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施训主体研究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施训主体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重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主体构成研究”(XJK012AYW005)
作者简介:段斌(1973-),男,湖南湘潭人,讲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从事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
段斌
(湖南科技大学 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施训主体必须具备教学环节设计、语音训练实施和检验测定这三种能力,要把多元参照系评价融入到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上。要实现主体效能,施训者要充分认识普通话教学的性质与目的,严肃对待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根据教学对象特点提高课堂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的兴趣动机。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 施训主体;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019-04
“普通话教学是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语言技能训练为核心的语言教学。”[1]测试培训是推广普通话重要保障措施,在普通话教学中,“听”与“测”作为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最终结果,在客观上要求培训行为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教学的针对性,在培训中辩证地看待“主”与“次”、“教”与“学”和“施”与“受”的关系,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起来,据实情和实际来确定内容和要求,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动力。
一普通话教学中施训主体能力分析
在以往的普通话教学中,施训主体的能力构建和教学组织特点大多集中体现在:施训主体和受训者之间基本呈现信息的单向流动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归纳发现,这是有一些较为浅层且肤浅的认识,因为它还完全停留在整个能力结构的表层认知上,还没有触及到这个结构的深层次的内容。心理学认为,任何专业人员的能力结构基本上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正常人都应具备的一般能力,二是为专业所必需的特殊能力。这样,也可以将之看成为与普通话教学相关的施训主体能力结构的基本能力构成。所谓一般能力,就是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性的认识能力,所谓特殊能力,对普通话教学的施训主体来说是指结合语言教学特点,从“听”、“测”、“示范”和“正音”四个基本方面入手,重点放在后两项上,在教学过程设计、课中训练实施和课后评测等专业施训能力。在语言教学中不断开掘新意,就必须结合受训者的地域构成、语音条件、、年龄情况以及性别等。由于在语言教学中,更多交流、互动、模仿是来自于班级内部成员,因此,施训者就要能善于在分析与发现受训集体内部语音条件基础上,区分教学层次,在互动中找出受训群体中语音、语感较好的对象展开施训过程。在这里,施训主体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都得到了同时的调动。
在常规的语言教学中,教学环节是由最初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的阶段呈现,不同的教学环节由于被教学设计圈定,在师生的教与学中虽然有互动,但这种互动大多是“被设计”的,缺乏有效的应变。从理论上说,这种认识基础会产生较为生硬地割裂教学环节间彼此联系与变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变能力。心理学认为,能力总是在活动中产生的,而活动所包含的诸多因素如活动对象、活动形态及活动过程等,都必然要在能力形成过程中打上自己的烙印。对普通话施训主体而言,就意味着教学能力的认识不能依赖最初的教学设计,仅仅满足教学计划的完成,普通话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训练形态,其理论讲授与实际口语训练是区别于一般教学活动的。在语言教学中,情境的设计与设定,要求施训主体既要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完成理论的铺陈,又要亲身参与模拟情境营造,使受训者积极参与。(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如果脱离了这一点,那我们所设计的所谓语言教学能力就会因脱离语言实际而落于偏狭,就难以达到普通话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环节,尤其是语言教学环节中,既有师生相对独立的部分,又有师生的角色互换、多种角色合并综合作用力。这种多位一体的心理准备基础,是顺利完成普通话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条件之一。这样,“课堂活动也应从‘单边’活动变为‘双边’及‘多边’活动,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因此,在教学基础设计完成后,还应注重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在课堂教学情况中动态变化的细节,不断将设计内容进行调整,只要教学细节的调整变化不超出整体规定的目标和范围,将各分散部分联结后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多互动、变化关系的总和上把握普通话教学规律,就抓到了普通话教学的根本。如果我们只满足于从若干个大纲“标准”和案例“示范”教学环节来生搬硬套,而忽略在动态教学中通过把握教学目的和施训过程的有机联系,那么就会形成“教”与“学”相互割裂的结果,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结果。对普通话受训主体而言,因为缺乏整体的理解与实践,就形成了背离教学设计初衷而导致盲目训练瞎折腾,于是,就出现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掌握普通话的教学细节似乎很容易,另一方面学生受训的总体水平却总不见有多大的提高,这就是条块间相互割裂的必然结果,使师生都陷入困惑。因而,能过对语言教学施训主体能力结构的认知与分析,并将之应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对于提高普通话施训能力的关键环节才能有着很好的把握。
因此,普通话教学施训主体的教学能力,应该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并着力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模拟情境,同时密切注意并适时动态调整教学方法,以受训者为接受中心,注重各知识点和教学形式的逻辑关联,要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施训主体研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7072.html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重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主体构成研究”(XJK012AYW005)
作者简介:段斌(1973-),男,湖南湘潭人,讲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从事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
段斌
(湖南科技大学 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施训主体必须具备教学环节设计、语音训练实施和检验测定这三种能力,要把多元参照系评价融入到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上。要实现主体效能,施训者要充分认识普通话教学的性质与目的,严肃对待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根据教学对象特点提高课堂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的兴趣动机。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 施训主体;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019-04
“普通话教学是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语言技能训练为核心的语言教学。”[1]测试培训是推广普通话重要保障措施,在普通话教学中,“听”与“测”作为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最终结果,在客观上要求培训行为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教学的针对性,在培训中辩证地看待“主”与“次”、“教”与“学”和“施”与“受”的关系,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起来,据实情和实际来确定内容和要求,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动力。
一普通话教学中施训主体能力分析
在以往的普通话教学中,施训主体的能力构建和教学组织特点大多集中体现在:施训主体和受训者之间基本呈现信息的单向流动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归纳发现,这是有一些较为浅层且肤浅的认识,因为它还完全停留在整个能力结构的表层认知上,还没有触及到这个结构的深层次的内容。心理学认为,任何专业人员的能力结构基本上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正常人都应具备的一般能力,二是为专业所必需的特殊能力。这样,也可以将之看成为与普通话教学相关的施训主体能力结构的基本能力构成。所谓一般能力,就是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性的认识能力,所谓特殊能力,对普通话教学的施训主体来说是指结合语言教学特点,从“听”、“测”、“示范”和“正音”四个基本方面入手,重点放在后两项上,在教学过程设计、课中训练实施和课后评测等专业施训能力。在语言教学中不断开掘新意,就必须结合受训者的地域构成、语音条件、、年龄情况以及性别等。由于在语言教学中,更多交流、互动、模仿是来自于班级内部成员,因此,施训者就要能善于在分析与发现受训集体内部语音条件基础上,区分教学层次,在互动中找出受训群体中语音、语感较好的对象展开施训过程。在这里,施训主体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都得到了同时的调动。
在常规的语言教学中,教学环节是由最初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的阶段呈现,不同的教学环节由于被教学设计圈定,在师生的教与学中虽然有互动,但这种互动大多是“被设计”的,缺乏有效的应变。从理论上说,这种认识基础会产生较为生硬地割裂教学环节间彼此联系与变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变能力。心理学认为,能力总是在活动中产生的,而活动所包含的诸多因素如活动对象、活动形态及活动过程等,都必然要在能力形成过程中打上自己的烙印。对普通话施训主体而言,就意味着教学能力的认识不能依赖最初的教学设计,仅仅满足教学计划的完成,普通话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训练形态,其理论讲授与实际口语训练是区别于一般教学活动的。在语言教学中,情境的设计与设定,要求施训主体既要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完成理论的铺陈,又要亲身参与模拟情境营造,使受训者积极参与。(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如果脱离了这一点,那我们所设计的所谓语言教学能力就会因脱离语言实际而落于偏狭,就难以达到普通话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环节,尤其是语言教学环节中,既有师生相对独立的部分,又有师生的角色互换、多种角色合并综合作用力。这种多位一体的心理准备基础,是顺利完成普通话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条件之一。这样,“课堂活动也应从‘单边’活动变为‘双边’及‘多边’活动,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因此,在教学基础设计完成后,还应注重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在课堂教学情况中动态变化的细节,不断将设计内容进行调整,只要教学细节的调整变化不超出整体规定的目标和范围,将各分散部分联结后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多互动、变化关系的总和上把握普通话教学规律,就抓到了普通话教学的根本。如果我们只满足于从若干个大纲“标准”和案例“示范”教学环节来生搬硬套,而忽略在动态教学中通过把握教学目的和施训过程的有机联系,那么就会形成“教”与“学”相互割裂的结果,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结果。对普通话受训主体而言,因为缺乏整体的理解与实践,就形成了背离教学设计初衷而导致盲目训练瞎折腾,于是,就出现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掌握普通话的教学细节似乎很容易,另一方面学生受训的总体水平却总不见有多大的提高,这就是条块间相互割裂的必然结果,使师生都陷入困惑。因而,能过对语言教学施训主体能力结构的认知与分析,并将之应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对于提高普通话施训能力的关键环节才能有着很好的把握。
因此,普通话教学施训主体的教学能力,应该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并着力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模拟情境,同时密切注意并适时动态调整教学方法,以受训者为接受中心,注重各知识点和教学形式的逻辑关联,要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施训主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