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及对策
校应用型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也是目前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
(二)实践上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教育部的要求下许多本科院校正在积极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上的探索,但步履艰难。
首先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过程中实践上的问题。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很重视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学界与各高校也纷纷申请或自行立项这方面的科研课题,但由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社会实践、考核方式、评估标准、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其中很多因素是课题研究人员无法把握与掌控的,也很难进行实践上的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只停留在理论探讨分析的层面上,主要是问卷调查、开座谈会与研讨会、向专家咨询,等等。然后进行理性分析,提出设想与对策,很难在掌控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实验。尽管发表的科研论文很多,出版的专著也不少,但缺乏实践研究上的支撑,其操作性、可行性、效益性、科学性怎样,就很难界定和评价。
其次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上的问题。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而且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有机配合,尤其是必须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作为,才能真正实施与操作,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事实上,不少本科院校的领导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或者是干打雷不下雨。尽管许多师生有“为创新而学、为创新而教”的理念,但由于学校缺乏一个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平台,广人师生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无法实施与操作。
其三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上没有厘清而导致的实践上的问题。如前所述,目前理论界与高校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模式、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人格结构、培养载体、理工类应用型创新人才与社科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异同,以及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其它创新型人才的异同等方面都是见仁见智,缺乏系统的比较研究。这种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上没有厘清,缺权威性的共识的情况,不仅不能为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指导,而且也必然会给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带来许多困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检测方法怎样改革,人才质量评估体系如何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应怎样进行,都模糊不清,无法科学实施与操作。
二影响当前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从国家层面上看
首先是国家没有推出刚性的举措与要求。尽管这些年来国家很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推出了一些举措,要求各级各类高校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但并没有刚性的举措要求各级各类高校必须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要任务。所以,许多高校的领导并没有把培养创新型人才视为学校的必为行为,而只是视为可为或不可为行为,因而缺乏实施的积极性。有些高校的领导重视就有许多积极的作为行为,有些高校的领导不重视就无动于衷。
其次是缺乏权威性理论指导。由于国家并没有组织权威性专家对已有的创新型人才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疏理分析,尽量形成权威性意见为各级各类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因而导致许多高校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模糊不清,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实施与操作。
其三是国家缺乏检测、评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容与要求。尽管教育部和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常要对各级各类高校进行办学质量、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估,但很少有检测评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在对本科教育的各种检测评估中,也不是把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检测评估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既然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测评估很少涉及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各级各类高校的工作重心也就不可能放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必然如此。
(二)从学校层面上看
首先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的阴魂无法驱散,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当前阻碍高校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受传统办学与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学校领导、教职员工,亦或是学生,对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教育活动有着强烈的依恋情结,不想打破与改变。许多高校的领导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多方面的有机配合,困难多、难度大,因而积极性不高。
其次是不良认识的影响。目前仍有不少高校的领导对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与看法,认为这只是针对少数学习尖子的培养教育,是特殊的英才教育,不是针对所有大学生的培养教育;有的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只是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事情,与普通高校关系不大;也有的认为那主要是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应该是理工类专业的责任,与文科类专业没有多大关系,积极性也受影响。
其三是受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不乐观,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且把毕业生就业率列为对各高校进行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检测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这导致许多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上,课程设置、教学、实习、社会实践、考核评估等环节都是围绕这个重心进行,很难顾及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三)从教师层面上看
首先是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动力定型”的影响。多年的教学生涯使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稳定的“动力定型”,教学活动已成为一种习惯的行为反映。现在要求其打破这种“动力定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各种改革创新,无论在观念上、情感上还是行动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没有得力的措施或者不能使他们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打破这种“动力定型”是很困难的。
其次是功利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受功利的驱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必须进行各方面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及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938.html
(二)实践上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教育部的要求下许多本科院校正在积极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上的探索,但步履艰难。
首先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过程中实践上的问题。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很重视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学界与各高校也纷纷申请或自行立项这方面的科研课题,但由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社会实践、考核方式、评估标准、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其中很多因素是课题研究人员无法把握与掌控的,也很难进行实践上的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只停留在理论探讨分析的层面上,主要是问卷调查、开座谈会与研讨会、向专家咨询,等等。然后进行理性分析,提出设想与对策,很难在掌控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实验。尽管发表的科研论文很多,出版的专著也不少,但缺乏实践研究上的支撑,其操作性、可行性、效益性、科学性怎样,就很难界定和评价。
其次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上的问题。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而且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有机配合,尤其是必须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作为,才能真正实施与操作,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事实上,不少本科院校的领导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或者是干打雷不下雨。尽管许多师生有“为创新而学、为创新而教”的理念,但由于学校缺乏一个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平台,广人师生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无法实施与操作。
其三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上没有厘清而导致的实践上的问题。如前所述,目前理论界与高校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模式、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人格结构、培养载体、理工类应用型创新人才与社科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异同,以及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其它创新型人才的异同等方面都是见仁见智,缺乏系统的比较研究。这种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上没有厘清,缺权威性的共识的情况,不仅不能为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指导,而且也必然会给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带来许多困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检测方法怎样改革,人才质量评估体系如何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应怎样进行,都模糊不清,无法科学实施与操作。
二影响当前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从国家层面上看
首先是国家没有推出刚性的举措与要求。尽管这些年来国家很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推出了一些举措,要求各级各类高校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但并没有刚性的举措要求各级各类高校必须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要任务。所以,许多高校的领导并没有把培养创新型人才视为学校的必为行为,而只是视为可为或不可为行为,因而缺乏实施的积极性。有些高校的领导重视就有许多积极的作为行为,有些高校的领导不重视就无动于衷。
其次是缺乏权威性理论指导。由于国家并没有组织权威性专家对已有的创新型人才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疏理分析,尽量形成权威性意见为各级各类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因而导致许多高校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模糊不清,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实施与操作。
其三是国家缺乏检测、评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容与要求。尽管教育部和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常要对各级各类高校进行办学质量、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估,但很少有检测评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在对本科教育的各种检测评估中,也不是把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检测评估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既然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测评估很少涉及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各级各类高校的工作重心也就不可能放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必然如此。
(二)从学校层面上看
首先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的阴魂无法驱散,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当前阻碍高校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受传统办学与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学校领导、教职员工,亦或是学生,对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教育活动有着强烈的依恋情结,不想打破与改变。许多高校的领导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多方面的有机配合,困难多、难度大,因而积极性不高。
其次是不良认识的影响。目前仍有不少高校的领导对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与看法,认为这只是针对少数学习尖子的培养教育,是特殊的英才教育,不是针对所有大学生的培养教育;有的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只是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事情,与普通高校关系不大;也有的认为那主要是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应该是理工类专业的责任,与文科类专业没有多大关系,积极性也受影响。
其三是受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不乐观,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且把毕业生就业率列为对各高校进行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检测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这导致许多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上,课程设置、教学、实习、社会实践、考核评估等环节都是围绕这个重心进行,很难顾及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三)从教师层面上看
首先是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动力定型”的影响。多年的教学生涯使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稳定的“动力定型”,教学活动已成为一种习惯的行为反映。现在要求其打破这种“动力定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各种改革创新,无论在观念上、情感上还是行动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没有得力的措施或者不能使他们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打破这种“动力定型”是很困难的。
其次是功利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受功利的驱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必须进行各方面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