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初三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初三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一年来,新都中学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领导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今年,刘玉珍老师的论文《也谈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荣获省“百佳”论文二等奖,且在教育刊物《中学数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对联中的数学》。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3-4次参加市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以教研组为阵地,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数学教研组是我们数学教师的“练技场”,我们在这里学习、研讨、跌滚摔打,洒下我们的汗水,流下我们的心血,只为了共同的目标“建设我们的品牌”。
1、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提高理论支撑点。新课程改革全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作为工作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实在有太多的困惑,有太多的思索:因此,在前阶段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从上学期开始全组教师转入第二层的学习,熟悉新教材,观看实验区教学实例,与相关年段的老师作全方位的交流、畅谈,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体会、写心得。
2、定时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在一周一次分段集体备课中,教研组广泛讨论,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课堂教学研究反思,本学期数学组首先在教案上进行了改革——实行电子备课。我们要求以年段为单位,每个单元由一人主备,组员讨论、补充,组员定稿后,上传给教研全组共享,而各任课老师在拿到教案后又针对本班班情、学情对教案进行调整、拓展,通过实践检验教案,并及时补充反思点评,形成自己的教案。这样的结合减少了重复的劳动,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班施教。实话说,数学电子备课有很多麻烦,特别是画一些图形,令人头疼,但我们想只要坚持2~3年,学校就可以有一套较为完整,又经过实践的电子教案,那不是我们留给以后教师的资源吗?
3、积极推进数学课堂改革。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课程改革最后的阵地当然也是课堂,那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如何落实新课程呢?说实在点,也就是现在的课我们该怎么上?我们的教师该怎么教?我们的学生又该怎样学?为此,我们数学组教师尝试以下方法:
(1)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被交流。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另外交流可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创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2)积极构建一种“阳光普照”式的课堂氛围。我们教研组曾经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中国孩子画完一幅画往往会问:“老师像不像?”而美国孩子则问:“老师我画得好不好?”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回答像不像的问题是指“复印”得如何,回答好不好的问题是指“创造”得如何,是个性的表现。这个小小的分歧不难,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一种新型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必须从学生观、课堂教学观等方面进行改革。我们学校的每个学生是独特个体,需要充分尊重和关怀,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先做几件事:一、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气氛,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可以大声争辩。二、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亦是成功之母,我们为什么不给这些孩子多一些成功的收获呢?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思维,拓展能 《2011-2012学年初三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8579.html
一年来,新都中学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领导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今年,刘玉珍老师的论文《也谈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荣获省“百佳”论文二等奖,且在教育刊物《中学数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对联中的数学》。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3-4次参加市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以教研组为阵地,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数学教研组是我们数学教师的“练技场”,我们在这里学习、研讨、跌滚摔打,洒下我们的汗水,流下我们的心血,只为了共同的目标“建设我们的品牌”。
1、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提高理论支撑点。新课程改革全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作为工作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实在有太多的困惑,有太多的思索:因此,在前阶段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从上学期开始全组教师转入第二层的学习,熟悉新教材,观看实验区教学实例,与相关年段的老师作全方位的交流、畅谈,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体会、写心得。
2、定时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在一周一次分段集体备课中,教研组广泛讨论,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课堂教学研究反思,本学期数学组首先在教案上进行了改革——实行电子备课。我们要求以年段为单位,每个单元由一人主备,组员讨论、补充,组员定稿后,上传给教研全组共享,而各任课老师在拿到教案后又针对本班班情、学情对教案进行调整、拓展,通过实践检验教案,并及时补充反思点评,形成自己的教案。这样的结合减少了重复的劳动,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班施教。实话说,数学电子备课有很多麻烦,特别是画一些图形,令人头疼,但我们想只要坚持2~3年,学校就可以有一套较为完整,又经过实践的电子教案,那不是我们留给以后教师的资源吗?
3、积极推进数学课堂改革。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课程改革最后的阵地当然也是课堂,那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如何落实新课程呢?说实在点,也就是现在的课我们该怎么上?我们的教师该怎么教?我们的学生又该怎样学?为此,我们数学组教师尝试以下方法:
(1)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被交流。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另外交流可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创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2)积极构建一种“阳光普照”式的课堂氛围。我们教研组曾经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中国孩子画完一幅画往往会问:“老师像不像?”而美国孩子则问:“老师我画得好不好?”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回答像不像的问题是指“复印”得如何,回答好不好的问题是指“创造”得如何,是个性的表现。这个小小的分歧不难,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一种新型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必须从学生观、课堂教学观等方面进行改革。我们学校的每个学生是独特个体,需要充分尊重和关怀,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先做几件事:一、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气氛,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可以大声争辩。二、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亦是成功之母,我们为什么不给这些孩子多一些成功的收获呢?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思维,拓展能 《2011-2012学年初三数学教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