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新课改下的课堂好声音——《苏武传》教学札记


  新课改下的课堂好声音——《苏武传》教学札记
  
  安徽蒙城一中樊琳
  
  【中图分类号】G654.3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10-01
  
  苏武,啮雪吞毡,北海牧羊十九年,他的坚强个性,民族气节,爱国意志震烁古今!在当今这个价值取向多元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正需要学习他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我们也正需要让他的“正能量”照亮我们脚下的路!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九个年头。一群思维活跃、敢想敢说的90 后,他们对苏武的多元解读与我的正统解读碰撞出了巨大的火花,给了我诸多的启示和反思。现将课堂实录摘录如下。
  
  一开始,正音、解读,同学们十分配合。当我借苏武的话“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说:“由此可见,苏武有着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这时,学生尹冬冬举手发言道:“老师,我不这样认为。苏武遇到一点挫折,就想寻死,这是刚烈难犯吗?我看这是胆小怕事;一个使团的领导,遇到问题就想一死了之,这是义不受辱吗?我看这是不负责任。”他的话似乎一语惊醒了梦中人,同学中有的频频点头,有的睁大了眼睛看着我,似乎在寻求我的解读。我听了这样鲜活的语言,一时不知所措,为了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我顺势利导,请他说明理由。只听他说:“首先,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难免遭受挫折。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积极应对,哪能寻死觅活呢?老师您不是说,死是懦弱的表现,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吗?那苏武寻死您又说刚烈难犯,所以我反对,我认为那是胆小怕事对生活不积极!其次,文章第一段说‘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可见,苏武是这百余人的首领,他把这百余人带到异域,这百余人的生死安危他就要负责,团队出现问题,领导就要调查解决,这才是身为一个领导该做的事情。苏武呢,为了个人的清白,要一死了之,他死了,剩下一百余人怎么办?谁来证明他们的清白?谁来保护他们?所以,我坚决认为苏武不负责任。”这小子最后还不忘彬彬有礼的鞠上一躬,迎来了全班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坐得笔直,并且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再无退路了,尽管我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然而我必须平静地接受挑战。深吸口气,带上微笑,只听我缓缓地说:“十分感谢尹冬冬同学的精彩解释,对于他的观点,我先不做是非的判断,我只想补充说明一些问题,到底该何去何从,同学们自己做决定。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段,‘后月余’三个字说明什么?说明苏武一行百余人在匈奴呆了多久?”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多月。”“是啊,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发生了很多事啊!‘单于益骄,非汉所望’;这一个多月,‘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这一个多月,张胜与虞常勾结,‘以货物与常’;这些都是苏武一行滞留匈奴时发生的,这些都对苏武一方极为不利。首先,单于求和之心在变化,越来越倨傲,说不定早有扣留苏武之意,正愁没有合适理由;其二,匈奴的这一次内乱与苏武副手张胜确有关联,人证、物证俱在,那作为一把手的苏武就很难脱了干系,所以,苏武会说‘事如此,此必及我’。一国使臣在他国被指参与他国内乱,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得失问题了。所以,这个时候苏武的寻死,是完全抛开了个人生死,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的结果,他的死是为了明国家的志,如果用你一个人的生命可以换来祖国的清誉,证明国家的伟大,你愿意吗?那从这个层面来看,苏武还是胆小怕事吗?”在同学们异口同声“愿意,不是”的回答中,我听出了爱国激情,看到了那一缕成功说服他们的曙光。一扫之前的紧张,同学们的肯定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渐入佳境。
  
  趁热打铁,接着我问:“同学们知道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吗?对,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源于生活的艺术是‘现实’,高于生活的艺术是‘事实’。班固在编写这段历史的时候,肯定要忠实于现实,这是人物传记的基本要求。然而,为了他的主题需要,他可以对现实做一些剪裁,使事实更符合主题。《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属于正史范畴,这里记载的人物多名垂青史,所以,对一些无关大局的细节班固会做简化处理,这也是完全符合事实的。由此那百余名下属的安置,无关苏武坚守节操,义不受辱这个主题,班固不做详细介绍,完全可以理解。不过,既然同学提到这个问题,我想根据苏武的话‘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他们在苏武以死明志后,应该是可以洗脱干系的。苏武作为他们领导,在这危急关头选择死,正是为了国家的清白,属下的安危考虑的,所以,我们说苏武不负责任,是不是冤枉他了?”同学们又一次异口同声地“是”让我如释重负,总算是说服了他们,站稳了讲台。
  
  最后,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我抛开了原先的预设,灵机一动来了一个全新的生成,请同学们思考:第一、我们两人的解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到底孰是孰非?第二、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立刻,班里热火朝天的讨论开了。看着听着同学们有理有据的讨论,我的内心十分欣慰。新课改的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今天总算有所体会了。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人,为什么一直以来孩子们上课没有精神,完全是因为我们老师占用了他们的“一亩三分地”,我们忙于按照我们的“预设”产生我们的“生成”,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收成,学生呢,他们收成什么我们全然不知,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这堂课虽然没有按照我的预设进行,但同学们学会了思考,懂得了钻研课本,这样的自学能力比什么都珍贵,这才是语文真正的魅力所在!
  
  另外,这一堂课也给了我很多的反思:第一、在课堂上不仅允许更应该赞同不一样的声音,在引导学生有理有据的发言之后,老师更应该把它汇聚、升华,最后达成共识,形成课堂上的最美声音!第二、什么才是优质课?一堂完全按照预设的路径上的课一定是优质课吗?一堂没有完成预设,上得有阻力,有不一样声音的课一定是失败课吗?怎样才能像梁启超先生那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地享受一节课?我想没有智慧的教学是达不到的。
  
  最美的声音,需要最大的舞台呈现,在新课改的春风里,让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发出自己最美的声音! 《新课改下的课堂好声音——《苏武传》教学札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70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