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导”课艺术奏响动人的交响乐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导”课艺术奏响动人的交响乐
  
  作者/郭晓霞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否抓住学生的心,使之心思集中到教学上来,喜闻乐见。教师的“导入新课”是第一要务。要做到新颖、简练、生动、富有感情、富于变化。
  
  关键词:导语 ;新颖;简练;生动
  
  我国春秋末年的教育文献《学记》中早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之说,它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近代,叶圣陶先生一再倡导“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出教师只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引路人”。这一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犹如一支动人的乐曲,“序曲”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全班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首美妙的交响乐中,在享受乐章的过程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接受教学知识。但是,要达到这样理想的教学境界,要求教师授课要精心设计、审时度势,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都得下一番功夫。
  
  一、开篇引导,方法多样
  
  开篇引导,亦称“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来讲,能否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把心思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且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导入新课”是关键。这就要看教师导语设计是否新颖,是否简练生动,是否有文采、有感情,是否富于变化。导入的方法相当多,有介绍背景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设悬念导入法、直接审题导入法、出示教具导入法、讲故事导入法、做练习导入法……具体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法。
  
  例如,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一课,可以采用故设悬念导入法。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课本”两字,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然后补全课题并设下悬念: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为什么要“打开”这“绿色的课本”呢?你知道吗?这时,你会发现有些对课文内容熟悉的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紧接着,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再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气氛就相当活跃,学生觉得非常有成功感。
  
  再如,学习《嫦娥奔月》一文,比较适用故事导入法。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讲一个神话故事,然后用一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名字叫《嫦娥奔月》”顺其自然地导入课文。紧接着提出几个问题,如:嫦娥怎么会奔月的?她为什么要奔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再如,上《莫高窟》这一课,可以考虑将创设情境导入法和介绍背景导入法结合起来。借助媒体,先播放一段有关莫高窟的请您欣赏录像,然后简介莫高窟的情况,最后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座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去感受这宏伟瑰丽的艺术宝库”由此导入新课。
  
  二、课堂指导,循循善诱
  
  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能力,绝对离不开教师的点拨指导。点拨就是三言两语“指点一下”,使学生“开窍”。教师的点拨指导主要体现在导读、导思、导路三个方面。导读是指导学生去读,初步感知课文时要认认真真地读,把课文读顺;理解课文的关键处要反反复复地读,把课文读懂;总结课文时要有表情地读,把课文读会、读深。导思是指善于点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抓住时机设计一些既符合学生实际,又有针对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疏导学生思维。导路,就是要把握住学生的学路,去探索作者显形的或隐形的思路,即文章前后或明或暗的内在联系。这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融会贯通、随机应变、灵活使用。
  
  例如,在学习《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先播放一段蝙蝠夜间飞行的录像,让学生先目睹蝙蝠在夜间自由轻快飞翔的情景。播放完毕后,随即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针对这个现象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此时,课堂里就像烧烫的油锅滴入了水,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说出他们各自的疑问。这时,教师因势引导:“今天,就让我们和斯帕拉捷一起去解开这个谜团。”于是,同学们兴致勃勃、神采飞扬。大家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一堂语文课有了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指导,接下来的教学也就得心应手了,因为学生凭着一个“趣”字,会有一种主动求学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他们自会去探索、学习。
  
  三、收尾诱导,意犹未尽
  
  一堂课的收尾艺术也相当重要。“善始善终”“行百步者半九十”,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艺术化的结尾要对教学进行梳理、概括、深化,并与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要简洁明快、含蓄蕴藉、新鲜有趣、灵活多变,使学生在疲倦之际保持兴味的连续性。切不可拖泥带水,浅白直露,僵化死板,龙头蛇尾,影响或削弱教学效果。艺术化的收尾方式很多,有联系式(首尾联系、新旧联系、课内外联系)、激发式、比较式、点睛式、总结式、引申式等等,但都离不开诱导二字,只有在诱导上痛下工夫,才能做到绾知识之结,放学习之线。
  
  例如,在《莫高窟》一文的收尾时,可以采用新旧联系和比较式两种收尾方法。《莫高窟》的叙述方法是“总——分——总”式,而之前学过的《小镇的早晨》是“分——总”式的,这就可以通过联系、比较,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叙述方法,并通过练习掌握这两种叙述方法。
  
  再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收尾时,可以结合使用总结式和激发式。分析完课文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本文叙述了“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列举了古今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告诉我们,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然后,教师可以引导、激发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或收获。借此教育学生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导”课的方法有许许多多,但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善于思考,不断寻找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导”课方法,就能引人入胜,相信你的语文课一定会奏响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导”课艺术奏响动人的交响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68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