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比解析
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比解析
文/林木明
摘 要: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日盛,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对海峡两岸高校在教育管理理念、组织机构、管理内容和方法、管理队伍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找出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势和劣势,为大陆高校进一步开展好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适合海峡两岸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海峡两岸;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一、引言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和国家政策的鼓励,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正逐步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增强高校办学竞争力、促进海峡两岸高校管理工作的交流,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迫切要求。本文旨在对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大陆高校更全面地了解台湾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状况,吸收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好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适合海峡两岸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1.教育管理理念不同
从教育管理理念来看,台湾高校以“个人本位”为指导思想,关注自由、平等、个性,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各种选择。这种管理理念相对比较松散自由,“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核心”是目前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突出特点。如,提出“目标为先,方法为要”“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服务重于管理,奖励优于惩罚”“关怀先于要求,耐心多于忧心”等理念,注重学生的权利救济,慎用惩罚措施,建立改过销过制度,处处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成长与发展着想,强调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执行服务本身,通过服务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台湾高校很重视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社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于社团保障有力(从指导教师、活动场所、器材到经费安排)、管理规范、活动形式内容自由,而广受学生欢迎,具有面广人多、运营良性、发展多元等特点。台湾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对于培养台湾大学生兴趣多样化、增加休闲活动选择性、提升领导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训练自治自律能力、奠定未来择业就业的优势以及节省用人单位未来训练成本等方面,已收到一定实效。大陆高校的学生管理也强调以人为本,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仍明显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约束多、疏导少”现象,许多高校以学生不出问题为最高宗旨,注重和强调“管理学生”,教育过程片面强调规范、守纪,而忽视学生实际需要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很少关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大陆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也比较单一,内容不很丰富,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参与度也不够高,不能完全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大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更应侧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2.教育管理工作组织结构不同
从教育管理组织机构来看,台湾高校学生管理结构类似于美国的扁平化结构,实行一级管理的条状运行机制,学生事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分配只在学校一级进行。大陆高校学生管理机构设置采用校、院二级管理,实行条、块结合的学生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在校一级,有学生工作部(处)、宣传部、团委、保卫处、总务后勤等部门组成校学生工作委员会,在院系一级有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院长(或副院长)、办公室主任和团委书记等组成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呈高耸式,管理层次多。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权力集中、上传下达、便于管理,适应了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的传统学生工作,但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容易形成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层层下达后,最终由基层辅导员来承担具体的工作,辅导员忙于应付各部门的任务,基本没有进修学习、自我发展以及思考创新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对于各项具体而专业性强的学生工作任务,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常常感到有心无力,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而台湾高校管理机构简单,设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在学生事务内部按服务种类进行专业分工,各部门直接面向学生服务,分工比较明确,管理层次少,服务功能突出,管理效率较高。
3.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方法不同
从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来看,我国大陆高校采取分散管理,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教务处、保卫处等一起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而台湾高校采取的是集中管理,统一由学校学生事务部门管理。从管理内容上看,我国大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强调思想性和政治性,把安定稳定工作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教育等活动;而台湾高校以提供生活服务、咨询指导等服务指导性工作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内容丰富,学生管理工作多元化。在台湾高校,学生事务部门承担的工作内容也是很庞杂的,但能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资质、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相比之下,大陆高校的学生工作很琐碎,一方面,学校和教师承担了太多本应由学生自身、家庭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加大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大陆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未能涵盖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很难给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而且由于各部门各专其政、各司其职,在沟通配合上也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4.工作队伍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同
从管理队伍上看,台湾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学生事务处负责,许多台湾的学务长实际上是个“不管处长”,即凡教务处不管的事务,都要学生事务处管。从对学生的奖励到惩处,从学生的食宿到活动,从学生的入学到毕业等,都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获得教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方面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专家,分为生活辅导组、咨询辅导组、毕业辅导组、课外活动组、卫生保健组等,专业化水平较高。大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突出“辅导员”的政治性、行政性,忽视了其职业本身的专业化属性,相当一部分辅导员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参加工作后,又整天忙于日常事务,也无暇顾及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来提高自身水平。可见,相比台湾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我国学生工作队伍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
三、结语
从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陆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虽然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但总体来讲,台湾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更加先进,组织机构更加灵活高效,工作队伍更加职业、专业。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速度的加快以及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兴起、发展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正确面对我国大陆高校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与台湾高校方面存在的差异,吸收借鉴台湾高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大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亮。台湾与大陆高校学生管理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2]唐德中,胡敏。台湾学生社团:磨志练才的摇篮[J]。中国青年研究,2003(6)。
[3]林木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格局。海峡科学,2011(2)。
[4]李瑛。浅议两岸三地学生发展及大学生事务比较研究。陕西教育,2008(6)。
作者简介:林木明(1967-),男,福建福清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闽江学院) 《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比解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7384.html
文/林木明
摘 要: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日盛,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对海峡两岸高校在教育管理理念、组织机构、管理内容和方法、管理队伍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找出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势和劣势,为大陆高校进一步开展好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适合海峡两岸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海峡两岸;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一、引言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和国家政策的鼓励,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正逐步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增强高校办学竞争力、促进海峡两岸高校管理工作的交流,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迫切要求。本文旨在对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大陆高校更全面地了解台湾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状况,吸收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好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适合海峡两岸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1.教育管理理念不同
从教育管理理念来看,台湾高校以“个人本位”为指导思想,关注自由、平等、个性,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各种选择。这种管理理念相对比较松散自由,“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核心”是目前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突出特点。如,提出“目标为先,方法为要”“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服务重于管理,奖励优于惩罚”“关怀先于要求,耐心多于忧心”等理念,注重学生的权利救济,慎用惩罚措施,建立改过销过制度,处处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成长与发展着想,强调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执行服务本身,通过服务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台湾高校很重视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社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于社团保障有力(从指导教师、活动场所、器材到经费安排)、管理规范、活动形式内容自由,而广受学生欢迎,具有面广人多、运营良性、发展多元等特点。台湾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对于培养台湾大学生兴趣多样化、增加休闲活动选择性、提升领导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训练自治自律能力、奠定未来择业就业的优势以及节省用人单位未来训练成本等方面,已收到一定实效。大陆高校的学生管理也强调以人为本,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仍明显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约束多、疏导少”现象,许多高校以学生不出问题为最高宗旨,注重和强调“管理学生”,教育过程片面强调规范、守纪,而忽视学生实际需要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很少关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大陆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也比较单一,内容不很丰富,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参与度也不够高,不能完全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大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更应侧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2.教育管理工作组织结构不同
从教育管理组织机构来看,台湾高校学生管理结构类似于美国的扁平化结构,实行一级管理的条状运行机制,学生事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分配只在学校一级进行。大陆高校学生管理机构设置采用校、院二级管理,实行条、块结合的学生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在校一级,有学生工作部(处)、宣传部、团委、保卫处、总务后勤等部门组成校学生工作委员会,在院系一级有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院长(或副院长)、办公室主任和团委书记等组成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呈高耸式,管理层次多。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权力集中、上传下达、便于管理,适应了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的传统学生工作,但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容易形成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层层下达后,最终由基层辅导员来承担具体的工作,辅导员忙于应付各部门的任务,基本没有进修学习、自我发展以及思考创新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对于各项具体而专业性强的学生工作任务,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常常感到有心无力,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而台湾高校管理机构简单,设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在学生事务内部按服务种类进行专业分工,各部门直接面向学生服务,分工比较明确,管理层次少,服务功能突出,管理效率较高。
3.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方法不同
从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来看,我国大陆高校采取分散管理,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教务处、保卫处等一起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而台湾高校采取的是集中管理,统一由学校学生事务部门管理。从管理内容上看,我国大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强调思想性和政治性,把安定稳定工作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教育等活动;而台湾高校以提供生活服务、咨询指导等服务指导性工作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内容丰富,学生管理工作多元化。在台湾高校,学生事务部门承担的工作内容也是很庞杂的,但能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资质、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相比之下,大陆高校的学生工作很琐碎,一方面,学校和教师承担了太多本应由学生自身、家庭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加大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大陆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未能涵盖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很难给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而且由于各部门各专其政、各司其职,在沟通配合上也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4.工作队伍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同
从管理队伍上看,台湾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学生事务处负责,许多台湾的学务长实际上是个“不管处长”,即凡教务处不管的事务,都要学生事务处管。从对学生的奖励到惩处,从学生的食宿到活动,从学生的入学到毕业等,都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获得教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方面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专家,分为生活辅导组、咨询辅导组、毕业辅导组、课外活动组、卫生保健组等,专业化水平较高。大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突出“辅导员”的政治性、行政性,忽视了其职业本身的专业化属性,相当一部分辅导员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参加工作后,又整天忙于日常事务,也无暇顾及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来提高自身水平。可见,相比台湾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我国学生工作队伍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
三、结语
从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陆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虽然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但总体来讲,台湾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更加先进,组织机构更加灵活高效,工作队伍更加职业、专业。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速度的加快以及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兴起、发展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正确面对我国大陆高校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与台湾高校方面存在的差异,吸收借鉴台湾高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大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亮。台湾与大陆高校学生管理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2]唐德中,胡敏。台湾学生社团:磨志练才的摇篮[J]。中国青年研究,2003(6)。
[3]林木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格局。海峡科学,2011(2)。
[4]李瑛。浅议两岸三地学生发展及大学生事务比较研究。陕西教育,2008(6)。
作者简介:林木明(1967-),男,福建福清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闽江学院) 《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比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