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是孩子的天性
“动”是孩子的天性
陶永芬
摘要:“动”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持久,要让他们坚持一节课都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课是很困难的。但是,若能够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效果反而会好得多。在课堂上我们该怎样让孩子动起来呢?
关键词:天性动起来孩子
在支教的活动中,我从一名语文老师变为数学老师,科学老师。这两年,我从事三,四年级的科学教学。回想起当初刚开始教三年级科学时的情景,学生坐了十分钟就坐不住了,整个课堂闹哄哄的。自己也经常和学生争个不停,再继续上课,每次上完一节课,这桑子都感觉很累,但孩子们整节课还是动个不停。
经过这二年的教学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动”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持久,要让他们坚持一节课都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课是很困难的。但是,若能够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效果反而会好得多。下面是我这两年来从教科学学科中让学生“动”起来的点滴体会:
一、感中学
人都是通过感官,观察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的世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准备课件的实物、模型或图片等,在教新课程时让学生运用多种观察去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我在教学《植物》这单元时,我把同学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一边触摸这些实物,一边观察植物的特征,利用实践和视觉来知道课本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教《动物》单元时,我出示动物的图片,请同学们学学动物的叫声,让学生指出动植物的每一个部位,同时去了解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学生们都雀跃起来,模仿动物行动和动作,课堂的气氛相当活跃,这些内容也很快就掌握了。
二、玩中记
玩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社会实践课,灵活运用各种玩,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例如我利用“观察小蚂蚁”这个游戏让学生知道蚂蚁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利用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和所看到的都说出来,进行集体交流等,并促使他们积极去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学生们在玩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从而也激发了同学们的表达欲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歌中练
对于小学生都很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欢玩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喜欢表演。所以教学每一组课文都应该去找些押韵的词编成诗歌的形式,让学生很顺口的念出来,再给学生配上表情动作,学生说着,念着,跳得起劲,其乐无穷。在朗读中,学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口语学得轻松愉快,既拓展了他们科学的知识面,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四、画中乐
孩子们情绪活跃、开朗,喜欢涂涂画画。我在教学中不仅锻炼学生的“动嘴说”,还让学生“动手画”。我经常给学生配动植物配简笔画,每教一课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我都要让学生把本科的动物或植物画出来,如学习“蚕这一单元”,学生们就要画蚕一身经过的四个过程(幼虫,成虫,蛹,娥),学生们在这样快活有趣的涂、画、写中,不知不觉巩固了知识,并发展了写作和口头交流的能力。
五、景中悟
科学这门实践课是农村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实践生活是在一定情景下语言自然的产生,脱离了情景,就无法的表达动植物的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就可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利用课本要求,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如我利用同学交朋友的形式,让学生在和动植物对话,练习打招呼和自我介绍,让学生同时感受到了动植物也需要人们的呵护,从而学生很自然的关心起动植物来。
自从我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后,我感觉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记忆力增强。不但学生负担减轻了,而且我上课也比较轻松,达到双赢的效果。总的来说,“动起来”有三大好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起来”让学生对社会实践学习保持较持久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创造的先导。有了兴趣,才会有追求,才会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专心投入。
(二)减轻学生身心负担
对这些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四科科目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科学对于他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适应力差的同学会感到焦虑,甚至畏难情绪。但若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就会让学生感到松弛、愉快、满足,并产生兴趣,自然就不那么惧怕科学了了。
(三)增强学生记忆力
通过观察过的东西就不易遗忘。在科学这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全身动起来,能唤醒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左右脑更好地协作,双脑齐动,开发大脑潜能,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单位:新巴镇新巴小学) 《“动”是孩子的天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7171.html
陶永芬
摘要:“动”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持久,要让他们坚持一节课都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课是很困难的。但是,若能够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效果反而会好得多。在课堂上我们该怎样让孩子动起来呢?
关键词:天性动起来孩子
在支教的活动中,我从一名语文老师变为数学老师,科学老师。这两年,我从事三,四年级的科学教学。回想起当初刚开始教三年级科学时的情景,学生坐了十分钟就坐不住了,整个课堂闹哄哄的。自己也经常和学生争个不停,再继续上课,每次上完一节课,这桑子都感觉很累,但孩子们整节课还是动个不停。
经过这二年的教学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动”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持久,要让他们坚持一节课都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课是很困难的。但是,若能够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效果反而会好得多。下面是我这两年来从教科学学科中让学生“动”起来的点滴体会:
一、感中学
人都是通过感官,观察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的世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准备课件的实物、模型或图片等,在教新课程时让学生运用多种观察去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我在教学《植物》这单元时,我把同学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一边触摸这些实物,一边观察植物的特征,利用实践和视觉来知道课本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教《动物》单元时,我出示动物的图片,请同学们学学动物的叫声,让学生指出动植物的每一个部位,同时去了解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学生们都雀跃起来,模仿动物行动和动作,课堂的气氛相当活跃,这些内容也很快就掌握了。
二、玩中记
玩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社会实践课,灵活运用各种玩,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例如我利用“观察小蚂蚁”这个游戏让学生知道蚂蚁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利用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和所看到的都说出来,进行集体交流等,并促使他们积极去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学生们在玩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从而也激发了同学们的表达欲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歌中练
对于小学生都很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欢玩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喜欢表演。所以教学每一组课文都应该去找些押韵的词编成诗歌的形式,让学生很顺口的念出来,再给学生配上表情动作,学生说着,念着,跳得起劲,其乐无穷。在朗读中,学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口语学得轻松愉快,既拓展了他们科学的知识面,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四、画中乐
孩子们情绪活跃、开朗,喜欢涂涂画画。我在教学中不仅锻炼学生的“动嘴说”,还让学生“动手画”。我经常给学生配动植物配简笔画,每教一课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我都要让学生把本科的动物或植物画出来,如学习“蚕这一单元”,学生们就要画蚕一身经过的四个过程(幼虫,成虫,蛹,娥),学生们在这样快活有趣的涂、画、写中,不知不觉巩固了知识,并发展了写作和口头交流的能力。
五、景中悟
科学这门实践课是农村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实践生活是在一定情景下语言自然的产生,脱离了情景,就无法的表达动植物的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就可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利用课本要求,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如我利用同学交朋友的形式,让学生在和动植物对话,练习打招呼和自我介绍,让学生同时感受到了动植物也需要人们的呵护,从而学生很自然的关心起动植物来。
自从我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后,我感觉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记忆力增强。不但学生负担减轻了,而且我上课也比较轻松,达到双赢的效果。总的来说,“动起来”有三大好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起来”让学生对社会实践学习保持较持久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创造的先导。有了兴趣,才会有追求,才会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专心投入。
(二)减轻学生身心负担
对这些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四科科目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科学对于他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适应力差的同学会感到焦虑,甚至畏难情绪。但若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就会让学生感到松弛、愉快、满足,并产生兴趣,自然就不那么惧怕科学了了。
(三)增强学生记忆力
通过观察过的东西就不易遗忘。在科学这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全身动起来,能唤醒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左右脑更好地协作,双脑齐动,开发大脑潜能,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单位:新巴镇新巴小学) 《“动”是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