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苗条文化看待女性权利问题
使自身符合男性的审美价值观念。因为这种商品的消费群是男性社会,它有无价值是以男性的思想观点为指导的,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女性都只能是按照男性来约束自己、美化自己,而她们的尊严在对自身形象的否定和对自身需求的忽略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2.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人在具有自然属性的同时,也要求绝对遵循其中的社会属性。这是人类生活、生存的“游戏规则”。
3.人的社会属性要求人的一切行为、语言都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才不至于被排斥在社会群体之外。在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要获取大众的认可,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审美标准,此种审美标准又往往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审美观点为导向。在社会中,男性无疑是掌握社会经济命脉的主要群体,整个社会的审美价值趋向,基本上是随着男性审美观点的变化而变化,而他们的审美观点,又往往是从纯男性化的视角出发的。
4.从社会角色定位来看,男女性别角色定位来说,两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了无数次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如女子应该温顺、体贴,男子须自主、好胜。这些固定观念不仅成为社会对两性的不同角色期待,也逐步内化为两性的自我角色定位。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男性与女性的价值被绝对地划分开来,男性具有优越性与支配性,而在社会生活中,支配权就是个体地位和身份的重要反映,很明显,受支配者的地位低于支配者。
5.从社会历史文化来看,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的发展,在男性社会文化中形成了深厚的底蕴,而这种底蕴是一时难以消除的。因为一旦消除,那么整个社会也就不存在了。在这一层深厚的社会文化当中,女性始终是作为一个男性的附属品,决定了女性在社会的自我意识的浅薄,决定了女性生活天地的狭小。
中国女性文化伴随着中国漫长的父权封建制社会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形成,形成了一种可谓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这个内涵中,“性别/位置/角色/属性”是一串重要的文化识别符号。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中间任何一个符号的出现,同时也意味着其余符号意义的同在。在实际运用上,它们成了可相互取代的指称。假设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个“女性”的,那么,她就被社会意识“意识”了自己这一生所处的“阴”的位置。而阴位,即“坤位”,早在中国上古时代的 卜筑之书《易经》里,这种位置的属性便已被规定好了:“坤,顺也。”①顺,即顺从。之所以要“顺从”,是因为这个位置的“卑”,阳为天处上而尊,阴为地处下而卑,“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②这是中国数千年以来至今仍盘踞在广大国民意识深处之“男尊女卑”观念的显在。同时,她的角色分配业已注定:主内,做一个媳妇、妻子与母亲。在这之前,她必须在娘家(女儿期)接受一整套的妇德教育,为着将来扮演好这些角色而精心准备。
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做为女性,她们最高的人生价值、美德规范是做一个孝妇、贤妻与良母。
希望和建议
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社会形态,这包括建立两性间的和谐发展,而和谐发展只能是在社会个体的尊严、平等、独立、自由和自我全面、充分的发展。要寻求他们之间的和谐发展,不仅要求女性本身改变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女性地位和形象,而且在拥有物质生活上的自由和独立,还应从精神世界摆脱直根于思想内部的自卑、依赖情绪和男性意识形态的桎梏。同时,从社会上认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作为女性的对立面--男性,应该在如同女性的同时,给女性以更多的自由空间。
给她们多一点自由,少一点约束;多一点自然,少一点造作。她们会更美丽。
“健康是美,健康是福”。
参考书目:1.《社会科学研究》,2002第五期;
2.《生活与美学》,车儿尼雪夫斯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7;
3. 《女性 : 生命的历程》,(法)克洛笛·勒帕日(Claudie Lepage),(法)芳淑·帕热(Fanchon Pages)著 ;刘京等译,呼和浩特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 ;
4. 《国际文化思潮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课题组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067.html
2.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人在具有自然属性的同时,也要求绝对遵循其中的社会属性。这是人类生活、生存的“游戏规则”。
3.人的社会属性要求人的一切行为、语言都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才不至于被排斥在社会群体之外。在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要获取大众的认可,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审美标准,此种审美标准又往往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审美观点为导向。在社会中,男性无疑是掌握社会经济命脉的主要群体,整个社会的审美价值趋向,基本上是随着男性审美观点的变化而变化,而他们的审美观点,又往往是从纯男性化的视角出发的。
4.从社会角色定位来看,男女性别角色定位来说,两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了无数次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如女子应该温顺、体贴,男子须自主、好胜。这些固定观念不仅成为社会对两性的不同角色期待,也逐步内化为两性的自我角色定位。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男性与女性的价值被绝对地划分开来,男性具有优越性与支配性,而在社会生活中,支配权就是个体地位和身份的重要反映,很明显,受支配者的地位低于支配者。
5.从社会历史文化来看,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的发展,在男性社会文化中形成了深厚的底蕴,而这种底蕴是一时难以消除的。因为一旦消除,那么整个社会也就不存在了。在这一层深厚的社会文化当中,女性始终是作为一个男性的附属品,决定了女性在社会的自我意识的浅薄,决定了女性生活天地的狭小。
中国女性文化伴随着中国漫长的父权封建制社会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形成,形成了一种可谓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这个内涵中,“性别/位置/角色/属性”是一串重要的文化识别符号。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中间任何一个符号的出现,同时也意味着其余符号意义的同在。在实际运用上,它们成了可相互取代的指称。假设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个“女性”的,那么,她就被社会意识“意识”了自己这一生所处的“阴”的位置。而阴位,即“坤位”,早在中国上古时代的 卜筑之书《易经》里,这种位置的属性便已被规定好了:“坤,顺也。”①顺,即顺从。之所以要“顺从”,是因为这个位置的“卑”,阳为天处上而尊,阴为地处下而卑,“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②这是中国数千年以来至今仍盘踞在广大国民意识深处之“男尊女卑”观念的显在。同时,她的角色分配业已注定:主内,做一个媳妇、妻子与母亲。在这之前,她必须在娘家(女儿期)接受一整套的妇德教育,为着将来扮演好这些角色而精心准备。
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做为女性,她们最高的人生价值、美德规范是做一个孝妇、贤妻与良母。
希望和建议
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社会形态,这包括建立两性间的和谐发展,而和谐发展只能是在社会个体的尊严、平等、独立、自由和自我全面、充分的发展。要寻求他们之间的和谐发展,不仅要求女性本身改变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女性地位和形象,而且在拥有物质生活上的自由和独立,还应从精神世界摆脱直根于思想内部的自卑、依赖情绪和男性意识形态的桎梏。同时,从社会上认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作为女性的对立面--男性,应该在如同女性的同时,给女性以更多的自由空间。
给她们多一点自由,少一点约束;多一点自然,少一点造作。她们会更美丽。
“健康是美,健康是福”。
参考书目:1.《社会科学研究》,2002第五期;
2.《生活与美学》,车儿尼雪夫斯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7;
3. 《女性 : 生命的历程》,(法)克洛笛·勒帕日(Claudie Lepage),(法)芳淑·帕热(Fanchon Pages)著 ;刘京等译,呼和浩特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 ;
4. 《国际文化思潮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课题组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从女性苗条文化看待女性权利问题(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