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沟通的有效性(案例)
沟通从心开始——浅谈沟通的有效性
作者/张索环
【案例背景】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六对一的家庭,6个大人捧着一个孩子,孩子们过着皇帝般的生活,他们缺乏责任感,耐挫能力差,缺乏正确与人沟通的能力,而这些特性在一部分孩子的身上表露无遗,他们一碰到事情,就只会用暴力去解决,当教师想了解一下情况时,很多孩子会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他人,寻找各个借口去掩饰自己的错误,有的甚至干脆拒绝沟通。
【问题的出现】
场景:当我第一次拿到学生档案翻看小学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时,看到一个教师给一名学生做出了以下的评价:“该生在课堂上喜欢插嘴,很容易干扰教师正常的上课秩序”。一般情况下,学生毕业时,班主任教师往往会在评语中将孩子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是这个教师对该生做出了如上的评价,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看来这个孩子以后的发展一定会成为我德育工作中的一个棘手又必须要面对的挑战。的确如我所想,第一天初一学生集中进行教育时,他的这种“特质”就马上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记住了他的名字。接下来的一个月,各个任课教师就不断地反映这个孩子上课时的一些表现。课堂里他的名字被经常挂在各个教师的嘴边,但是每一次当教师点出他的名字时,都能看见他脸上的蔑视、冷漠、无畏的表情。
【问题的处理和分析】
其实对于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老师的教学生活中并不乏见,但是当问题出现时,由于每个孩子不一样,受教性也不同,我们的处理方式还应该有所不同。
刚开始我总是将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可是他对你的谈话内容嗤之以鼻,甚至还带有挑衅和调侃的口吻,完全无畏于办公室的威严性。直到有一天,当所有教师下班,而他也因为那一天发生的问题一直没有好好和我沟通而没法回家时,我问他:“现在你是不是愿意和我好好谈谈?”他掉着眼泪和我说了一句:“教师,别玩了,我好累,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我天生就这样,没救了,你就省省力气吧!”在那一刻,我看到他的眼里没有顽劣,没有鄙夷,于是我问他:“那你为什么掉眼泪呢?是你觉得自己今天的事错了,还是因为站的太久累了呢?”他还是缄默不语,那一刻四周很安静,他的内心似乎也很平静,于是我开始向他发起情感攻势:“我是个有和你一般大孩子的妈妈,如果今天我的孩子这样被教师站在办公室,只为了和他好好说几句话,那我到底是应该为孩子心疼还是该为他高兴呢?我只想好好听听你心里的话,我没有想骂你或是责备你,但是你身为老师班级中的一员,你难道觉得你不该为今天的事情做个说明吗?难道你愿意被老师忽视吗?我们的嘴巴就是用来沟通的,不管是不是错了,都该解释清楚,而不是随意地搪塞过去。你长大了也会是男子汉不是吗?要学会承担。我只要你真诚地说几句话,我想你一定能做到的。”那天他终于开了口,而且真的很真诚。同时我也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了,虽然不算真正的离异,但是他一直跟着妈妈和外婆住,生活的环境中缺少了父亲的角色,孩子还没学会什么叫担当,什么叫责任。
【案例的启示】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所以,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对我们打开这扇门的话,那么我们一切企图改变他的行为都是白费,一切的谈话和沟通都是无效的!
而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有时候也就像是自然环境,破坏它很容易,而改善它却需要长期的努力。这个孩子现在的种种表现,似乎改善了很多,但是我坚信这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教师要善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言语和眼神来缩短我们和孩子间的心理距离,正所谓“理解万岁”,理解是打开心灵之门的唯一钥匙。尤其是在批评学生时,做到这一点更重要。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严厉一点很正常,这并不违反任一条教育规律,但教师的严厉应是针对学生犯的错误,所谓“对事不对人”,严厉并不等同于对学生的不尊重,不等于对学生的谩骂,而是严中有爱,大多数初中学生还是很能领会教师心中真诚之意的,学生更乐于接受真诚的严厉而讨厌虚伪的讨好和纵容。
中国联通有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人与人的沟通就是从心开始的。现代社会是开放交流的,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信息传递给学生,还要解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信息。这种沟通是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和生活中获得满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链接,有效的沟通是我们德育工作成功的一半。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 《浅谈沟通的有效性(案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7346.html
作者/张索环
【案例背景】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六对一的家庭,6个大人捧着一个孩子,孩子们过着皇帝般的生活,他们缺乏责任感,耐挫能力差,缺乏正确与人沟通的能力,而这些特性在一部分孩子的身上表露无遗,他们一碰到事情,就只会用暴力去解决,当教师想了解一下情况时,很多孩子会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他人,寻找各个借口去掩饰自己的错误,有的甚至干脆拒绝沟通。
【问题的出现】
场景:当我第一次拿到学生档案翻看小学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时,看到一个教师给一名学生做出了以下的评价:“该生在课堂上喜欢插嘴,很容易干扰教师正常的上课秩序”。一般情况下,学生毕业时,班主任教师往往会在评语中将孩子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是这个教师对该生做出了如上的评价,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看来这个孩子以后的发展一定会成为我德育工作中的一个棘手又必须要面对的挑战。的确如我所想,第一天初一学生集中进行教育时,他的这种“特质”就马上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记住了他的名字。接下来的一个月,各个任课教师就不断地反映这个孩子上课时的一些表现。课堂里他的名字被经常挂在各个教师的嘴边,但是每一次当教师点出他的名字时,都能看见他脸上的蔑视、冷漠、无畏的表情。
【问题的处理和分析】
其实对于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老师的教学生活中并不乏见,但是当问题出现时,由于每个孩子不一样,受教性也不同,我们的处理方式还应该有所不同。
刚开始我总是将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可是他对你的谈话内容嗤之以鼻,甚至还带有挑衅和调侃的口吻,完全无畏于办公室的威严性。直到有一天,当所有教师下班,而他也因为那一天发生的问题一直没有好好和我沟通而没法回家时,我问他:“现在你是不是愿意和我好好谈谈?”他掉着眼泪和我说了一句:“教师,别玩了,我好累,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我天生就这样,没救了,你就省省力气吧!”在那一刻,我看到他的眼里没有顽劣,没有鄙夷,于是我问他:“那你为什么掉眼泪呢?是你觉得自己今天的事错了,还是因为站的太久累了呢?”他还是缄默不语,那一刻四周很安静,他的内心似乎也很平静,于是我开始向他发起情感攻势:“我是个有和你一般大孩子的妈妈,如果今天我的孩子这样被教师站在办公室,只为了和他好好说几句话,那我到底是应该为孩子心疼还是该为他高兴呢?我只想好好听听你心里的话,我没有想骂你或是责备你,但是你身为老师班级中的一员,你难道觉得你不该为今天的事情做个说明吗?难道你愿意被老师忽视吗?我们的嘴巴就是用来沟通的,不管是不是错了,都该解释清楚,而不是随意地搪塞过去。你长大了也会是男子汉不是吗?要学会承担。我只要你真诚地说几句话,我想你一定能做到的。”那天他终于开了口,而且真的很真诚。同时我也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了,虽然不算真正的离异,但是他一直跟着妈妈和外婆住,生活的环境中缺少了父亲的角色,孩子还没学会什么叫担当,什么叫责任。
【案例的启示】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所以,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对我们打开这扇门的话,那么我们一切企图改变他的行为都是白费,一切的谈话和沟通都是无效的!
而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有时候也就像是自然环境,破坏它很容易,而改善它却需要长期的努力。这个孩子现在的种种表现,似乎改善了很多,但是我坚信这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教师要善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言语和眼神来缩短我们和孩子间的心理距离,正所谓“理解万岁”,理解是打开心灵之门的唯一钥匙。尤其是在批评学生时,做到这一点更重要。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严厉一点很正常,这并不违反任一条教育规律,但教师的严厉应是针对学生犯的错误,所谓“对事不对人”,严厉并不等同于对学生的不尊重,不等于对学生的谩骂,而是严中有爱,大多数初中学生还是很能领会教师心中真诚之意的,学生更乐于接受真诚的严厉而讨厌虚伪的讨好和纵容。
中国联通有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人与人的沟通就是从心开始的。现代社会是开放交流的,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信息传递给学生,还要解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信息。这种沟通是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和生活中获得满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链接,有效的沟通是我们德育工作成功的一半。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 《浅谈沟通的有效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