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聋生双语教学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探究聋生双语教学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重庆●曹莉
摘要:聋教育的最大挑战是语言教学问题,双语教学法作为新的聋教育方法,对我国聋生语言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我国对双语教学法的研究才刚起步,双语教学法尚不能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双语教学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教师要了解聋生语言教学法的发展,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如何开展双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聋教育;聋生;语言教学法
一、聋生语言教学法的发展
聋生语言教学的方法有手语教学法、口语教学法、全面教学法和双语教学法等。
1. 手语教学法
手语教学法不仅是聋人之间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而且是多数聋人的第一语言。
2. 口语教学法
1778 年,世界著名聋教育家海尼克在莱比锡成为聋教育口语教学体系的创始人。1880 年,米兰会议发表了《全面推行口语法》的宣言,并作出了“手语的使用抵制了口语和语言的发展,所有的聋校不准使用手语”的决定,口语教学法占据了聋教育的主导地位,并一直流行到20 世纪60 年代中期。
3. 双语教学法
双语教学法主张把聋人母语和主流社会语言作为聋校教学和交际的语言,让聋人成为一个能在聋文化和听文化中自由生活的双语平衡者。双语教学理念充分肯定聋人语言———手语和聋人文化,肯定手势语是聋人的母语地位,旨在使聋人既娴熟准确地运用自己的手势语,又借助其顺利地辅助学习第二语言———本国语言,直至正确地掌握书面语或口语,提高聋人整体的文化素质,使之与健全人具有等同的知识底蕴,并可与正常人群体进行无障碍交流,即运用第一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
二、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
1. 我国对聋教育的重视程度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特教专家们还在就“手语是否作为一门语言”的问题进行切磋时,国外一些国家很早就承认聋人手语必须作为一门语言纳入课堂,而且是作为聋人的母语,可见我国对聋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对聋人语言的研究上还很落后。我国的手语研究程度距离真正广泛使用聋人手语、掌握聋人手语的双语教学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国内手语研究的不足,和参与研究的聋人少也有直接的关系,进行双语教学必须有聋人参加,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聋校的聋人教师少之又少,多数学校全部是听力完好的正常教师担任教学,而在英国每所聋校都有聋人教师或者聋人辅助教师,在布列斯托尔大学聋人研究中心也有10 余名聋人教师参与研究。聋人教师是聋人母语的最好使用者,同时也是聋人手语的最好示范者。没有他们的参与,手语的研究就显得闭塞,双语教学也只能是形式上的双语,不能真正从聋人角度出发。(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随着聋教育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双语教学已引起我国聋教育界的重视。江苏省教育厅与爱德基金会在南京成功举办了“中英聋童双语教育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两位专家向与会代表讲解了双语教学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在英国聋校中是如何具体实施的。双语教学法作为聋教育的一种新思想、新方法,以独特的创造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引起了我国与会人员的普遍关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国外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我国聋校实行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注入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已有多名特教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热心人士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2. 我国对聋儿的早期教育
很多聋儿家长一发现自己的孩子致聋,马上开始治疗,却忽略早期聋教育、语言康复等措施,一旦发现孩子用手势就给予制止,希望通过治疗使孩子恢复正常听力,并通过助听器让孩子像周婷婷一样开口讲话、留学,却不曾想延误了聋儿学习自己的语言———手语的“黄金时期”,为日后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增加了无形的障碍。双语教学的精髓在于对聋儿进行早期教育。在英国,聋儿入学时已掌握了相当的手语,完全可以自己和教师交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我国的聋儿入学时的往往已经过了学龄期,甚至有的年龄已经可以上初中了,却还处于对手语懵懂无知的状态,使得他们在入学以后,还要有至少一个月的手语学习期,才能学会一些基本的日常用语,这就使双语教学也变成了“亡羊补牢”,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威力。
三、开展双语教学的策略建议
聋生双语教学是一个双语双文化教学,目的是让聋人成为双语双文化的平衡者,不是聋人向听人靠拢,而是聋听双方相互融合。我国双语教学先后在江苏、天津、山东、河南等地陆续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这些都是“大城市”模式,若在生源、经费和师资等都达不到大城市同等水平的市县聋校也施行这套模式,无疑就是“东施效颦”。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以聋人利益为本,不断探索一条适合市县级的“双语”之路,逐步拓宽我国“双语”之路。
1. 聋生双语教学基本过程
聋生学习聋人手语、主流社会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过程,跟健听的儿童习得口语、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基本一致:都是在自然环境中掌握本族语言(聋人的本族语是聋人手语,健听者是口语),然后当本族语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学习另一门语言,并用自己的本族语来促进外语的学习。聋生的语言学习是在一个大的语言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就像正常儿童的言语习得主要依靠周遭的环境一样,他们的语言教师包括家长、聋校的聋人教师和健听教师以及社会中的每一个健听者。
创办社区内的家长学校,给聋童创造一个适合他生长的语言环境。聋校和社会聋童机构要尽量使聋童在入学之前解决手语语言的基本问题,让聋童父母了解聋童语言教育的新观念,清楚地认识到聋人手语对孩子正常发展的重要性,并向家长提供学习聋人手语的机会,为其在聋校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当然,“家长学校”的学生不一定是聋生的家长,如果能够动员健听孩子的家长都来学习的话,聋童习得本族语的条件会更加充裕。重听儿童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决定采取怎样的语言教学。如果家长愿意,也可以让重听儿童学习聋人手语。但重听儿童既然有条件学习口语,可以不必学习手语,直接进行口语康复即可,不至于使孩子的实际发展滞后于他的潜在能力。
2. 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
双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聋儿想说、会说、能说,帮助聋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特教工作者要保护聋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聋儿提供愉快的、积极互动的、宽松愉悦的语言情境。大多数聋儿是在进入聋校康复班或者聋儿康复机构内才开始学习简单正确的日常手语的,需要通过日常交流和组织语言活动,帮助聋儿不断地丰富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常用手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注意为聋儿创建轻松、自然的学习情境,随时把需要向聋幼儿传送的信息都用日常手语表达出来,提高聋儿对日常手语的敏感性。要让聋儿感到随时随地都需要日常手语,感到手语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及从事其他活动,并使他们在日常手语的交往过程中体验到手语交流的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样就能激发和强化借助手语进行语言交往的需要。
教师不要有意无意地忽视聋生想说话的愿望,也不要出于“强制教育”的目的打断他们的说话,比如某某说得“不完整”,谁帮他补充;某某说得“不对”,谁来改正;某某“发音不正确”“手语打得不规范”,谁来帮他……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欲望会在别人的“帮助”过程中受到了挫伤。应当允许聋生说得暂时不对、不完整、发音不正确、手语打得不规范,要相信他们会在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好,要支持、鼓励、吸引聋儿与老师、同学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我们也应在与聋生交流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聋生的语言表达顺序和思维方式与正常儿童不一样呢?但是不可在聋儿说错的时候打断他们,这样就影响了他们的要说、想说的积极性。要让聋儿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在自己亲身体验中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其情感活动、智力活动及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
3. 将手语作为一门教学语言
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打手语,希望他们用口语,即便说不清楚,也不准打手语,防止养成不爱动口的习惯,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用手语是聋人的母语,假如他们不通过手语来交流学习,了解问题的内涵,就无法突破语言上的障碍,试想他们连语言都成问题,又何谈解决问题呢?一名叫弗兰西斯·帕森斯的美国聋人就说:“手语是聋人的母语,从聋人手中夺走手语,无异从跛人手中夺走拐杖。”其实我们“打手势”与“说口语”并不矛盾,对于一些听力补偿得好、有康复条件的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这是必须要做的。但是想想农村贫困山区的聋哑孩子连吃饱穿暖、甚至上学都成问题,又何谈佩戴助听器进行康复训练呢?因此,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是针对一定区域的,有条件限制的。
聋生书面语中普遍存在着语序颠倒、词不达意、句不连贯、文不通畅等现象,这除了聋生自小缺乏应有的语感、语境外,手语没有独立的语法体系也是为广大特教工作者所困扰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汉语说“吃苹果”“洗手”,聋生却用手语“苹果吃”表示,意思所有的聋人以及经常接触他们的老师和家长都明白,但是老师和家长却无法纠正他们的错误,只能将错就错,因为“苹果吃”“手洗”已经成为一种语言习惯、一个固定词组,还有很多类似的词句,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就像我们正常人说的“吃苹果”“洗手”……所以我们应将手语纳入聋校的教学内容,要十分注意手语的规范化问题,将手语当成一门教学语言来对待。
聋儿由于听力障碍,一味强制性让他们学说话、听音、读唇语是十分复杂而困难的事情,如果教师和家长一味地要求他们,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会让他们觉得口语教学是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双语教学就是要教给他们最喜欢、最自然的手语,并通过手语学习书面语和正常人群建立有效联系,这才是聋人最需要的。
4. 注重口语学习
双语教学中讲口语学习,目的是让聋生更好地学习书面语,扫清与健听人交流的障碍。因此,它的重点是通过练习口语的口型、气流、嗓音运用等,经由亲身的动作感官,了解口语的发音机制,让聋生学会看话,掌握读话的技巧,可以根据对方的嘴形、上下腭位置、喉部运动等判断对方所说的话语。毕竟这个社会是以健听人为主要群体的,而且从我国现有的国情来看,我们还达不到人人都会聋人手语的程度,聋人要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就必须依靠读话来了解健听人说话的意思。再者,据中国香港有关专家的测试表明:植入电子耳蜗的聋儿,即便经过两三年的康复训练,仍有95%依赖视觉线索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即需要借助看话来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话语,只有5%可以不借助看话而光靠听来理解会话内容。可见看话训练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学校应该注意自己的口型、语速等因素,尽一切可能为聋生在聋校里创造无障碍环境。对聋生而言,学校生活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时段,他们更多的是生活在主流社会中。现代社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未来社会是发展的社会,聋人要发展,就必须融入这个社会,能够与正常人进行思想上、言语上的交流。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双语教学,让聋生掌握交流的工具,才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生存条件,奠定最坚实的发展基础,从而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玉林.聋校双语教学简述[J].中国特殊教育,1998(4).
[2]郭熙.聋儿双语教育浅谈[J].现代特殊教育,1999(6).
[3]何文明.聋校教学语言效率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1).
(重庆市奉节特殊教育希望学校) 《探究聋生双语教学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7277.html
重庆●曹莉
摘要:聋教育的最大挑战是语言教学问题,双语教学法作为新的聋教育方法,对我国聋生语言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我国对双语教学法的研究才刚起步,双语教学法尚不能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双语教学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教师要了解聋生语言教学法的发展,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如何开展双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聋教育;聋生;语言教学法
一、聋生语言教学法的发展
聋生语言教学的方法有手语教学法、口语教学法、全面教学法和双语教学法等。
1. 手语教学法
手语教学法不仅是聋人之间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而且是多数聋人的第一语言。
2. 口语教学法
1778 年,世界著名聋教育家海尼克在莱比锡成为聋教育口语教学体系的创始人。1880 年,米兰会议发表了《全面推行口语法》的宣言,并作出了“手语的使用抵制了口语和语言的发展,所有的聋校不准使用手语”的决定,口语教学法占据了聋教育的主导地位,并一直流行到20 世纪60 年代中期。
3. 双语教学法
双语教学法主张把聋人母语和主流社会语言作为聋校教学和交际的语言,让聋人成为一个能在聋文化和听文化中自由生活的双语平衡者。双语教学理念充分肯定聋人语言———手语和聋人文化,肯定手势语是聋人的母语地位,旨在使聋人既娴熟准确地运用自己的手势语,又借助其顺利地辅助学习第二语言———本国语言,直至正确地掌握书面语或口语,提高聋人整体的文化素质,使之与健全人具有等同的知识底蕴,并可与正常人群体进行无障碍交流,即运用第一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
二、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
1. 我国对聋教育的重视程度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特教专家们还在就“手语是否作为一门语言”的问题进行切磋时,国外一些国家很早就承认聋人手语必须作为一门语言纳入课堂,而且是作为聋人的母语,可见我国对聋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对聋人语言的研究上还很落后。我国的手语研究程度距离真正广泛使用聋人手语、掌握聋人手语的双语教学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国内手语研究的不足,和参与研究的聋人少也有直接的关系,进行双语教学必须有聋人参加,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聋校的聋人教师少之又少,多数学校全部是听力完好的正常教师担任教学,而在英国每所聋校都有聋人教师或者聋人辅助教师,在布列斯托尔大学聋人研究中心也有10 余名聋人教师参与研究。聋人教师是聋人母语的最好使用者,同时也是聋人手语的最好示范者。没有他们的参与,手语的研究就显得闭塞,双语教学也只能是形式上的双语,不能真正从聋人角度出发。(教育论文 fanwen.oyaya.net)随着聋教育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双语教学已引起我国聋教育界的重视。江苏省教育厅与爱德基金会在南京成功举办了“中英聋童双语教育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两位专家向与会代表讲解了双语教学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在英国聋校中是如何具体实施的。双语教学法作为聋教育的一种新思想、新方法,以独特的创造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引起了我国与会人员的普遍关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国外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我国聋校实行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注入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已有多名特教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热心人士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2. 我国对聋儿的早期教育
很多聋儿家长一发现自己的孩子致聋,马上开始治疗,却忽略早期聋教育、语言康复等措施,一旦发现孩子用手势就给予制止,希望通过治疗使孩子恢复正常听力,并通过助听器让孩子像周婷婷一样开口讲话、留学,却不曾想延误了聋儿学习自己的语言———手语的“黄金时期”,为日后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增加了无形的障碍。双语教学的精髓在于对聋儿进行早期教育。在英国,聋儿入学时已掌握了相当的手语,完全可以自己和教师交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我国的聋儿入学时的往往已经过了学龄期,甚至有的年龄已经可以上初中了,却还处于对手语懵懂无知的状态,使得他们在入学以后,还要有至少一个月的手语学习期,才能学会一些基本的日常用语,这就使双语教学也变成了“亡羊补牢”,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威力。
三、开展双语教学的策略建议
聋生双语教学是一个双语双文化教学,目的是让聋人成为双语双文化的平衡者,不是聋人向听人靠拢,而是聋听双方相互融合。我国双语教学先后在江苏、天津、山东、河南等地陆续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这些都是“大城市”模式,若在生源、经费和师资等都达不到大城市同等水平的市县聋校也施行这套模式,无疑就是“东施效颦”。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以聋人利益为本,不断探索一条适合市县级的“双语”之路,逐步拓宽我国“双语”之路。
1. 聋生双语教学基本过程
聋生学习聋人手语、主流社会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过程,跟健听的儿童习得口语、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基本一致:都是在自然环境中掌握本族语言(聋人的本族语是聋人手语,健听者是口语),然后当本族语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学习另一门语言,并用自己的本族语来促进外语的学习。聋生的语言学习是在一个大的语言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就像正常儿童的言语习得主要依靠周遭的环境一样,他们的语言教师包括家长、聋校的聋人教师和健听教师以及社会中的每一个健听者。
创办社区内的家长学校,给聋童创造一个适合他生长的语言环境。聋校和社会聋童机构要尽量使聋童在入学之前解决手语语言的基本问题,让聋童父母了解聋童语言教育的新观念,清楚地认识到聋人手语对孩子正常发展的重要性,并向家长提供学习聋人手语的机会,为其在聋校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当然,“家长学校”的学生不一定是聋生的家长,如果能够动员健听孩子的家长都来学习的话,聋童习得本族语的条件会更加充裕。重听儿童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决定采取怎样的语言教学。如果家长愿意,也可以让重听儿童学习聋人手语。但重听儿童既然有条件学习口语,可以不必学习手语,直接进行口语康复即可,不至于使孩子的实际发展滞后于他的潜在能力。
2. 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
双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聋儿想说、会说、能说,帮助聋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特教工作者要保护聋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聋儿提供愉快的、积极互动的、宽松愉悦的语言情境。大多数聋儿是在进入聋校康复班或者聋儿康复机构内才开始学习简单正确的日常手语的,需要通过日常交流和组织语言活动,帮助聋儿不断地丰富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常用手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注意为聋儿创建轻松、自然的学习情境,随时把需要向聋幼儿传送的信息都用日常手语表达出来,提高聋儿对日常手语的敏感性。要让聋儿感到随时随地都需要日常手语,感到手语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及从事其他活动,并使他们在日常手语的交往过程中体验到手语交流的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样就能激发和强化借助手语进行语言交往的需要。
教师不要有意无意地忽视聋生想说话的愿望,也不要出于“强制教育”的目的打断他们的说话,比如某某说得“不完整”,谁帮他补充;某某说得“不对”,谁来改正;某某“发音不正确”“手语打得不规范”,谁来帮他……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欲望会在别人的“帮助”过程中受到了挫伤。应当允许聋生说得暂时不对、不完整、发音不正确、手语打得不规范,要相信他们会在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好,要支持、鼓励、吸引聋儿与老师、同学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我们也应在与聋生交流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聋生的语言表达顺序和思维方式与正常儿童不一样呢?但是不可在聋儿说错的时候打断他们,这样就影响了他们的要说、想说的积极性。要让聋儿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在自己亲身体验中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其情感活动、智力活动及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
3. 将手语作为一门教学语言
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打手语,希望他们用口语,即便说不清楚,也不准打手语,防止养成不爱动口的习惯,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用手语是聋人的母语,假如他们不通过手语来交流学习,了解问题的内涵,就无法突破语言上的障碍,试想他们连语言都成问题,又何谈解决问题呢?一名叫弗兰西斯·帕森斯的美国聋人就说:“手语是聋人的母语,从聋人手中夺走手语,无异从跛人手中夺走拐杖。”其实我们“打手势”与“说口语”并不矛盾,对于一些听力补偿得好、有康复条件的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这是必须要做的。但是想想农村贫困山区的聋哑孩子连吃饱穿暖、甚至上学都成问题,又何谈佩戴助听器进行康复训练呢?因此,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是针对一定区域的,有条件限制的。
聋生书面语中普遍存在着语序颠倒、词不达意、句不连贯、文不通畅等现象,这除了聋生自小缺乏应有的语感、语境外,手语没有独立的语法体系也是为广大特教工作者所困扰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汉语说“吃苹果”“洗手”,聋生却用手语“苹果吃”表示,意思所有的聋人以及经常接触他们的老师和家长都明白,但是老师和家长却无法纠正他们的错误,只能将错就错,因为“苹果吃”“手洗”已经成为一种语言习惯、一个固定词组,还有很多类似的词句,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就像我们正常人说的“吃苹果”“洗手”……所以我们应将手语纳入聋校的教学内容,要十分注意手语的规范化问题,将手语当成一门教学语言来对待。
聋儿由于听力障碍,一味强制性让他们学说话、听音、读唇语是十分复杂而困难的事情,如果教师和家长一味地要求他们,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会让他们觉得口语教学是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双语教学就是要教给他们最喜欢、最自然的手语,并通过手语学习书面语和正常人群建立有效联系,这才是聋人最需要的。
4. 注重口语学习
双语教学中讲口语学习,目的是让聋生更好地学习书面语,扫清与健听人交流的障碍。因此,它的重点是通过练习口语的口型、气流、嗓音运用等,经由亲身的动作感官,了解口语的发音机制,让聋生学会看话,掌握读话的技巧,可以根据对方的嘴形、上下腭位置、喉部运动等判断对方所说的话语。毕竟这个社会是以健听人为主要群体的,而且从我国现有的国情来看,我们还达不到人人都会聋人手语的程度,聋人要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就必须依靠读话来了解健听人说话的意思。再者,据中国香港有关专家的测试表明:植入电子耳蜗的聋儿,即便经过两三年的康复训练,仍有95%依赖视觉线索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即需要借助看话来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话语,只有5%可以不借助看话而光靠听来理解会话内容。可见看话训练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学校应该注意自己的口型、语速等因素,尽一切可能为聋生在聋校里创造无障碍环境。对聋生而言,学校生活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时段,他们更多的是生活在主流社会中。现代社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未来社会是发展的社会,聋人要发展,就必须融入这个社会,能够与正常人进行思想上、言语上的交流。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双语教学,让聋生掌握交流的工具,才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生存条件,奠定最坚实的发展基础,从而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玉林.聋校双语教学简述[J].中国特殊教育,1998(4).
[2]郭熙.聋儿双语教育浅谈[J].现代特殊教育,1999(6).
[3]何文明.聋校教学语言效率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1).
(重庆市奉节特殊教育希望学校) 《探究聋生双语教学法培养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