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及对策


的改革与创新,也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如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是得不偿失。尤其是现在许多高校都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导致许多教师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的科研上,不愿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到教学和对学生的培养上。
  
  其三是教师自身创新素质低的影响。受传统人才模式培养的影响,许多高校的教师没有受过创新的训练,自身的创新素质低,不具备有关创新的知识、理论、方法、技巧和策略,缺乏创新意识、创新热情与创新能力,缺乏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对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和什么是应用型创新人才,怎样才能培养、训练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都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教师自身创新素质低就很难能培养出创新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
  
  (四)从学生层面上看: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对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有矛盾心理。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能认清形势发展需要,懂得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希望学校能进行各种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的培养与训练。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了强烈的依附心理和情结,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知模式也已定型,担心学校搞各种改革创新会不适应,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其次是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急功近利思想意识严重,最关心的是就业。他们认为,现在社会上找工作看重的是文凭和成绩,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的培养与训练的确重要,但可以等参加工作后慢慢培养,当务之急是要获得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以便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如果学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而进行各种改革与创新,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自己找工作,这就得不偿失。
  
  其三是能力与素质较差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都较差,尤其是缺乏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许多大学生不仅不懂创新的基本知识、理论、方式方法以及技能与策略,而且缺乏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热情与欲望。有的学生甚至把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想象得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那样的料,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才。
  
  三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一)给创新教育立法,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如前所述,目前仍有许多高校的领导对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重视,主要是因为国家没有刚性的法律规范约束,导致许多高校的领导仅视它为一种可为或不可为行为,而不是必为行为。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完善高等教育立法,通过立法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各自的职、权、利、义,给予明确的界定和规范。首先是通过立法确定培养各种创新型人才是各级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与核心任务,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核心任务进行,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或受到相应的惩处。其次是通过立法确定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高校拨款、招生、发展规模确定、政策倾斜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凡是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有举措并成效卓著的高校就在这些方面给予支持、扶助和倾斜;反之则给予约束和限制。其三是通过立法确定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检测、评估的主要原则和标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对各种创新型人才依法制定检测、评估的主要标准和要求,并据此依法对各级各类高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唯此才能使各级各类高校的领导清楚地意识到,培养各种类型的创新人才是学校法定的职责与义务,必须努力实施和完成。
  
  (二)准确定位,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广泛的理论探讨研究固然必要,但仅仅停留在理论争鸣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由国家权力机构组织权威专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尽量达成权威性共识,形成权威性定位,并据此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权威性指导。首先必须对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培养载体进行准确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使高校找准定位,明确职责和目标,才能使高校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种改革与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
  
  (三)建立长效机制,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建立长效监控管理机制、评诂检测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制定严格的监控管理制度督促各高校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制定科学的评估检测系统,对各高校办学质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建立稳定的激励机制,大力支持、扶助、奖励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方面成绩卓著的高校。其次是各高校要建立各种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师生员工致力于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要建立以检测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为主要指标的检测评估系统,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评比、考核,还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检测与评估,都必须侧重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的检测评估。要建立稳定的激励机制,大力支持、扶助、奖励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方面努力工作、成绩显著的师生员工。总之,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尤其是长效激励机制,形成强大的驱动力,促进高校、师生、员工都致力于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动力支撑
  
  调查得知,现在大多数本科院校已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硬性的规定,要求每个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一定的创新学分,否则就拿不到毕业证,但这种情况较少。另一种是软性的,只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创新活动,获得成果的可以计科研创新学分,作为检测评估与推荐就业的参考权值,这种情况的较多。笔者认为,第一种情况值得大力推广,因为把科研创新学分列为必须要完成的学分,学生才会重视并有压力,有了压力就容易产生动力,才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科研创新活动中去,想方设法完成科研创新学分。如果仅仅当作一种参考权值,就很难引起大多数同学的重视,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科研创新活动中去。因此,作为本科院校来说,宁愿降低获得科研创新学分的门槛与要求,也要把完成一定的科研创新学分列为准予毕业的硬性规定。只有这样,才能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及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93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