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贫困生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问题及对策
高中贫困生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问题及对策
收稿日期:2013-02-14
作者简介:金言(1989-),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金言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高中贫困生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知存在了解程度低、接纳性不高、未意识到相关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高中和资助管理中心宣传不到位、贫困家庭受传统守旧思想影响大、学生独立性不强,建议加强高中的生源地贷款工作、加强资助管理中心与高中联动、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和宣传时间以推动生源地贷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贫困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认知问题;表现;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014-02
一问题的提出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后文简称“生源地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相比,生源地贷款由于接近学生家庭所在地而更容易认定贷款资格、控制贷款风险,因此,理论上,生源地贷款政策能有效地解决因交不起学费而给高校、贫困生及其家庭带来的经济问题和各种压力。2007年生源地贷款试点工作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开展,2008年向全国推广,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市实施生源地贷款。生源地贷款的申请时间集中在每年7、8月,贫困高中生已从高中毕业但还未进入高校,首次申请贷款、最需接受相关指导教育的这个群体,此时他们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知问题普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处在一个尴尬境地。交不起学费的高校新生往往会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殃及身心健康和大学学业,同时就读高校也不得不承受着经济的和管理的压力。贫困生生源地贷款的相关教育准备工作实则应当在高中毕业阶段完成,深入探讨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知问题势在必行。
二高中贫困生对生源地贷款政策认知问题的主要表现
对隆回县一中、邵阳市三中、邵阳市四中、邵阳市六中134位贫困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贫困学生、教师进行访谈,发现贫困高中生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知存在3大问题。
(1)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低。近半数贫困高中生并不知道有生源地贷款这一政策,即使是知晓这一政策的学生,其对该政策的了解程度也相当低(见表1)。高三学生并不重视学校及教育局进行的相关宣传工作,不会仔细研读讲解资料,对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进校举办的宣讲课大多也不留心听讲。目前生源地贷款政策在高中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仅停留在扫盲阶段,相关知识的普及亟待加强。
(2)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接纳度不高。贫困高三学生中27%不愿意更加详细地了解这一政策,对生源地贷款政策持消极态度。贫困高三学生家庭可能选择的供读大学的方式如表2,申请助学贷款并不是贫困家庭筹集学费的首选方式,但学生对助学贷款的接受度要高于家长。部分贫困高中生及其家人甚至对该政策存在主观偏见与误解,认为向政府申请贷款肯定会很难,或是觉得能靠自己家庭解决的问题则不需求助外界,他们宁可更加省吃俭用或向亲戚借钱,甚至是直接拖欠学费。
(3)未意识到关注生源地贷款等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贫困高中生还没有意识到关注生源地贷款等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对于大学学费、大学帮扶贫困生政策等相关知识的需求度不是特别高:只有40.7%的贫困高三学生认为高中阶段很有必要普及大学帮扶贫困生政策,24.1%认为高中阶段应完全考虑清楚大学学费的问题,12%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考虑。
许多贫困高中生直至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才真正开始思考筹集大学学费的问题,岂不知已时间紧迫。特别是对于被高职、高专录取的学生而言,录取通知书发放晚、开学又早,没有充足时间了解各项政策以及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无疑会使他们的生源地贷款申请尤显仓促,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来不及申请而不得不放弃机会。
三贫困高中生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知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宣传教育不到位
高中不重视生源地贷款工作。高中重看上线率、轻看就读率,重视学生能考上什么学校却不关注学生是否会因贫失学,平时不注重为贫困生提供解决大学学费的相关信息,也不注重相关教育。生源地贷款工作在高中教育阶段被边缘化,高中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配合状态,缺乏自发性与主动性。教师欠缺生源地贷款知识,导致高中的生源地贷款宣传主要依靠教育局发放资料或是派专人讲解,缺乏自主宣传教育的资源和机制。
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宣传效果不佳。各地资助管理中心虽已采取不同形式的宣传,如进入高中宣讲、发资料、报纸宣传、网络宣传、张贴公告等,但仍需加强宣传的有效性与持续性。长期在校的贫困高中生较难接触到网络宣传信息,而其余的讲座、发放资料、张贴广告、登报等方式又多是集中于高考前的一次性宣传,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2.传统守旧思想影响大
贫困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农村人口思想传统保守、缺乏冒险精神的人格特质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贫困学生身上。对生源地贷款信息不了解,缺乏尝试这种实施时间不长的新贷款的精神,对政府存在距离感,对助学贷款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或偏见,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生源地贷款政策在贫困家庭中的被接纳程度。
作为共同借款人的家长,其思想观念不仅影响到子女的态度,也能最终决定贫困学生是否选择生源地贷款。而守旧思想、对贷款的主观偏见等在贫困家庭的家长身上表现更为明显,直接影响生源地贷款的发展。
3.学生独立性不强
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考虑大学学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高三时期应全心全意关注成绩;家里会考虑这些问题,自己没必要考虑;只要自己考上大学,父母无论如何都会供读;有钱就读,没钱就不读。学生只稍微考虑学费问题的主 《高中贫困生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问题及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7089.html
收稿日期:2013-02-14
作者简介:金言(1989-),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金言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高中贫困生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知存在了解程度低、接纳性不高、未意识到相关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高中和资助管理中心宣传不到位、贫困家庭受传统守旧思想影响大、学生独立性不强,建议加强高中的生源地贷款工作、加强资助管理中心与高中联动、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和宣传时间以推动生源地贷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贫困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认知问题;表现;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014-02
一问题的提出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后文简称“生源地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相比,生源地贷款由于接近学生家庭所在地而更容易认定贷款资格、控制贷款风险,因此,理论上,生源地贷款政策能有效地解决因交不起学费而给高校、贫困生及其家庭带来的经济问题和各种压力。2007年生源地贷款试点工作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开展,2008年向全国推广,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市实施生源地贷款。生源地贷款的申请时间集中在每年7、8月,贫困高中生已从高中毕业但还未进入高校,首次申请贷款、最需接受相关指导教育的这个群体,此时他们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知问题普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处在一个尴尬境地。交不起学费的高校新生往往会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殃及身心健康和大学学业,同时就读高校也不得不承受着经济的和管理的压力。贫困生生源地贷款的相关教育准备工作实则应当在高中毕业阶段完成,深入探讨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知问题势在必行。
二高中贫困生对生源地贷款政策认知问题的主要表现
对隆回县一中、邵阳市三中、邵阳市四中、邵阳市六中134位贫困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贫困学生、教师进行访谈,发现贫困高中生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知存在3大问题。
(1)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低。近半数贫困高中生并不知道有生源地贷款这一政策,即使是知晓这一政策的学生,其对该政策的了解程度也相当低(见表1)。高三学生并不重视学校及教育局进行的相关宣传工作,不会仔细研读讲解资料,对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进校举办的宣讲课大多也不留心听讲。目前生源地贷款政策在高中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仅停留在扫盲阶段,相关知识的普及亟待加强。
(2)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接纳度不高。贫困高三学生中27%不愿意更加详细地了解这一政策,对生源地贷款政策持消极态度。贫困高三学生家庭可能选择的供读大学的方式如表2,申请助学贷款并不是贫困家庭筹集学费的首选方式,但学生对助学贷款的接受度要高于家长。部分贫困高中生及其家人甚至对该政策存在主观偏见与误解,认为向政府申请贷款肯定会很难,或是觉得能靠自己家庭解决的问题则不需求助外界,他们宁可更加省吃俭用或向亲戚借钱,甚至是直接拖欠学费。
(3)未意识到关注生源地贷款等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贫困高中生还没有意识到关注生源地贷款等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对于大学学费、大学帮扶贫困生政策等相关知识的需求度不是特别高:只有40.7%的贫困高三学生认为高中阶段很有必要普及大学帮扶贫困生政策,24.1%认为高中阶段应完全考虑清楚大学学费的问题,12%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考虑。
许多贫困高中生直至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才真正开始思考筹集大学学费的问题,岂不知已时间紧迫。特别是对于被高职、高专录取的学生而言,录取通知书发放晚、开学又早,没有充足时间了解各项政策以及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无疑会使他们的生源地贷款申请尤显仓促,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来不及申请而不得不放弃机会。
三贫困高中生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知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宣传教育不到位
高中不重视生源地贷款工作。高中重看上线率、轻看就读率,重视学生能考上什么学校却不关注学生是否会因贫失学,平时不注重为贫困生提供解决大学学费的相关信息,也不注重相关教育。生源地贷款工作在高中教育阶段被边缘化,高中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配合状态,缺乏自发性与主动性。教师欠缺生源地贷款知识,导致高中的生源地贷款宣传主要依靠教育局发放资料或是派专人讲解,缺乏自主宣传教育的资源和机制。
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宣传效果不佳。各地资助管理中心虽已采取不同形式的宣传,如进入高中宣讲、发资料、报纸宣传、网络宣传、张贴公告等,但仍需加强宣传的有效性与持续性。长期在校的贫困高中生较难接触到网络宣传信息,而其余的讲座、发放资料、张贴广告、登报等方式又多是集中于高考前的一次性宣传,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2.传统守旧思想影响大
贫困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农村人口思想传统保守、缺乏冒险精神的人格特质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贫困学生身上。对生源地贷款信息不了解,缺乏尝试这种实施时间不长的新贷款的精神,对政府存在距离感,对助学贷款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或偏见,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生源地贷款政策在贫困家庭中的被接纳程度。
作为共同借款人的家长,其思想观念不仅影响到子女的态度,也能最终决定贫困学生是否选择生源地贷款。而守旧思想、对贷款的主观偏见等在贫困家庭的家长身上表现更为明显,直接影响生源地贷款的发展。
3.学生独立性不强
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考虑大学学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高三时期应全心全意关注成绩;家里会考虑这些问题,自己没必要考虑;只要自己考上大学,父母无论如何都会供读;有钱就读,没钱就不读。学生只稍微考虑学费问题的主 《高中贫困生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