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明天在哪里——对北京市丰台区打工子弟学校解散后学生去向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 导言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就是这些为现代化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生活及其子女的入学却成了他们心中的痛。90年代以来,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为重要形式的城乡人口流动成为我国社会最为重要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日益显露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 8000万名农村进城务工者身边,有二百多万学龄子女同行。在社会学研究者那里,就像农村进城的外来务工者被称为“社会弱势群体”一样,这些外来流动儿童被称为“社会处境不利群体儿童”。这些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近年来愈发突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目前,打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工作,无论是对实施义务教育,还是对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以及关心帮助困难群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不能普遍就学,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将会大打折扣,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国又将会出现一批新的文盲。专家们进一步指出,如今,进城务工农民及其子女已日益成为城市人口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就学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进城务工农民后代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关系到城市未来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和繁荣。因此针对北京市丰台区取缔打工子弟学校的情况,我们将运用社会学和人口学的有关知识,通过此次对有关情况的调查,旨在反映打工子弟的真实生活,反映下层民工和广大市民的呼声,为政府的有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并引发对适龄儿童受教育权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讨论主要集中在打工子弟学校办学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方面,而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打工子弟学校解散后流动人口子女去向。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全面关注。
二、 研究方法
1、 调查对象的选择:
我们的这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得定性的资料,同时结合收集定量资料。研究方法主要为质性法。我们选取了北京市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和师陶打工子弟学校,在有关人士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两校二年级到六年级的16名孩子作为样本,我们的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下表: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表
年级 性别 男生 女生 合计
一年级 0 0 0
二年级 1 2 3
三年级 2 2 4
四年级 2 1 3
五年级 3 2 5
六年级 1 0 1
合计 9 7 16
2、资料收集方法:
A、实地调查的准备工作:
① 搜寻相关的文献,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以及已有研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建立尝试性的一般结论以启发进一步的观察。
② 寻找筛选典型调查对象,设计非结构性或半结构性的访谈提纲。
③ 与调查对象进行正式的接触并与研究对象建立适当的关系。
B、深度访谈与个案研究:
依据非结构性的或半结构性的访谈设计对每一个典型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信息的重复收集,并对所收集信息加以分析、筛选和验证。根据观察、理论观点的发展不断完善研究设计和修正最初的结论。研究小组在2003年暑期进行了两次大型的调查,这两次调查我们采用了直接的半结构访谈的方式,使用了采访机、数码相机等采访专用仪器,同时调查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且在访谈前后邀请专业的督导老师进行跟踪指导,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调查成果。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全部的调查提纲资料及录音、摄像资料由调查员核实后进行详细整理,最后结合研究假设及研究内容加以分析。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作为对情况的了解阶段,我们在史柏年教授的指导下,由海淀区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李素梅老师的带领,于2003年7月7日下午驱车前往大兴区怡乐打工子弟学校调查,该校现任校长岳老师是原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我们受到了该校老师的热情接待,在同校长岳老师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原来有500多人,在解散后学生都已“去向不明”,现在仅有50余人来大兴的这所学校就读,而且这所学校也是危在旦夕,大兴区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标准要求得很高,否则就会加以取缔,但因为经费等原因,学校很难达到政府所要求的标准。岳老师还说,他希望所有“无校可归”的孩子们都能上条件相对优越的公立学校就读,但据他了解,这些孩子去公立学校的“几道槛”无法逾越:其一,公立学校要求这些孩子在所谓的“入学资格考试”中两门(语、数)都要达到90分以上,否则一律不会接受,但由于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来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基础都比较差,很少能达到此类要求。其二,进校就读需要家长必须出示一大批证件:暂住证、身份证、工作证……缺一不可,而且如果孩子在老家有监护人,一律不能就读,除非父母都在北京,如此刁难之下,校门难进;其三,如果孩子幸运的符合上述两个条件,那还不够,公立学校可能会像承诺的那样,免收赞助费让孩子花一般的钱入学,可以后的费用就开始不一般了,餐费每顿7元到10元不等(打工子弟学校仅为2元),每年冬夏分别为170和130元的校服费,各种活动的服装费应有尽有,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只好忍痛退学,另寻他路。最后岳老师还说,孩子的上学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受教育权的问题,还关系到社会转型时期的方方面面。在结束对岳老师的采访后,我们又前往丰台区瀛海镇,参观了被强行解散的原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由此开始了我们的正式的调查。
关于辍学在家的调查
2003年8月30日,我们调查小组来到了北京市丰台区师陶小学,今年5月,央视《今日说法》已经在这里作了两期节目,因而当地的居民还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一位姓张的女士满面焦急的找到了我们,把我们的调查员请到家里,和我们说起了她家的情况。
调查员:张阿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家里的情况吗?
张女士:我们家有三口人,是98年的时候从安徽过来的,这几年一直在这儿(丰台五里店)卖水果,生活过得很困难。我和黄凯他爸每月只能挣不到一千块钱,什么都不够用。
调查员:那黄凯他的学校(师陶小学)解散之后,您有没有给他找过其他的学校,比如说附近的哪所公办学校或者是私立学校呢?
张女士:我们小孩从非典时期学校停课就一直在家,后来听说学校解散了,我就一直为他上学的事儿着急,找是当然找过,可是咱这附近没啥学校了,上别的区上学又不放心,我和他爸又没时间接他,孩子刚11啊,哪放得下心啊 。
调查员:那您家附近一所学校都没有了么?
张女士:有一所“阳光红”学校,据说也是打工子弟学校,租住的是贵族学校校园(私立学校),本来原来说好一年的学费是600,可是后来我带孩子去他们又说至少收800,我觉得他们太不讲信誉了,态度又不好。后来说着说着他们干脆连我们家孩子都不要了,真是家“黑校”!(张阿姨说完,一脸的凄苦)
调查员:您有没有试过把孩子送到公办学校呢?
张女士:怎么没有啊,我去了大井小学四、五次,人家都不收,也不知道为啥,就好像我们的孩子少了什么似
(调查员将目光转向站在角落里的黄凯,那孩子睁着一双大眼睛,默默的看着我们。)
调查员:黄凯,你还想不想再上学了?
黄 凯:(声音很大)想!!
张女士:这孩子上六年级,原来学习还不错,人家的孩子明天都开学了,我的孩子还没有着落,我都快急死了。人家都要欢天喜地上学去了,我的孩子可咋办啊。(焦急得落下泪水)
…………
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一次又一次被张女士焦急的倾诉所打断,当我们问到打工子弟学校的解散和国家所倡导的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有矛盾时,她的情绪显得特别激动,“当然矛盾啊,国家说不上学都不行,我的孩子现在没学上,这能不矛盾吗?”张女士希望孩子今后的学历越高越好,也比较满意孩子原来就读的师陶小学。截止到目前,我们通过电话了解,小黄凯还一直失学在家。那么我们 《《他们的明天在哪里——对北京市丰台区打工子弟学校解散后学生去向的调查》研究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063.html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就是这些为现代化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生活及其子女的入学却成了他们心中的痛。90年代以来,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为重要形式的城乡人口流动成为我国社会最为重要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日益显露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 8000万名农村进城务工者身边,有二百多万学龄子女同行。在社会学研究者那里,就像农村进城的外来务工者被称为“社会弱势群体”一样,这些外来流动儿童被称为“社会处境不利群体儿童”。这些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近年来愈发突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目前,打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工作,无论是对实施义务教育,还是对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以及关心帮助困难群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不能普遍就学,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将会大打折扣,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国又将会出现一批新的文盲。专家们进一步指出,如今,进城务工农民及其子女已日益成为城市人口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就学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进城务工农民后代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关系到城市未来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和繁荣。因此针对北京市丰台区取缔打工子弟学校的情况,我们将运用社会学和人口学的有关知识,通过此次对有关情况的调查,旨在反映打工子弟的真实生活,反映下层民工和广大市民的呼声,为政府的有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并引发对适龄儿童受教育权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讨论主要集中在打工子弟学校办学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方面,而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打工子弟学校解散后流动人口子女去向。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全面关注。
二、 研究方法
1、 调查对象的选择:
我们的这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得定性的资料,同时结合收集定量资料。研究方法主要为质性法。我们选取了北京市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和师陶打工子弟学校,在有关人士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两校二年级到六年级的16名孩子作为样本,我们的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下表: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表
年级 性别 男生 女生 合计
一年级 0 0 0
二年级 1 2 3
三年级 2 2 4
四年级 2 1 3
五年级 3 2 5
六年级 1 0 1
合计 9 7 16
2、资料收集方法:
A、实地调查的准备工作:
① 搜寻相关的文献,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以及已有研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建立尝试性的一般结论以启发进一步的观察。
② 寻找筛选典型调查对象,设计非结构性或半结构性的访谈提纲。
③ 与调查对象进行正式的接触并与研究对象建立适当的关系。
B、深度访谈与个案研究:
依据非结构性的或半结构性的访谈设计对每一个典型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信息的重复收集,并对所收集信息加以分析、筛选和验证。根据观察、理论观点的发展不断完善研究设计和修正最初的结论。研究小组在2003年暑期进行了两次大型的调查,这两次调查我们采用了直接的半结构访谈的方式,使用了采访机、数码相机等采访专用仪器,同时调查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且在访谈前后邀请专业的督导老师进行跟踪指导,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调查成果。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全部的调查提纲资料及录音、摄像资料由调查员核实后进行详细整理,最后结合研究假设及研究内容加以分析。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作为对情况的了解阶段,我们在史柏年教授的指导下,由海淀区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李素梅老师的带领,于2003年7月7日下午驱车前往大兴区怡乐打工子弟学校调查,该校现任校长岳老师是原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我们受到了该校老师的热情接待,在同校长岳老师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原来有500多人,在解散后学生都已“去向不明”,现在仅有50余人来大兴的这所学校就读,而且这所学校也是危在旦夕,大兴区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标准要求得很高,否则就会加以取缔,但因为经费等原因,学校很难达到政府所要求的标准。岳老师还说,他希望所有“无校可归”的孩子们都能上条件相对优越的公立学校就读,但据他了解,这些孩子去公立学校的“几道槛”无法逾越:其一,公立学校要求这些孩子在所谓的“入学资格考试”中两门(语、数)都要达到90分以上,否则一律不会接受,但由于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来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基础都比较差,很少能达到此类要求。其二,进校就读需要家长必须出示一大批证件:暂住证、身份证、工作证……缺一不可,而且如果孩子在老家有监护人,一律不能就读,除非父母都在北京,如此刁难之下,校门难进;其三,如果孩子幸运的符合上述两个条件,那还不够,公立学校可能会像承诺的那样,免收赞助费让孩子花一般的钱入学,可以后的费用就开始不一般了,餐费每顿7元到10元不等(打工子弟学校仅为2元),每年冬夏分别为170和130元的校服费,各种活动的服装费应有尽有,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只好忍痛退学,另寻他路。最后岳老师还说,孩子的上学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受教育权的问题,还关系到社会转型时期的方方面面。在结束对岳老师的采访后,我们又前往丰台区瀛海镇,参观了被强行解散的原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由此开始了我们的正式的调查。
关于辍学在家的调查
2003年8月30日,我们调查小组来到了北京市丰台区师陶小学,今年5月,央视《今日说法》已经在这里作了两期节目,因而当地的居民还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一位姓张的女士满面焦急的找到了我们,把我们的调查员请到家里,和我们说起了她家的情况。
调查员:张阿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家里的情况吗?
张女士:我们家有三口人,是98年的时候从安徽过来的,这几年一直在这儿(丰台五里店)卖水果,生活过得很困难。我和黄凯他爸每月只能挣不到一千块钱,什么都不够用。
调查员:那黄凯他的学校(师陶小学)解散之后,您有没有给他找过其他的学校,比如说附近的哪所公办学校或者是私立学校呢?
张女士:我们小孩从非典时期学校停课就一直在家,后来听说学校解散了,我就一直为他上学的事儿着急,找是当然找过,可是咱这附近没啥学校了,上别的区上学又不放心,我和他爸又没时间接他,孩子刚11啊,哪放得下心啊 。
调查员:那您家附近一所学校都没有了么?
张女士:有一所“阳光红”学校,据说也是打工子弟学校,租住的是贵族学校校园(私立学校),本来原来说好一年的学费是600,可是后来我带孩子去他们又说至少收800,我觉得他们太不讲信誉了,态度又不好。后来说着说着他们干脆连我们家孩子都不要了,真是家“黑校”!(张阿姨说完,一脸的凄苦)
调查员:您有没有试过把孩子送到公办学校呢?
张女士:怎么没有啊,我去了大井小学四、五次,人家都不收,也不知道为啥,就好像我们的孩子少了什么似
的,我又急又气,可也啥子办法都没有!
(调查员将目光转向站在角落里的黄凯,那孩子睁着一双大眼睛,默默的看着我们。)
调查员:黄凯,你还想不想再上学了?
黄 凯:(声音很大)想!!
张女士:这孩子上六年级,原来学习还不错,人家的孩子明天都开学了,我的孩子还没有着落,我都快急死了。人家都要欢天喜地上学去了,我的孩子可咋办啊。(焦急得落下泪水)
…………
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一次又一次被张女士焦急的倾诉所打断,当我们问到打工子弟学校的解散和国家所倡导的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有矛盾时,她的情绪显得特别激动,“当然矛盾啊,国家说不上学都不行,我的孩子现在没学上,这能不矛盾吗?”张女士希望孩子今后的学历越高越好,也比较满意孩子原来就读的师陶小学。截止到目前,我们通过电话了解,小黄凯还一直失学在家。那么我们 《《他们的明天在哪里——对北京市丰台区打工子弟学校解散后学生去向的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