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导师指导的同年级学生人数在6人及6人以下的比例占到了63.6%,与大多数学生(94.2%)希望的导师指导人数相符。另外,有15.6%的导师指导人数到达了10人及10人以上,根据访谈了解的情况可知,其中大多数属于一个班级只配备一名导师的情况。由这说明,在实施导师制的四五两种情况下的师生分配比例基本协调,教师负担不会太重,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指导,由此可见,在师生人数分配上已经为导师制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大多数学生(82.7%)认为专业老师担任导师更有利于学业指导,调查表明,在实施导师制的人数中,有86.1%的导师由专业老师担任,而剩余的小部分则由相关的行政人员担任。担任导师的教师中,有71.1%的比例为教授或者副教授,这说明师资力量足以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但同时教授或者副教授的科研任务较重,是否有充足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则成为影响导师制实施情况的一个潜在因素。
  
  导师与学生的联系频率上,现状与需求间存在较大差异。导师制实施中有69.4%的师生间为不定期交流,而60.1%的学生希望可以至少两周与导师联系一次,89.6%的学生要求至少不超过一个月跟导师交流一次。在当前导师也面临严峻的科研压力,所以分配给受导学生的时间大大缩减,辅导的重心也由对学生的理性培养转变为自己研究领域的介绍和讨论。绝大部分教师(即使是作为导师)鉴于学校对工作量的考核指标或倾向,往往无暇顾及学生,而实际上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是影响深远的。另外,大学城的建立使很多教师与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增大,不方便相互的直接交流。
  
  指导方式上,由导师不定期召集(30.1%)和由学生不定期联系导师的比例(38.7%)大致相当,形式上则以团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大多数学生(80.3%)会主动向导师寻求帮助,主要的联系方式包括短信、电话和邮件,这就是大多数学生所定义的单独指导,同时,根据学生调查显示,91.9%的导师都会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帮助。由导师不定期召集学生的指导主要为团体形式,这有利于提到指导效率,但往往不能关注个体差异,问卷显示,有56.6%的导师不会主动关心指导学生的现状。
  
  现行导师制的主要指导内容侧重于学习和就业指导,与学生的意愿相一致,但目前的就业指导内容还是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80.9%的学生都很希望得到导师的指导,但学生对当前导师制的实施状况满意度较低,46.2%的学生认为导师制效果一般,大多数认为作用并不是很大。在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师生间的关系与学生对导师制实施的满意度有0.604的相关(p<0.01),而学生对有关导师制规定的了解程度与满意度有0.455的相关(p<0.01),另外交流频度和对导师指导的渴望程度与满意度的相关较低,分别为0.310和0.277。调查数据显示,53.8%的学生与导师关系一般,有30.1%的学生与导师关系融洽,而只有12.7%的学生认为与导师关系疏远。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有利于导师制的实施;而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导师制的有关规定,这并不利于导师制的实施。
  
  不同性别(p<0.01)和年级(p<0.05)的学生对导师制实施现状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学科性质不同(文科、理科、工科)的学生对导师制实施现状的满意度则无显著性差异。在访谈中了解到,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导师指导的需求程度和需求内容的不同可能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另外,研究表明导师认为导师制评价机制不合理,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师生双方对导师制的实际实施满意度普遍偏低,这反映出不少师生之间的沟通还比较缺乏。可见,导师制从效果上看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对导师制的实施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
  
  2.学生期望能够在指导人数、指导频率等方面得到提高;
  
  3.学生的满意度与对导师制的了解程度、与导师交流频度、对导师的渴望程度以及对导师制效果的评价呈显著相关。
  
  (二)建议
  
  调查中发现,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如下。
  
  1.担任导师的教师科研任务繁重,与指导学生的交流次数偏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2.目前的导师仍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指导,对就业指导信息不了解,很少关注学生的现状,指导内容不全面。
  
  3.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并不善于积极与导师进行沟通,从而导致双方的信息交换不及时。
  
  4.学生并不了解导师制实施的相关政策要求,导师制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且与之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关于如何改进导师制实施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对于担任导师的教师,可以不完全注重职称。虽然高职称教师的资历更深,可能会给学生更加深入、成熟的指导,但同样面对更多的科研任务,分配给学生的时间有限。而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很高,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或许可以更广泛,有相对比较多的时间关心学生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
  
  二是实行导师制的院系,大多是入学后直接分配学生给不同的导师,可以向由学生自主选择转变。导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相互交流,有的情况下是根据学号安排寝室,同时根据学号安排导师,这样导致的一个情况——总是相同的几个人在交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团体的同质性。另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如果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更好地实现双方的匹配程度。但是自主选择也可能会导致扎堆现象,所以可以考虑学院安排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
  
  三是各学院也要及时向各位教师传达有关的就业信息,以方便师生间的交流,充分关注学生需求。同时也要加大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学生了解信息、相互交流提供便利。
  
  四是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如果导师在大学城没有课,而且不住在大学城附近,那么必然会减少师生间的直接交流机会。合理地安排课表或许是一个缓解这种状况的方法。
  
  五是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制评价机制,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大制度的宣传力度,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有利于促进导师制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罗国基。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29):52-54.
  
  [2]黄秋艳,吴诗,朱祖华,张树球。对我院本科导师制实施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3):482-483.
  
  [3]钟容戒。导师制与大学生的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4):12-13.
  
  [4]刘胜兰。谈本科导师制专业优势的发挥[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4,4(4):68.
  
  [5]陈钿,宋捷,拜根兴。“2+2”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88-91.
  
  [6]钟清玲。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实施导师制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6,20(1):38-40.
  
  [7]左军,杨碧瑜。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理论界,2009,10:194-195.
  
  [8]罗慧明。地方性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定位与实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80-82.
  
  [9]石秀丽,杨志慧。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运行模式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37-39.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73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