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创新的三个阶段
高校教师创新的三个阶段
张宝魁1马清珍2
(1.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天津300132;2.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300134)
[摘要]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责任,高校教师的创新意义重大。本文认为,高校教师的创新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求生阶段、调整阶段和成熟阶段,每个阶段教师创新的内涵不同,要做的工作也不同。
[关键词] 创新;教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3) 01-0024-02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creare,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阐释,创新意谓革『日鼎新或是“抛开『日的,产生新的”。具体地,创新可以理解为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根据创新活动的难度和水平,创新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创立新理论,建立新的科学体系等原创的高层次创新;第二层是从生产实践、科技实践、社会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设计新的生产方案、发明新技术等中等层次的创新;第三层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延伸、嫁接或借鉴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一般层次创新Ⅲ。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责任。他们不仅需要发现教育科学的新规律、拓展已有的教育理论、创设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要追求和探索学科高深知识、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或是设计新的生产技术。因此,高校教师的创新大多属于高层次的创新。
借鉴伯登的教师阶段发展论,可以将高校教师的创新划分为三个阶段:求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求生阶段和调整阶段主要是在教学方面的创新,对专业知识的创新相对要弱一些,成熟阶段更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创新。在教师的创新过程中,既有外部的影响因素,也有内部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影响教师创新的内部因素,也就是教师本身来讲,认为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 求生阶段高校教师的创新
高校教师授课的第1年,可以称为求生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的知识有限,他们关注学科教学却又感到没有多少专业见解,缺乏信心而且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能充分展现。该阶段,高校教师特别需要有外界的帮助,比如教师培训、老教师的言传身教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使年轻的教师尽快熟悉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在这一阶段,高校教师的创新应该说是比较被动的,是环境所迫。
由于这一阶段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所以教师的创新大多属于第三层次的创新。此时,高校教师自身在创新方面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创新教法、创新教学内容。在创新教法方面,有这样几步需要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第一步,高校教师要研究教法的类型、各种教法的特点及优缺点。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运用信息搜集的能力;第二步,研究所教的学生。学生是教学的最终接收者,教法合不合适,要看学生的反映。此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先有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及学生对所处学习情景的认知。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要采用问卷、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研究所教的学生;第三步,将各种教法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选择并创造合适的教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这一过程中,创新思维发挥主要作用。在创新教学内容方面,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高校教师需要发现新的科研成果来充实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完成这项工作要分几步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第一步,高校教师凭借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发现所用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在大量的信息中寻找对于教学有用的、能够吸收到教学内容中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运用信息处理能力。第二步,高校教师灵活处理所掌握的信息,形成创新的教学观点。这一过程中,创新思维主要发挥作用。第三步,高校教师将创新的教学观点和原有教学内容整合,形成紧跟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将创新的教学内容呈现于课堂教学互动中,最终完成教学内容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发挥组织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调整阶段高校教师的创新
授课的第3年,可称之为高校教师的调整阶段。这一阶段的高校教师已从不断实践中掌握了许多有关组织课堂、学生、课程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开始有目的地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及非教学环节的学生活动等进行全程设计;开始注意到学生的复杂性,并开始研究新的技能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对待学生更加开放和真诚,感到更有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面逐渐有了信心。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始增强,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之更适合于自身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高校教师也开始着手进行科学研究、承接社会课题,逐渐意识到课题研究不仅仅需要单一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而且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强调学科的渗透和交叉。因此,教师的知识创新开始朝广度方向发展,丰富自身的专业结构。此时,教师的创新精神开始体现,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时教师的创新往往属于第二层次的创新。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合理的知识逻辑结构;其次,要在所获得的知识中,形成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魂——知识的融会贯通,即通识性;第三,教师需要掌握创新的方法,要善于从创造学的理论和技法体系中吸取创新的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实践和专业领域。要做到这三点,需要不断的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生产并且需要通过这些科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3 成熟阶段高校教师的创新
授课的第6年或6年以上,可称之为高校教师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感到能更好地控制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充满自信和安全感,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见解,能够处理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此时,高校教师在创新方面,已经不缺少创新意识,需要加强的是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这一阶段,教师的创新偏重于第一层次的创新,而且更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创新。通过调整阶段的洗礼,教师已经不满足于第三、第二层次的创新,更倾向于创立新理论,建立新的科学体系等原创的高层次创新。在这一阶段,高校教师出成果的质量较高,但出成果的速度开始放缓,此阶段除了外界的支持、帮助,更需要教师的坚持,需要教师本身的创新精神。同时,在这一阶段,教师还要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就今天的社会发展水平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确实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价值系统。一般来说,科学文化价值观较为尊重事实、依从客观、以理性的力量和认知的方式达到把握世界的目的;人文文化价值观则较为尊重生命、崇尚文化、以精神的力量和情意的方式达到把握世界的目的。但是,科学文化亦属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并且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文化。可见,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为融合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没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人,即便他有再广博的知识、再高明的智能,也难以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
高校教师的创新来源于实践,通过求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的不断洗礼,逐渐走向成熟,达到创新的顶端。同时,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必要条件。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教师的创新,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高校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高校,才永远不会被社会、被时代抛弃,高校应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创新。
参考文献
[1]许建虹,大学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 14.
[2] Burden P R.Teachers´perceptions ofthe characteristics andinflu-ences on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 Ohio: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1979.
[3]钱进,论高校创造型教师的基本特征[J].江苏高教,2004,(6):73-75. 《高校教师创新的三个阶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947.html
张宝魁1马清珍2
(1.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天津300132;2.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300134)
[摘要]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责任,高校教师的创新意义重大。本文认为,高校教师的创新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求生阶段、调整阶段和成熟阶段,每个阶段教师创新的内涵不同,要做的工作也不同。
[关键词] 创新;教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3) 01-0024-02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creare,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阐释,创新意谓革『日鼎新或是“抛开『日的,产生新的”。具体地,创新可以理解为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根据创新活动的难度和水平,创新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创立新理论,建立新的科学体系等原创的高层次创新;第二层是从生产实践、科技实践、社会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设计新的生产方案、发明新技术等中等层次的创新;第三层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延伸、嫁接或借鉴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一般层次创新Ⅲ。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责任。他们不仅需要发现教育科学的新规律、拓展已有的教育理论、创设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要追求和探索学科高深知识、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或是设计新的生产技术。因此,高校教师的创新大多属于高层次的创新。
借鉴伯登的教师阶段发展论,可以将高校教师的创新划分为三个阶段:求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求生阶段和调整阶段主要是在教学方面的创新,对专业知识的创新相对要弱一些,成熟阶段更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创新。在教师的创新过程中,既有外部的影响因素,也有内部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影响教师创新的内部因素,也就是教师本身来讲,认为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 求生阶段高校教师的创新
高校教师授课的第1年,可以称为求生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的知识有限,他们关注学科教学却又感到没有多少专业见解,缺乏信心而且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能充分展现。该阶段,高校教师特别需要有外界的帮助,比如教师培训、老教师的言传身教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使年轻的教师尽快熟悉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在这一阶段,高校教师的创新应该说是比较被动的,是环境所迫。
由于这一阶段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所以教师的创新大多属于第三层次的创新。此时,高校教师自身在创新方面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创新教法、创新教学内容。在创新教法方面,有这样几步需要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第一步,高校教师要研究教法的类型、各种教法的特点及优缺点。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运用信息搜集的能力;第二步,研究所教的学生。学生是教学的最终接收者,教法合不合适,要看学生的反映。此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先有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及学生对所处学习情景的认知。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要采用问卷、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研究所教的学生;第三步,将各种教法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选择并创造合适的教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这一过程中,创新思维发挥主要作用。在创新教学内容方面,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高校教师需要发现新的科研成果来充实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完成这项工作要分几步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第一步,高校教师凭借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发现所用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在大量的信息中寻找对于教学有用的、能够吸收到教学内容中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运用信息处理能力。第二步,高校教师灵活处理所掌握的信息,形成创新的教学观点。这一过程中,创新思维主要发挥作用。第三步,高校教师将创新的教学观点和原有教学内容整合,形成紧跟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将创新的教学内容呈现于课堂教学互动中,最终完成教学内容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发挥组织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调整阶段高校教师的创新
授课的第3年,可称之为高校教师的调整阶段。这一阶段的高校教师已从不断实践中掌握了许多有关组织课堂、学生、课程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开始有目的地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及非教学环节的学生活动等进行全程设计;开始注意到学生的复杂性,并开始研究新的技能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对待学生更加开放和真诚,感到更有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面逐渐有了信心。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始增强,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之更适合于自身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高校教师也开始着手进行科学研究、承接社会课题,逐渐意识到课题研究不仅仅需要单一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而且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强调学科的渗透和交叉。因此,教师的知识创新开始朝广度方向发展,丰富自身的专业结构。此时,教师的创新精神开始体现,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时教师的创新往往属于第二层次的创新。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合理的知识逻辑结构;其次,要在所获得的知识中,形成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魂——知识的融会贯通,即通识性;第三,教师需要掌握创新的方法,要善于从创造学的理论和技法体系中吸取创新的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实践和专业领域。要做到这三点,需要不断的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生产并且需要通过这些科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3 成熟阶段高校教师的创新
授课的第6年或6年以上,可称之为高校教师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感到能更好地控制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充满自信和安全感,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见解,能够处理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此时,高校教师在创新方面,已经不缺少创新意识,需要加强的是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这一阶段,教师的创新偏重于第一层次的创新,而且更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创新。通过调整阶段的洗礼,教师已经不满足于第三、第二层次的创新,更倾向于创立新理论,建立新的科学体系等原创的高层次创新。在这一阶段,高校教师出成果的质量较高,但出成果的速度开始放缓,此阶段除了外界的支持、帮助,更需要教师的坚持,需要教师本身的创新精神。同时,在这一阶段,教师还要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就今天的社会发展水平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确实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价值系统。一般来说,科学文化价值观较为尊重事实、依从客观、以理性的力量和认知的方式达到把握世界的目的;人文文化价值观则较为尊重生命、崇尚文化、以精神的力量和情意的方式达到把握世界的目的。但是,科学文化亦属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并且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文化。可见,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为融合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没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人,即便他有再广博的知识、再高明的智能,也难以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
高校教师的创新来源于实践,通过求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的不断洗礼,逐渐走向成熟,达到创新的顶端。同时,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必要条件。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教师的创新,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高校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高校,才永远不会被社会、被时代抛弃,高校应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创新。
参考文献
[1]许建虹,大学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 14.
[2] Burden P R.Teachers´perceptions ofthe characteristics andinflu-ences on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 Ohio: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1979.
[3]钱进,论高校创造型教师的基本特征[J].江苏高教,2004,(6):73-75. 《高校教师创新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