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当多写写问题和教训
工作总结当多写写问题和教训
王向荣
小时候读书,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个“差错记录本”,用于将自己考卷上的差错记录下来,并按照“不懂不会”、“答非所问”、“看错题目”、“演算正确,答案写错”、“粗心大意”等若干类型对号入座,以期引起警觉和注意。也别说,这看似原始的方法却收到了少犯错和不犯大错的效果,因而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并把它作为一条经验一直沿用下来,进而把它与列宁关于“最好的学习是从自己的痛苦经历中学习”的教诲联系起来,深感获益匪浅。
回到现实生活中,却发现真正认真对问题和教训作总结和反思的情况并不多见,明明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和失误,却轻描淡写地称之为“缴学费”,而所有的工作总结都毫无例外地详细列举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则说得很原则、很抽象,似乎实在找不出什么问题,不说又不行,才不得不违心地拼凑几条。这种情况现在已司空见惯,由此产生的危害十分严重,这迫切需要我们从思维方法、思想观念上来一个转变——重看问题,轻看成绩。
以安全生产为例,近年来,只要打开报纸、电视,煤矿爆炸、娱乐场所大火、轮船沉没、工程塌方、桥梁垮塌等等事故,可谓塞耳充眼,频率之高令人吃惊,重复性失误更是让人扼腕叹息。奇怪的是,某些人却要千方百计地加以隐瞒和掩盖:或用抢险救灾的壮烈场面掩盖事故本身,或用事后的补救措施来冲淡损失的惨重,甚至把真相捂起来,并美其名臼“避免负面影响”。这样做,不仅自身不能真正吸取教训,而且为日后引发更大的失败和失误埋下了祸根,最终害人害已、误党误国。
出现错误、挫折、问题和失败当然不是好事,但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既可作为资源来开发,又可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关键是要善于挖掘,把以往出现的错误、挫折、问题和失败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转化成“失败知识”、“问题学问”,并活用到今后的生产科研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去。这对帮助人们汲取教训,减少失误,尤其避免犯重复性错误大有裨益。
手头就有这样的实例。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以勇于自曝家丑、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选择旗下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南国早报》“开刀”,将近几年来新闻报道中的失实案例集中起来,编辑出版了《我们错了》一书,收录了57个报道差错案例,每个案例都列出稿件差错部分的原文、造成差错的原因、差错引起的后果、报社的处理决定,并以“教训”的形式作出分析和点评。同时,还以“总编辑手记”的形式,收集了9篇总编辑关于如何避免失实报道和报道差错的心得体会,使之成为集团编辑记者学习的警示教材。这样做既表明了他们闻过即改的决心和勇气,也彰显了在错误中反省、在反省中收获的诚实守信精神。它启示我们,总结错误、剖析错误,不仅仅是为了不再犯错,更是为了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更好地担当起总结的社会职责。
我们正在从事前人未曾开创过的伟大事业,正在走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摸着石头过河”,所摸的“石头”难免会有大小、深浅、明暗、高低和性质、种类的不同,在“过河”中难免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麻烦。这些问题和麻烦在一定意义说也就变成了某种“失败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远比讳莫如深、遮遮掩掩要好得多。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问题和教训不光要“写”,还要像一项项具体工作那样搞好交接,让新接手的同志更快更好地吸取前任的教训,尽可能减少工作损失,少走弯路,把问题和教训当成隐患来预防,避免重犯同类错误,让那些用人民生命财产为代价换来的教训确实起到“教”和“训”的双重作用。
(作者单位:武汉市晒湖中学) 《工作总结当多写写问题和教训》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8592.html
王向荣
小时候读书,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个“差错记录本”,用于将自己考卷上的差错记录下来,并按照“不懂不会”、“答非所问”、“看错题目”、“演算正确,答案写错”、“粗心大意”等若干类型对号入座,以期引起警觉和注意。也别说,这看似原始的方法却收到了少犯错和不犯大错的效果,因而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并把它作为一条经验一直沿用下来,进而把它与列宁关于“最好的学习是从自己的痛苦经历中学习”的教诲联系起来,深感获益匪浅。
回到现实生活中,却发现真正认真对问题和教训作总结和反思的情况并不多见,明明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和失误,却轻描淡写地称之为“缴学费”,而所有的工作总结都毫无例外地详细列举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则说得很原则、很抽象,似乎实在找不出什么问题,不说又不行,才不得不违心地拼凑几条。这种情况现在已司空见惯,由此产生的危害十分严重,这迫切需要我们从思维方法、思想观念上来一个转变——重看问题,轻看成绩。
以安全生产为例,近年来,只要打开报纸、电视,煤矿爆炸、娱乐场所大火、轮船沉没、工程塌方、桥梁垮塌等等事故,可谓塞耳充眼,频率之高令人吃惊,重复性失误更是让人扼腕叹息。奇怪的是,某些人却要千方百计地加以隐瞒和掩盖:或用抢险救灾的壮烈场面掩盖事故本身,或用事后的补救措施来冲淡损失的惨重,甚至把真相捂起来,并美其名臼“避免负面影响”。这样做,不仅自身不能真正吸取教训,而且为日后引发更大的失败和失误埋下了祸根,最终害人害已、误党误国。
出现错误、挫折、问题和失败当然不是好事,但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既可作为资源来开发,又可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关键是要善于挖掘,把以往出现的错误、挫折、问题和失败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转化成“失败知识”、“问题学问”,并活用到今后的生产科研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去。这对帮助人们汲取教训,减少失误,尤其避免犯重复性错误大有裨益。
手头就有这样的实例。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以勇于自曝家丑、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选择旗下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南国早报》“开刀”,将近几年来新闻报道中的失实案例集中起来,编辑出版了《我们错了》一书,收录了57个报道差错案例,每个案例都列出稿件差错部分的原文、造成差错的原因、差错引起的后果、报社的处理决定,并以“教训”的形式作出分析和点评。同时,还以“总编辑手记”的形式,收集了9篇总编辑关于如何避免失实报道和报道差错的心得体会,使之成为集团编辑记者学习的警示教材。这样做既表明了他们闻过即改的决心和勇气,也彰显了在错误中反省、在反省中收获的诚实守信精神。它启示我们,总结错误、剖析错误,不仅仅是为了不再犯错,更是为了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更好地担当起总结的社会职责。
我们正在从事前人未曾开创过的伟大事业,正在走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摸着石头过河”,所摸的“石头”难免会有大小、深浅、明暗、高低和性质、种类的不同,在“过河”中难免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麻烦。这些问题和麻烦在一定意义说也就变成了某种“失败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远比讳莫如深、遮遮掩掩要好得多。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问题和教训不光要“写”,还要像一项项具体工作那样搞好交接,让新接手的同志更快更好地吸取前任的教训,尽可能减少工作损失,少走弯路,把问题和教训当成隐患来预防,避免重犯同类错误,让那些用人民生命财产为代价换来的教训确实起到“教”和“训”的双重作用。
(作者单位:武汉市晒湖中学) 《工作总结当多写写问题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