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
陈瑞
摘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和学校变革与改革的有效策略。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个体自我价值超越,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创设共同愿景,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运行机制。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 运行机制
日本教育家永井到雄曾经说过:“办好教育的关键,第一在于教师,第二还在于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是国际教育领域乃至全球社会普遍关注并给予极大重视的教育教学研究的问题之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和学校变革与改革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全国学校改革的前沿话题。
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约翰。杜威最早把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他认为:“在共同、共同体和沟通这几个词之间,不仅字面上有联系,人们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为了形成一个共同体或社会,他们必须具备的是目的、信仰、期望、知识、共同的了解和社会学家所谓的志趣相投。”杜威的许多观点与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是相符的。学习共同体强调的知识建构的社会性、多元主体的互动等学习社会文化观适应了群体对学习观的转变和理解,也适应了教师专业发展观的生态取向,即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并不能全然依靠自己,而应将其置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中,利用各种人力资源以实现专业发展;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提升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水平的高度。
总之,学习共同体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找一种符合知识获取方式的社会空间,不仅为教师提供组织的归属和人际关系的连接,更重要是为知识的创生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组织,向教师提供一个寻求帮助,获得个人专业发展的积极场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为根本目标,探寻各种学习形式,注重成员之间的社会确认与资源共享,支持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互促共进的教师学习型组织。
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意蕴
追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意蕴,是我们理解其所承载的教育主张和教学策略的必由之路,彰显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
(一)借助专业学习平台,实现个体自我价值超越
巴特勒指出:教师学习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首先是一种社会性的交往和对话活动,教师不是在真空中建构知识,他们的知识、能力、态度和技巧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形成的。由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了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社会服务和职业责任的统一。为教师自我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良好的资源环境及有利的条件。由于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了一个充满专业自觉且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体文化的动态结构,引导教师打破思维定式,审思自身教育实践,唤醒专业自觉性,激发专业发展欲望的平台。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获得自我超越学习的机会能够充分体现和发展人生价值和学习价值。
(二)保障学习成果的共享,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
合作学习是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共同体搭建共同合作、相互学习、互动发展的智力平台,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尝试着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同时也尽力帮助别人实现资源共享,使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在交流与互动、对话与合作、信任与开发中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
知识分享作为学校知识管理的核心,它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意义即在于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学习,彼此分享到了对方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各取所需”后的“取长补短”获得了自身教育知识的增长和教育技能的提高,这种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最终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而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知道什么以及怎样表达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知识的深化是促进他们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建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一)创设共同愿景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表明,共同愿景对于学习共同体至关重要。彼得。圣吉认为,共同愿景是引导这种组织发展的一个组成要素,其核心是共同的目的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说,共同愿景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愿望,它是全体成员发自内心想要追求并实现的奋斗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共同体中个体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成员的希望,唤起成员的积极性,进而乐于学习、大胆创新、勇于思辨、协调合作成就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宏伟蓝图。
从共同愿景理论来讲,共同的工作目标源自教师“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它不断召唤教师去实现专业理想”。共同愿景有助于教师群体成员从组织系统的角度理解知识的结构,从而有能力识别所交换和整合的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在价值。故尊重教师个体文化,持续不断地鼓励教师成员发展自己个体愿景,让有所差异的个人愿景自由充分表达及开放分享成长之后,实现群体共同愿景的完善发展。
二)构建有效运行机制,确保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效性
确保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机制是保障。教师共同体的构建能帮助教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资源,提高教师经验分享的力度,改善日常教学工作难度,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提升的目的。
1、管理机制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生态趋向的专业发展模式,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关注教师的学习、文化和专业发展等综合素质。因此,要很好地践行这种专业发展模式,就需要构建一种和谐、民主的管理机制。根据“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领导信任会激发教师的知识分享意愿。对共同体成员的管理,在思想、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爱护教师、关心教师,处处体现一种情感的渗透,采取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方式进行沟通和管理,避免出现以管理行政人员的兴趣、意愿为出发点进行运转。
与此同时,管理者应在人本主义基础上提出明确合理的学习管理机制,理解共同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并满足教师多种需求。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这一角度来讲,对教师的管理不能只是单一的“经济人”的管理办法,对每一位教师的正常需求进行分析和定位,尽量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以人为本优化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管理。
2、流动转化机制
创建学习流动转化机制,让教师保持前瞻的目光,改善心智模式,坚持同中求异,通过对话和讨论,凝聚共识,进而将学习积累转化为教育智慧,自觉地把成果的精髓学到手,实施成果的迁移、转化和再创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创建学习流动转化机制,一方面,要把教师个人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共同体组织的学习动机;把教师个人的学习行为转化为共同体组织的学习行为;把教师个人的学习能力转化为共同体组织的学习能力。促进共同体成员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让成员在共同体组织中体验收获,体验成功,带动组织成效发展,从而让组织和成员不断成功的良性循环下实现专业发展。
3、激励机制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有效运行机制,需要一定的外部动力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和教师工作绩效办法,是群体组织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尽管激励和绩效系统无法直接地,长期地保障成员之间互惠互助,然而,将激励和绩效系统纳入学校教师规范管理系统中,显示出互助互惠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呈现学校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重视。学校领导可以把这一分享的工作纳入奖酬以及绩效系统中,鼓励更多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帮助新教师,鼓励更多的新教师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对于合作行为能够及时激励和表扬,使教师不断获得成就感,不断促进教师提升合作意愿。
4、评价机制
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的教师评价制度是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发展需要与学校发展需要统一和融合的有效策略,对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也具有重要意义。
好的评价机制其导向、信息反馈功能显而易见。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而评价的结果是与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相联系。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建立共同体成员继续发展的晋升机制,不仅能满足优秀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而且推动共同体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构建以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共同体成员重要的交流学习机会,对于教师工作有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通过评价机制,个体成员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及经验,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加)康内利,等。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5-16.
[3][4][5]【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6]李小霞,熊梅。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实现专业发展路径的探析[J].教师发展论坛。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7408.html
陈瑞
摘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和学校变革与改革的有效策略。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个体自我价值超越,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创设共同愿景,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运行机制。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 运行机制
日本教育家永井到雄曾经说过:“办好教育的关键,第一在于教师,第二还在于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是国际教育领域乃至全球社会普遍关注并给予极大重视的教育教学研究的问题之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和学校变革与改革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全国学校改革的前沿话题。
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约翰。杜威最早把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他认为:“在共同、共同体和沟通这几个词之间,不仅字面上有联系,人们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为了形成一个共同体或社会,他们必须具备的是目的、信仰、期望、知识、共同的了解和社会学家所谓的志趣相投。”杜威的许多观点与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是相符的。学习共同体强调的知识建构的社会性、多元主体的互动等学习社会文化观适应了群体对学习观的转变和理解,也适应了教师专业发展观的生态取向,即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并不能全然依靠自己,而应将其置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中,利用各种人力资源以实现专业发展;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提升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水平的高度。
总之,学习共同体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找一种符合知识获取方式的社会空间,不仅为教师提供组织的归属和人际关系的连接,更重要是为知识的创生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组织,向教师提供一个寻求帮助,获得个人专业发展的积极场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为根本目标,探寻各种学习形式,注重成员之间的社会确认与资源共享,支持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互促共进的教师学习型组织。
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意蕴
追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意蕴,是我们理解其所承载的教育主张和教学策略的必由之路,彰显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
(一)借助专业学习平台,实现个体自我价值超越
巴特勒指出:教师学习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首先是一种社会性的交往和对话活动,教师不是在真空中建构知识,他们的知识、能力、态度和技巧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形成的。由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了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社会服务和职业责任的统一。为教师自我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良好的资源环境及有利的条件。由于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了一个充满专业自觉且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体文化的动态结构,引导教师打破思维定式,审思自身教育实践,唤醒专业自觉性,激发专业发展欲望的平台。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获得自我超越学习的机会能够充分体现和发展人生价值和学习价值。
(二)保障学习成果的共享,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
合作学习是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共同体搭建共同合作、相互学习、互动发展的智力平台,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尝试着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同时也尽力帮助别人实现资源共享,使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在交流与互动、对话与合作、信任与开发中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
知识分享作为学校知识管理的核心,它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意义即在于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学习,彼此分享到了对方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各取所需”后的“取长补短”获得了自身教育知识的增长和教育技能的提高,这种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最终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而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知道什么以及怎样表达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知识的深化是促进他们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建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一)创设共同愿景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表明,共同愿景对于学习共同体至关重要。彼得。圣吉认为,共同愿景是引导这种组织发展的一个组成要素,其核心是共同的目的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说,共同愿景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愿望,它是全体成员发自内心想要追求并实现的奋斗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共同体中个体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成员的希望,唤起成员的积极性,进而乐于学习、大胆创新、勇于思辨、协调合作成就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宏伟蓝图。
从共同愿景理论来讲,共同的工作目标源自教师“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它不断召唤教师去实现专业理想”。共同愿景有助于教师群体成员从组织系统的角度理解知识的结构,从而有能力识别所交换和整合的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在价值。故尊重教师个体文化,持续不断地鼓励教师成员发展自己个体愿景,让有所差异的个人愿景自由充分表达及开放分享成长之后,实现群体共同愿景的完善发展。
二)构建有效运行机制,确保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效性
确保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机制是保障。教师共同体的构建能帮助教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资源,提高教师经验分享的力度,改善日常教学工作难度,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提升的目的。
1、管理机制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生态趋向的专业发展模式,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关注教师的学习、文化和专业发展等综合素质。因此,要很好地践行这种专业发展模式,就需要构建一种和谐、民主的管理机制。根据“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领导信任会激发教师的知识分享意愿。对共同体成员的管理,在思想、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爱护教师、关心教师,处处体现一种情感的渗透,采取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方式进行沟通和管理,避免出现以管理行政人员的兴趣、意愿为出发点进行运转。
与此同时,管理者应在人本主义基础上提出明确合理的学习管理机制,理解共同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并满足教师多种需求。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这一角度来讲,对教师的管理不能只是单一的“经济人”的管理办法,对每一位教师的正常需求进行分析和定位,尽量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以人为本优化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管理。
2、流动转化机制
创建学习流动转化机制,让教师保持前瞻的目光,改善心智模式,坚持同中求异,通过对话和讨论,凝聚共识,进而将学习积累转化为教育智慧,自觉地把成果的精髓学到手,实施成果的迁移、转化和再创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创建学习流动转化机制,一方面,要把教师个人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共同体组织的学习动机;把教师个人的学习行为转化为共同体组织的学习行为;把教师个人的学习能力转化为共同体组织的学习能力。促进共同体成员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让成员在共同体组织中体验收获,体验成功,带动组织成效发展,从而让组织和成员不断成功的良性循环下实现专业发展。
3、激励机制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有效运行机制,需要一定的外部动力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和教师工作绩效办法,是群体组织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尽管激励和绩效系统无法直接地,长期地保障成员之间互惠互助,然而,将激励和绩效系统纳入学校教师规范管理系统中,显示出互助互惠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呈现学校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重视。学校领导可以把这一分享的工作纳入奖酬以及绩效系统中,鼓励更多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帮助新教师,鼓励更多的新教师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对于合作行为能够及时激励和表扬,使教师不断获得成就感,不断促进教师提升合作意愿。
4、评价机制
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的教师评价制度是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发展需要与学校发展需要统一和融合的有效策略,对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也具有重要意义。
好的评价机制其导向、信息反馈功能显而易见。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而评价的结果是与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相联系。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建立共同体成员继续发展的晋升机制,不仅能满足优秀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而且推动共同体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构建以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共同体成员重要的交流学习机会,对于教师工作有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通过评价机制,个体成员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及经验,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加)康内利,等。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5-16.
[3][4][5]【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6]李小霞,熊梅。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实现专业发展路径的探析[J].教师发展论坛。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