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高职院校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我们严格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评促建”这一中心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校容校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内涵建设取得脱胎换骨的质的飞跃,以药为主的特色专业建设在全省乃至淮海经济区已产生一定影响,社会美誉度显著提高,学院各项事业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师生员工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和实践创造。在此,我代表院党政班子向全院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学生规模继续扩大,当地生源增幅明显
针对今年招生的严峻形势,学院制订周密的招生方案,积极整合院内外招生资源,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分析生源优势,争得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部门的鼎力支持,制定当地生源的优惠政策,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把握机遇,扭转颓势,实现了2009年招生的目标。今年计划招生2700人,实际报到2190人,较2008年增加278人,报到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相比周边院校,在计划录取和实际报到人数上都具有明显优势。亳州三县一区今年实际报到学生141人,增长幅度近200%,实现了当地招生的新突破。
学院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拉动学费等收入增长明显。现有在校生6055人,其中普通大专生5799人、中专和五年大专学生256人。学费、住宿费收入已由建校时的不足100万元增长到今年的2550万元左右。
(二)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基建步伐明显加快
土地遗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占地面积由70亩扩大到430亩,加上政府正在收储的宋汤河沿岸等150余亩土地,待划拨后学院的占地面积可达580余亩。学院附近孙庄和怀庄两个村庄的搬迁正在逐步解决,学院发展用地环境得到保障,基本能满足近万人发展规模的用地需要。学院具有了与周边同类院校相比更为优越的土地资源和发展潜力。
一年多来,学院基本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继女生公寓落成之后,相继完成6座旧楼外墙粉刷、西大门建设、池塘改建、道路硬化、药物园搬迁、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1.7万m2教学实训楼已经封顶,钢架结构厂房正在建设中;图文信息楼、实训楼、食堂、体育看台、塑胶跑道等已经做好前期准备,各项工程正加快进度、诸项落实。
(三)人事改革扎实有效,师资队伍明显加强
干部队伍建设日趋规范。按照省编办和市领导的意见,我院依据编制初步方案,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将原有18个行政管理机构调整为7个,科室人员精简到不足50人。调整后,教学和教辅一线力量得到增强。
系部建设明显加强。建立专业教研室,规范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兼职教授”,全年共聘任兼职教授10余人,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稳步推进。
师资力量明显提高。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和行管人员考核办法,出台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年终各项评优评先程序得到规范。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和能力培养得到加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晋升副教授3人,引进硕士研究生7人,解决招聘教师入编50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
(四)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科研氛围日趋浓厚
修订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教学大纲,完善院、系、教师三级听课制度,发挥教学信息员参与有关教学检查、评估和监督作用,制定教学工作考核办法,推进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个。组织修订课程大纲、实验大纲,完善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估考核办法,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试验点建设。加强与安徽中医学院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寻求对口支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个,在建校内实训基地4个,实习实训教学条件得到改善。
成立养生文化研究所,出版《中华养生报》10期,养生文化研究开局良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加强学报编辑工作,提高学报采编质量,编辑出版2009年度学报4期。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推进院级课题研究工作,立项院级课题15项。积极做好省级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省级自然科学课题立项1项,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立项2项。
(五)专业调整更加优化,院校特色日趋鲜明
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接轨国内新兴行业”的办学理念,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日趋鲜明。借助亳州中药经济产业,学院的药学系发展很快,该系在校生现有2650人,在全省高校二级院系规模位居第一。今年,学院围绕“养生亳州”建设,开设养生保健专业,学院以“中药学”为特色的专业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彰显,并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加强超市管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连锁经营与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等国内独有和稀缺的专业建设,接轨新兴行业的专业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冷门”专业建设已在皖北乃至全省彰显出鲜明的特色。初步探索专业设置的新领域,在围绕亳州区域经济“粮药煤酒文游车”七大产业优势设置专业上形成新构想。
(六)就业趋向保持良好,校企合作实现突破
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和择业创业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多渠道开辟就业市场,实施关爱工程和就业帮扶,就业工作基本保持良好的态势,今年毕业1288人,已统计就业1254人,就业率较去年稳中有升,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乐观。
校企合作实现新突破。与浙江新华、上海英业达、北京悦康、华佗国药等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深入,成功开办“英业达班”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