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软实力为主促进河北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以提升软实力为主促进河北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孙菊
(燕山大学教务处,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 自高校施行扩招政策以来,河北省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迈入由大众化到普及化过渡的阶段,然而其以外延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凸显出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河北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以提升高校软实力为主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使高校在服务地方的同时,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软实力;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河北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3) 01-0016-04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的特殊阶段。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给高校人才培养造成巨大压力。就河北高校而言,扩招后呈现出资源紧张、师资力量不足和发展趋同化等问题,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大学精神弘扬等内涵式发展上存在滞后现象。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河北省高校从重视“量”的外延式发展道路转变到重视“质”的、以提升软实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轨道上来,探寻一条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道路,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河北省地处“京畿要地”,近年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具体体现在规模和结构两方面。
1.1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统计资料显示,相较于扩招前,河北省在高校数量、入学率和学生人数上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就高校数量而言,1985年,河北省拥有普通高等院校总量为46所,1999年该数量增至48所,2012年该数量上升至110所,比扩招前增长了一倍以上;就河北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而言,由原来的不足10%上升至25%,比扩招前翻了一番,略低于全国26.95%的平均值;就河北省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在校生数量而言,也增加至原来的5倍左右(见表1)”。由此可见,十几年来河北省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得到空前的发展,增幅显著。
1.2 高校结构调整和优化
1993年以来,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河北省高等教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98——2005年,河北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由原来的47所增加到86所。2012年,河北工业大学完成“211工程”三期建设中期检查工作,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省部共建工作稳步进行。河北省分层次推进强势特色学科建设,新建3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60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河北对高校教学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分化整合,以避免高等教育功能与同类型院校职能重叠而被削弱,最终形成以10所骨干大学为龙头、本科院校为主体、高等职业院校为基础、民办高校初步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高等教育体系。
2现阶段河北省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如生源数量减少、教学质量下降和网络公开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等。河北省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的表面下,除存在以上共性问题外,在高校资源分配、师资力量和发展定位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教育投入不足,资源紧张
我国高等教育以公办为主,政府财政投入是其经费主要的也是最稳定的来源。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高校的发展即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河北省高校绝大部分为地方类院校,经费多由所在地市自筹,故在经费来源上较为单一。几年来,河北省虽然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其速度相对于省内高等教育扩张的规模和速度而言还是落后的。据统计,2000年河北省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9.18亿元,2004年增加到18.74亿元,增长104%,但其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连年下降,由2000年的1257元下降到2003年的732元,绝对值居全国第26位,下降幅度达到42%;同期,国家平均水平由2921元下降到2352元,仅下降了19%。河北省高等教育的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水平排名倒数第7。面对学生人数激增带来的教学资源紧张状况,个别高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背负着巨额贷款。
2.2 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近年来,河北高校中呈现出教师数量不足、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不足和高层次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教师队伍扩充的速度明显赶不上学生数量增加的速度。数据显示,1999年河北高校的教师数量为17263人,在校生人数为180700人;到2010年,河北高校教师数量升至60769人,在校生人数为110.5万人。在教师数量大幅度提升的表面下,师生比缩减将近一半,即由1999年的9.55:100降至2010年的5.50:100。另外,由于河北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北京、天津两地产生了“人才抽水机”效应,一部分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选择前往条件更为优越的京津高校或企业寻找发展机会,师资力量呈现显性或隐性朝京津两地单方向流动的趋势,造成人才大量流失,高校急需的大批专业课教师得不到补充。据统计,2002——2006年间,仅十所骨干高校就流失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00多人。除此之外,由于福利、待遇和科研环境等方面原因,河北高校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尤其是海外人才的引进上明显输入不足,影响了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3 高校结构层次不合理,发展趋同化
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相适应,二者相辅相成。就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教育规模比例结构而言,国际公认的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最佳比例为0.1:1:1.5。如表2所示,能查到较近且有详细数据的2010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层次结构为0.057:1:1。由此可见,近年来河北高校在校生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各部分比例还不尽合理。高职(专科)和研究生比例相对本科生而言,低于国际公认最佳比例,制约了河北省最高层次和一线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就高校自身发展现状和定位而言,目前河北省无985院校,只有河北工业大学一所211院校,现有的110所高校在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上没有凸显出足够的特色,注意力更多放在求大、求全、比数量、重规模、争门面上。一方面,高层次、有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校少,一些省属重点高校的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高专类院校未能脚踏实地的将培养技术应用型或高技能型人才作为目标,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产学研合作的办学模式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造成学校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脱节。
3以提升河北高校软实力为主,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分析
就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看,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学校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不断提升高校软实力,注重无形实力的打造,将重心倾向于隐性的精神和智力方面,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河北省高校健康、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以提升软实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路径,提升高校整体风貌和内在品质,具体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控制发展规模,增加财政投入
无论高校的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需要国家、地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尤其是高校的软实力建设,对学生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行为、品德等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河北省应控制高校规模,调整教育结构,将以外延式发展为主的模式转化到以提升软实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加强对省内高校发展的战略布局与规划,对各地方院校的定位和发展现状予以持续的关注、动态管理。同时,重视对高校财政上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投资渠道,引入以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投入机制,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率,并在政策上保障现阶段财政投入不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建设和维护上,而是更多的用在高校软实力提升上。
3.2重塑大学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像一张时刻彰显高校品牌价值的名片,显示着巨大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扩张力。就河北高校的现状而言,亟需打造一张或多张国内业界闻名的“名片”。重塑大学精神,是高校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政府要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奖励投入力度;(2)高校要以育人为己任,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责任感、理想信念和爱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实干、独立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教师作为大学精神的依托和载体,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自觉地科研精神,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高校的校园环境不仅是一个教育环境,更是一个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具有教育陶冶、凝聚激励、创新开发、娱乐调节和吸收辐射功能,它与大学精神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灵魂”。构建优质校园文化,一方面,由于文化的渗透性,政府应注重对高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为师生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周边文化环境;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内部各个部门要互通互联、齐抓共管,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做好校园文化的短中长期规划,培养教师和学生干部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注意微观上对师生主体心理的研究和把握。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教师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的特质,其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针对当前河北高校教师数量不足、高水平教师流失的问题,政府、高校要在制度建设上发挥对高校教师队伍学历、年龄、学缘等结构的指导作用,增强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氛围。针对由于年轻教师比重大,河北省诸多高校将在十年后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断层的问题,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摆脱社会地位与实际收入不相符合的尴尬处境;协调学科带头人与学科团队的关系,加快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避免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显性和隐性流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政策上鼓励他们继续深造,扩展视野,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
另外,河北高校应改革教师发展的工作模式,借鉴欧美国家教师发展组织机制上的先进经验,建立本土化的教师培训机制。政府作为主导、学校作为主体,使教师的发展工作成为高校教学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关注教师的长期发展:(1)要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师岗前、职后培训,发挥老教师和团队的“传、帮、带”作用;(2)要根据学校与教师的特点,开展校本化培训,对在职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给予专业指导;(3)要关注教师的长期发展,给教师提供职前、职中和职后等阶段的发展规划,形成个性化、层次化、模块化的培训内容以及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教学和个人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3.4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表现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高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育结构。河北省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高研究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比例,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要。重点建设几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并在一些学科领域较强势、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着力提升省属重点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层次和影响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省属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当地经济特色,适当定位,调整其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另外,高校间还要注意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互通有无,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访学等形式拓展眼界,提升学术水平。
教学质量是高校软实力的体现,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载体。高校应建立高效、完善、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如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教材审查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教学管理机构要建立与学生便捷沟通的渠道,采取措施动态了解全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比如,学生意见箱、教务短信平台等,增设学生信息员制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的工作中,注意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学生竞赛等实践形式锻炼自身能力。
4结束语
当前,河北省高校通过外延式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针对外延式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河北省应将高校的发展模式调整到以提高软实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通过控制发展规模,加强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教育结构和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河北省高等教育摆脱在全国排名榜中相对落后、与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不适应的局面。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档次,对河北省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郭文书,杨连云,杨景祥,河北经济年鉴2000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70-380.
[2]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经济年鉴2011 [EBIOL].(2012-06-13)[2012-12-20]. http: //www. hetj.gov. cn/article. html? id=4760.
[3]纪宣,一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河北教育发展——河北省教育厅厅长靳宝栓访谈录[J].教育发展研究,2006,(9B): 5-10.
[4]于清华,庄则军,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河北高等教育分类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24-25.
[5]侯建国,关于加强河北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87-91.
[6]周治华,何长法,韩宗礼,韩青林,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138.
[7]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63.
[8]钱国英,崔彦群,评价与培训相结合建立教师队伍良性发展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2,(2): 66-68. 《以提升软实力为主促进河北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964.html
孙菊
(燕山大学教务处,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 自高校施行扩招政策以来,河北省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迈入由大众化到普及化过渡的阶段,然而其以外延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凸显出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河北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以提升高校软实力为主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使高校在服务地方的同时,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软实力;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河北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3) 01-0016-04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的特殊阶段。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给高校人才培养造成巨大压力。就河北高校而言,扩招后呈现出资源紧张、师资力量不足和发展趋同化等问题,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大学精神弘扬等内涵式发展上存在滞后现象。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河北省高校从重视“量”的外延式发展道路转变到重视“质”的、以提升软实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轨道上来,探寻一条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道路,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河北省地处“京畿要地”,近年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具体体现在规模和结构两方面。
1.1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统计资料显示,相较于扩招前,河北省在高校数量、入学率和学生人数上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就高校数量而言,1985年,河北省拥有普通高等院校总量为46所,1999年该数量增至48所,2012年该数量上升至110所,比扩招前增长了一倍以上;就河北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而言,由原来的不足10%上升至25%,比扩招前翻了一番,略低于全国26.95%的平均值;就河北省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在校生数量而言,也增加至原来的5倍左右(见表1)”。由此可见,十几年来河北省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得到空前的发展,增幅显著。
1.2 高校结构调整和优化
1993年以来,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河北省高等教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98——2005年,河北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由原来的47所增加到86所。2012年,河北工业大学完成“211工程”三期建设中期检查工作,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省部共建工作稳步进行。河北省分层次推进强势特色学科建设,新建3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60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河北对高校教学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分化整合,以避免高等教育功能与同类型院校职能重叠而被削弱,最终形成以10所骨干大学为龙头、本科院校为主体、高等职业院校为基础、民办高校初步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高等教育体系。
2现阶段河北省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如生源数量减少、教学质量下降和网络公开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等。河北省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的表面下,除存在以上共性问题外,在高校资源分配、师资力量和发展定位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教育投入不足,资源紧张
我国高等教育以公办为主,政府财政投入是其经费主要的也是最稳定的来源。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高校的发展即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河北省高校绝大部分为地方类院校,经费多由所在地市自筹,故在经费来源上较为单一。几年来,河北省虽然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其速度相对于省内高等教育扩张的规模和速度而言还是落后的。据统计,2000年河北省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9.18亿元,2004年增加到18.74亿元,增长104%,但其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连年下降,由2000年的1257元下降到2003年的732元,绝对值居全国第26位,下降幅度达到42%;同期,国家平均水平由2921元下降到2352元,仅下降了19%。河北省高等教育的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水平排名倒数第7。面对学生人数激增带来的教学资源紧张状况,个别高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背负着巨额贷款。
2.2 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近年来,河北高校中呈现出教师数量不足、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不足和高层次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教师队伍扩充的速度明显赶不上学生数量增加的速度。数据显示,1999年河北高校的教师数量为17263人,在校生人数为180700人;到2010年,河北高校教师数量升至60769人,在校生人数为110.5万人。在教师数量大幅度提升的表面下,师生比缩减将近一半,即由1999年的9.55:100降至2010年的5.50:100。另外,由于河北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北京、天津两地产生了“人才抽水机”效应,一部分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选择前往条件更为优越的京津高校或企业寻找发展机会,师资力量呈现显性或隐性朝京津两地单方向流动的趋势,造成人才大量流失,高校急需的大批专业课教师得不到补充。据统计,2002——2006年间,仅十所骨干高校就流失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00多人。除此之外,由于福利、待遇和科研环境等方面原因,河北高校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尤其是海外人才的引进上明显输入不足,影响了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3 高校结构层次不合理,发展趋同化
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相适应,二者相辅相成。就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教育规模比例结构而言,国际公认的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最佳比例为0.1:1:1.5。如表2所示,能查到较近且有详细数据的2010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层次结构为0.057:1:1。由此可见,近年来河北高校在校生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各部分比例还不尽合理。高职(专科)和研究生比例相对本科生而言,低于国际公认最佳比例,制约了河北省最高层次和一线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就高校自身发展现状和定位而言,目前河北省无985院校,只有河北工业大学一所211院校,现有的110所高校在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上没有凸显出足够的特色,注意力更多放在求大、求全、比数量、重规模、争门面上。一方面,高层次、有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校少,一些省属重点高校的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高专类院校未能脚踏实地的将培养技术应用型或高技能型人才作为目标,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产学研合作的办学模式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造成学校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脱节。
3以提升河北高校软实力为主,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分析
就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看,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学校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不断提升高校软实力,注重无形实力的打造,将重心倾向于隐性的精神和智力方面,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河北省高校健康、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以提升软实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路径,提升高校整体风貌和内在品质,具体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控制发展规模,增加财政投入
无论高校的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需要国家、地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尤其是高校的软实力建设,对学生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行为、品德等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河北省应控制高校规模,调整教育结构,将以外延式发展为主的模式转化到以提升软实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加强对省内高校发展的战略布局与规划,对各地方院校的定位和发展现状予以持续的关注、动态管理。同时,重视对高校财政上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投资渠道,引入以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投入机制,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率,并在政策上保障现阶段财政投入不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建设和维护上,而是更多的用在高校软实力提升上。
3.2重塑大学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像一张时刻彰显高校品牌价值的名片,显示着巨大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扩张力。就河北高校的现状而言,亟需打造一张或多张国内业界闻名的“名片”。重塑大学精神,是高校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政府要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奖励投入力度;(2)高校要以育人为己任,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责任感、理想信念和爱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实干、独立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教师作为大学精神的依托和载体,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自觉地科研精神,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高校的校园环境不仅是一个教育环境,更是一个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具有教育陶冶、凝聚激励、创新开发、娱乐调节和吸收辐射功能,它与大学精神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灵魂”。构建优质校园文化,一方面,由于文化的渗透性,政府应注重对高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为师生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周边文化环境;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内部各个部门要互通互联、齐抓共管,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做好校园文化的短中长期规划,培养教师和学生干部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注意微观上对师生主体心理的研究和把握。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教师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的特质,其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针对当前河北高校教师数量不足、高水平教师流失的问题,政府、高校要在制度建设上发挥对高校教师队伍学历、年龄、学缘等结构的指导作用,增强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氛围。针对由于年轻教师比重大,河北省诸多高校将在十年后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断层的问题,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摆脱社会地位与实际收入不相符合的尴尬处境;协调学科带头人与学科团队的关系,加快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避免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显性和隐性流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政策上鼓励他们继续深造,扩展视野,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
另外,河北高校应改革教师发展的工作模式,借鉴欧美国家教师发展组织机制上的先进经验,建立本土化的教师培训机制。政府作为主导、学校作为主体,使教师的发展工作成为高校教学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关注教师的长期发展:(1)要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师岗前、职后培训,发挥老教师和团队的“传、帮、带”作用;(2)要根据学校与教师的特点,开展校本化培训,对在职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给予专业指导;(3)要关注教师的长期发展,给教师提供职前、职中和职后等阶段的发展规划,形成个性化、层次化、模块化的培训内容以及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教学和个人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3.4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表现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高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育结构。河北省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高研究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比例,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要。重点建设几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并在一些学科领域较强势、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着力提升省属重点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层次和影响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省属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当地经济特色,适当定位,调整其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另外,高校间还要注意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互通有无,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访学等形式拓展眼界,提升学术水平。
教学质量是高校软实力的体现,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载体。高校应建立高效、完善、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如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教材审查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教学管理机构要建立与学生便捷沟通的渠道,采取措施动态了解全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比如,学生意见箱、教务短信平台等,增设学生信息员制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的工作中,注意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学生竞赛等实践形式锻炼自身能力。
4结束语
当前,河北省高校通过外延式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针对外延式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河北省应将高校的发展模式调整到以提高软实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通过控制发展规模,加强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教育结构和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河北省高等教育摆脱在全国排名榜中相对落后、与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不适应的局面。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档次,对河北省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郭文书,杨连云,杨景祥,河北经济年鉴2000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70-380.
[2]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经济年鉴2011 [EBIOL].(2012-06-13)[2012-12-20]. http: //www. hetj.gov. cn/article. html? id=4760.
[3]纪宣,一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河北教育发展——河北省教育厅厅长靳宝栓访谈录[J].教育发展研究,2006,(9B): 5-10.
[4]于清华,庄则军,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河北高等教育分类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24-25.
[5]侯建国,关于加强河北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87-91.
[6]周治华,何长法,韩宗礼,韩青林,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138.
[7]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63.
[8]钱国英,崔彦群,评价与培训相结合建立教师队伍良性发展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2,(2): 66-68. 《以提升软实力为主促进河北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