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工作的基本路径:研究与指导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规定: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时的25%,理工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时的35%;各专业所有课程(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除外)的课内实践教学原则上占课程总学时的10-15%。同时要求各专业均制订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大纲。教研室编制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大纲时,可单独编制;也可与理论课一起编制。
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在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中,教学内容的改革居核心地位,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有的几十年还是同一版本,缺少新鲜的活力,有的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际,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视学科课程,忽视实践课程;重视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重视单科课程,忽视综合课程的倾向[5]。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学生毕业投身社会后,就会不知所措,在学校学富五车,但到了社会却派不上用场。更为严重的是,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此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今还没有一套权威性的、适需性的教材。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应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创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要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大纲,认真研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紧紧围绕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人才素质、培养模式、基本培养规格的要求,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和调整能反映当今科技与经济最新成果的相关内容,理工农医类的教学内容改革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增加新知识新方法,文史类的教学内容改革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增加高新科技新内容;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传授和培养,变知识的传授为学习方法的传授,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要组织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以能体现学科最新发展的补充教材,使用最能反映学科前沿信息的高质量的优秀教材。另一方面,还要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和学时。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应有动态的观念,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随着科技发展和教学进度以及不同学生的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目前,高校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等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以课堂为唯一教学场所,以听觉为基本沟通形式,无法适应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研究教学方法,把优化教学内容与改革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着重掌握3点。一是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改单一的接受式教学为重视发现的导学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生思考、发现、理解、生成,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知识与生活、将来工作等关联性。三是由运用单一的讲授法转向运用多种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如研讨法、对话教学法、自学指导法、合作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指导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既是高等教育现时的重要生力军, 又是高等教育未来的主力军。截止到2011 年4月27日,全国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总数应为291所,占全国同期820所普通本科院校的35.49%[6]。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安徽省目前有本科院校33所,其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15所,占安徽本科院校近1/2。这些高校为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学校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并将逐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但是,由于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办本科教育的时间不长、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办学经费更为紧缺等多种原因,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比起部属或省属重点院校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教学能力还须进一步提高。
教研室是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管理组织,在高等学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阵地,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自身培养提高的学术性集体。教师队伍建设是教研室的基本职能之一,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是教研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教研室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观摩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等途径,帮助青年尽快适应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总之,上述4个“研究”和1个“指导”是相辅相成的,教研室在研究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应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在此研究过程中,青年教师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能力、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领悟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等均应得到提高。关键是,教研室老教师应主动关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增强了,教研室的整体水平也就提高了,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道武。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的思考[J]。大学(学术版),2011(5):37-41.
[2] 毛晓星。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182-184.
[3] 赵建国。地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基层组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工作的基本路径:研究与指导》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956.html
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在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中,教学内容的改革居核心地位,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有的几十年还是同一版本,缺少新鲜的活力,有的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际,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视学科课程,忽视实践课程;重视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重视单科课程,忽视综合课程的倾向[5]。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学生毕业投身社会后,就会不知所措,在学校学富五车,但到了社会却派不上用场。更为严重的是,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此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今还没有一套权威性的、适需性的教材。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应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创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要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大纲,认真研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紧紧围绕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人才素质、培养模式、基本培养规格的要求,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和调整能反映当今科技与经济最新成果的相关内容,理工农医类的教学内容改革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增加新知识新方法,文史类的教学内容改革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增加高新科技新内容;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传授和培养,变知识的传授为学习方法的传授,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要组织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以能体现学科最新发展的补充教材,使用最能反映学科前沿信息的高质量的优秀教材。另一方面,还要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和学时。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应有动态的观念,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随着科技发展和教学进度以及不同学生的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目前,高校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等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以课堂为唯一教学场所,以听觉为基本沟通形式,无法适应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研究教学方法,把优化教学内容与改革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着重掌握3点。一是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改单一的接受式教学为重视发现的导学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生思考、发现、理解、生成,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知识与生活、将来工作等关联性。三是由运用单一的讲授法转向运用多种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如研讨法、对话教学法、自学指导法、合作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指导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既是高等教育现时的重要生力军, 又是高等教育未来的主力军。截止到2011 年4月27日,全国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总数应为291所,占全国同期820所普通本科院校的35.49%[6]。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安徽省目前有本科院校33所,其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15所,占安徽本科院校近1/2。这些高校为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学校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并将逐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但是,由于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办本科教育的时间不长、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办学经费更为紧缺等多种原因,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比起部属或省属重点院校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教学能力还须进一步提高。
教研室是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管理组织,在高等学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阵地,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自身培养提高的学术性集体。教师队伍建设是教研室的基本职能之一,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是教研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教研室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观摩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等途径,帮助青年尽快适应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总之,上述4个“研究”和1个“指导”是相辅相成的,教研室在研究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应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在此研究过程中,青年教师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能力、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领悟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等均应得到提高。关键是,教研室老教师应主动关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增强了,教研室的整体水平也就提高了,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道武。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的思考[J]。大学(学术版),2011(5):37-41.
[2] 毛晓星。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182-184.
[3] 赵建国。地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基层组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工作的基本路径:研究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