习、通信工具和娱乐手段这一趋势加以正确引导,而不是单纯地严令制止、围追堵截。正如大禹以疏导代替堵截才将洪水制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这一问题上,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益有利的一面,例如通过网络的方便快捷进行管理、传达、联系、教育等,使其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服务,或是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而发布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健康的资源,而不是单纯地禁止学生上网。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已有的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的不同的具体情况、具体类型而制定与其相应的妥善措施,而不是不顾具体情况的一刀切。在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可能是单纯地符合上文提到的某种类型,更多的可能性是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多种类型,只是所占的比例不同。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一般的大学生都是将网络同时作为学习、沟通和娱乐工具来使用的,但有的网络行为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沟通方面,而有的主要涉及娱乐方面,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去解决。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已有的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的主体——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不分学生一概而论。不同主体产生的网络行为问题,即便是相同的网络行为类型,在解决过程中也要根据主体的不同情况,如性格、家庭环境等特点,进行有区别的处理。
“三因”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美国心理、教育学家罗杰斯的成功教育等式的三个条件——“真诚一致”、“同情理解”、“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毫无威胁的、真诚可信的存在方式为大学生所接受,对自己真诚透明、内外一致,对学生要无条件地关怀接纳,在此基础之上达到彼此的同情理解,再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已有的网络行为问题,最终达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目的。
3.多管齐下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健康发展
这是做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重要辅助条件。
当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问题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的确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未免有些治标不治本。问题是要一个一个地解决,但如果能从根本上保证已经出现过的问题不再发生,就不能仅仅针对问题去想对策,而是应该将眼光放远些,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之所在。要能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指示去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首先,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丰富和完善课堂教育,使大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相关知识,促进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三省其身,自己为大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在校大学生能时时处处有模范可以参考;最后,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思政教学,而应该广泛采取多种形式,抓住一切机会对大学生展开思政教育。例如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开展特色鲜明并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绿色校园网的建设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坚固的思想堡垒,从而能够自觉地抵制住各种网络诱惑,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宿金民,李达,关丹。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J].小区医学杂志,2008,(11)。
[2]杨文娇,周治金。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6)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