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王成丽
摘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是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议题。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中华文华民族民间文化学校教育传承保护
一、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背景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印记。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存在的根基,是民族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的文化既是沟通本民族成员的心理的纽带,也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合力的载体。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悠久的历史,更有独步世界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正是这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了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的生命源泉,使得中华文明能历经劫难而不衰,中华民族能历经劫难而不倒。
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唯一绵延至五千今的中华文明,在历经五千年的历史风雨波涛,走进二十世纪时,传统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保守”、“落后”的代名词。以致出现了建立中医药体系的国度,却没有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品牌;在2000多年前即开始系统音乐教育的国度,却被误认为是“没有音乐的国家”,民族自信在消逝,民族自卑在滋生。
因此,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前途。
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自2001年以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各地掀起了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开发的热潮。但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的渠道传承、保护、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探索中,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的发展上,缺乏长远和整体的规划,各自为阵,条块分割,未能整合力量,形成合力。
以学校教育为途径传承、保护、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虽然已成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共识,但对如何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选择地对年青一代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缺乏明确的回答,更缺少长远的规划。
在教材配备上,没有可供学校教育选择的教材供参考,以致教育教学活动处于自行其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无序局面。
根据现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仅限于特定地区和特定学校,而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是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安排具有全国性的相对的统一性,这就出现执行相对统一性的学校教学计划与增加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内容的冲突。
在教学的师资配备上,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专业教师,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与学校教育的专业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关系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
在民族民间文化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培训专业师资,如何将专业教师与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这两者的优势整合起来,在当前民族民间文化的学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部份学校、家长、教师对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认识不足,制约民族民间文化的学校教育发展。
长期以来部份学校、家长、教师认为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不合时宜的、陈旧的东西,没有必要学习,更没有必要保护,因而在民族民间文化的学校教育上采取消极应付或抵制的态度。
缺乏较为稳定的经费保障,当前主要依靠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从政府财政拨款的渠道,杯水车薪地解决一些临时性的活动经费,没有长远的经费来源保障,影响民族民间文化学校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中面临的以上问题,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不足;
(二)片面的、割裂的看待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
(三)没形成专业学者团队与业余民间传承人之间交流、整合的民族民间文化挖掘、整理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运行机制。
(四)没有建立起支撑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经费保障碍机制。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解决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上述问题,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充分利用网络、影视、报刊等大众传媒手段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作用,让社会公众广泛认识到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吸引社会公众自觉自发地参与到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中来。
(二)将当前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教育放到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思考,既重视区域性,地方性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更重视作为整体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让民族民间文化的学校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组成部份之一。
(三)建立起组织完备、功能健全、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与民间人士的各自优势,加强、加快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以供学校教育及后人研习之需。
(四)建立让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走进课堂教学,让学校教育的专业教师走进民间采风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保障机制。
(五)以政府为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为基础,设立国家性、地方性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基金,专用于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作者单位:安顺市民族师范学校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7258.html
王成丽
摘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是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议题。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中华文华民族民间文化学校教育传承保护
一、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背景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印记。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存在的根基,是民族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的文化既是沟通本民族成员的心理的纽带,也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合力的载体。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悠久的历史,更有独步世界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正是这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了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的生命源泉,使得中华文明能历经劫难而不衰,中华民族能历经劫难而不倒。
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唯一绵延至五千今的中华文明,在历经五千年的历史风雨波涛,走进二十世纪时,传统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保守”、“落后”的代名词。以致出现了建立中医药体系的国度,却没有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品牌;在2000多年前即开始系统音乐教育的国度,却被误认为是“没有音乐的国家”,民族自信在消逝,民族自卑在滋生。
因此,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前途。
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自2001年以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各地掀起了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开发的热潮。但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的渠道传承、保护、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探索中,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的发展上,缺乏长远和整体的规划,各自为阵,条块分割,未能整合力量,形成合力。
以学校教育为途径传承、保护、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虽然已成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共识,但对如何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选择地对年青一代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缺乏明确的回答,更缺少长远的规划。
在教材配备上,没有可供学校教育选择的教材供参考,以致教育教学活动处于自行其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无序局面。
根据现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仅限于特定地区和特定学校,而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是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安排具有全国性的相对的统一性,这就出现执行相对统一性的学校教学计划与增加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内容的冲突。
在教学的师资配备上,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专业教师,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与学校教育的专业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关系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
在民族民间文化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培训专业师资,如何将专业教师与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这两者的优势整合起来,在当前民族民间文化的学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部份学校、家长、教师对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认识不足,制约民族民间文化的学校教育发展。
长期以来部份学校、家长、教师认为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不合时宜的、陈旧的东西,没有必要学习,更没有必要保护,因而在民族民间文化的学校教育上采取消极应付或抵制的态度。
缺乏较为稳定的经费保障,当前主要依靠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从政府财政拨款的渠道,杯水车薪地解决一些临时性的活动经费,没有长远的经费来源保障,影响民族民间文化学校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中面临的以上问题,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不足;
(二)片面的、割裂的看待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
(三)没形成专业学者团队与业余民间传承人之间交流、整合的民族民间文化挖掘、整理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运行机制。
(四)没有建立起支撑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经费保障碍机制。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解决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上述问题,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充分利用网络、影视、报刊等大众传媒手段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作用,让社会公众广泛认识到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吸引社会公众自觉自发地参与到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中来。
(二)将当前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教育放到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思考,既重视区域性,地方性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更重视作为整体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让民族民间文化的学校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组成部份之一。
(三)建立起组织完备、功能健全、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与民间人士的各自优势,加强、加快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以供学校教育及后人研习之需。
(四)建立让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走进课堂教学,让学校教育的专业教师走进民间采风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保障机制。
(五)以政府为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为基础,设立国家性、地方性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基金,专用于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作者单位:安顺市民族师范学校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