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欧美的佛教研究
界并驾齐驱,为现代美国在东方学领域居于领先的地位打下了基础。亨利.克拉克.瓦伦(HenryClarkeWarren)1854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童年时因从马车上摔下而终身残废。长大后曾致力于柏拉图和康德哲学的研究,后来又对佛教哲学有兴趣,精通佛典,从事比较研究。一生将其大部财产捐给了巴利圣典会,资助出版事业。1899年1月3日去世。耶鲁大学的埃杰顿编辑了《佛教混合梵语:文法与辞典》,哈特编写了《梵语速成学习法》。史达尔对佛教因明学,兰卡斯特对耆那教、印度佛教、中国佛教都有精到的研究,近年来又致于电子版大藏经的录入。A·K·纳拉因曾任联合国世界佛教研究会秘书长,与世界佛教学者相熟,重点是研究中亚丝绸之路的佛教,曾经培养了数名华人博士。玲木大拙则在美国发表了多篇禅宗与禅学的文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50-60年代,禅宗研究在世界风靡一时,渗透到哲学、文艺、音乐、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各个研究领域。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是亚米斯的《禅与美国思想》(1962)、杜姆林的《现代世界佛教》(1960)、卡普洛的《禅门三柱》、福洛姆的《心理分析与佛教禅学》和《爱的艺术》、格雷厄姆的《天主教禅》(1963)等。美国的禅宗披上了新大陆的形式,有所谓的颓废禅、杂烩禅、方禅和禅外禅等,此外,为了配合美国对东南亚的侵略,学术界还大力开展了对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佛教现状调查研究工作。普林斯顿大学组织出版了一套专门研究东南亚、南亚诸国与宗教关系的丛书。哈佛大学世界研究中心威尔奇发表了三部关于中国佛教的著作:《1900年至1950年中国佛教的实践》(1967)、《中国佛教的复兴》(1968)、《毛泽东统治下的佛教》(1972)。此外还发表了《对中国佛教的重新解释》、《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佛教》等文。卡胡帕卡纳和赖特等人对大乘佛教的研究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中观学和中国佛教史上的表现。日裔学者北川是美国宗教学界的知名人士,他对佛教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发表过《佛教与僧伽》、《今日台湾佛教》等。50年代以后,在美国的华裔学者表现突出,陈观胜、巴宙等人。由于他们对祖国传统宗教文化有深深地了解,又懂得西方的文化,在推进中西宗教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受到了人们的尊敬,有些人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学者的行列。陈观胜的佛教史有名著作是《佛教的中国转化》(TheChineseTransformationofBuddhism)。巴宙曾经留学斯里兰卡,到美国后对南北两传佛教作了比较研究。曾将南传的经典《弥兰陀王问经》校订后译成中文出版。
此外,在美国有很多华人佛教徒,他们对学术研究也倾其全力。1970年沈家祯创"世界宗教研究院",其图书馆被认为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越2年建"菩提精舍",该组织主要为研究佛学的人提供方便,具有学术性。1975年台湾名僧圣严法师在纽约建立了"中华佛教文化馆",下设"三学研究院"和"禅中心",发行《禅道通讯》和《禅杂志》刊物。净海和永惺法师在休士敦建"德州佛教会",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人洛克维尔两次到西藏探险,回国后写作了《喇嘛之国》、(1891)《西藏》(1891)、《释迦牟尼传》(1907)、《拉萨的达赖喇嘛及其与清朝的关系》(1910)等书。继之有尼达姆编辑的《耶鲁大学所藏的西藏文资料》(1960)、《西藏文物》(1960)等。霍浦金斯的《西藏佛教实践与理论》。韦曼是治藏传佛教最有成就之人。他撰写的重要作品有《佛教的创始与怛特罗传统》(1962)、《佛教怛特罗中的女性活力的象征主义》(1962)、《佛教与佛教混合梵语中的梵语》(1965)、《克珠杰的佛教怛特罗原理》(1968)、《佛教怛特罗的早期历史文献》(1968)、《佛教中观派的贡献》(1969)、《佛教怛特罗:对印度--西藏密教的解释》(1973)、《教义之争与桑耶寺的辩论》和《密教》等。鲁埃格的《关于西藏和佛教研究的一个新贡献》(1962)、《觉囊派:佛教本体论者的一派(1963)》、《关于印度和西藏佛教与"宗教基质"的报告》(1964)、《布顿法师传》(1966)、《关于西藏和蒙古宗教的最新研究》(1975)。埃克沃尔的《西藏的宗教习俗》(1964)、《西藏佛教的实践与典礼》。1958年蒙古僧人旺格格西在新泽西建立的第一座藏传佛寺。旺格曾在拉萨取得过格西的学位,1955年抵美,以讲授蒙、藏文为生。寺院建立后不久,吸收了几位从印度来的喇嘛,香火逐渐兴旺。到70年代初,又新建美国佛学研究所,1973年翻译出版了迦当派和格鲁派的教义集成。旺格主要承继格鲁派学说,所以有人称他为美国格鲁派的开山祖师。宁玛坐禅中心是土尔库于1969年在加州贝克莱分校建立的一个宁玛派佛教的组织。土尔库熟悉密法,精研教义,吸引了一些人,又陆续开办了宁玛佛学院、佛法出版社、宁玛乡下中心、甘珠尔与丹珠尔印经计划等组织,介绍了西藏的传统佛教文化。在美国凡是与东方语言文化相联系的大学和研究所,都与佛教的研究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像哈佛大学宗教系、耶鲁大学远东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威斯康星大学南亚系、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等都有研究佛教的学者。著名学术刊物有《世界佛教研究会会刊》、《东西方哲学》、《中西部佛法》、《宗教》、《美国东方学会会刊》、《美国人类学者》、《金莲》等。
七、其它国家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国家外,佛教研究在整个欧洲都有分布。17世纪中叶,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鄂本笃和安东尼奥·德·安夺德等人从印度进入西藏阿里古格布尔王朝的札布让,受到了古格王的热忱欢迎,并得到国王的恩准,修建了一座教堂。不久,奥地利耶稣会会士白乃心和比利时传教士吴尔铎也进入西藏,而且是第一批到达拉萨的欧洲人。他们记述了藏传佛教的情况,特别是记录了活佛转世的情况。不过,对藏传佛教最早进行研究的是匈牙利学者乔玛,他曾经学过医学、神学、哲学和地理学。1823年他到了拉达克(列城)的羊拉寺、以后又到普达拉克寺和阿里的卡诺姆寺等寺庙住了8年,1831年离开。乔玛是第一个接触藏文大藏经的欧洲人,他撰文介绍了西藏和藏文佛经,于1834年出版了《藏英辞典》和《藏文文法》,1837年发表了《对甘珠尔的分析和丹珠尔内容要略》一文,奠定了西方以精研经文为基础的佛教学,所以他被为欧洲学者称为"西藏学的开山祖师"。1855年丹麦学者福斯博尔第一次将《法句经》译成拉丁文,以后又将《本生经》译出6卷,对欧洲的佛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以后福斯博尔又和他人一起编纂了《巴利语辞典》。特伦克内尔和亨德里克森在丹麦皇家学院的支持下再一次编辑了《精密巴利语辞典》。哈尔对西藏的语言--象雄语的研究处在世界领先水平。1895年荷兰的柯恩将《妙法莲华经》译成英文,后来又撰写了《印度佛教手册》、《印度佛教史》等书,他是欧洲研究大乘佛教的先驱。许理和出版了《佛教征服中国》巨著,从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了中国魏晋南北朝进期的佛教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不仅意味着某种宗教观念的传播,而且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修行团体即僧伽(Sangha)的传入",此书已经译成中文版。现在乌特莱希特大学的维特则对法称和印度哲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在藏传佛教方面则有狄雍,他撰写了《米拉日巴传》,对《辨中边论》也有自己的看法。奥地利的著名学者是弗劳瓦尔纳,他以研究佛教逻辑和哲学中重点,撰写了《原始毗奈耶与佛典的起源》,创办了《维也纳南亚东南亚学刊》。其弟子斯泰因克尔内尔继承乃师的衣钵,专于法称的哲学。内贝斯基对西藏的文献和民俗有深入的研究,发表的著述有《对西藏造像的一个贡献》和《维也纳人类学博物馆藏文木刻本和手抄本书籍》等。此外,瑞典的施密特和巫尔风等人对藏传佛教也有很好的研究,特别是在藏传佛教的理论上表现了特色。此外,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些从事佛教研究的学者。如加拿大的华裔学者冉云华对中国禅宗有很多的研究。澳大利亚的狄雍对世界的佛教研究评论非常有名,许多学者对他"又敬又畏"。
20世纪欧洲的东方学发展很快,佛教 《20世纪欧美的佛教研究(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080.html
此外,在美国有很多华人佛教徒,他们对学术研究也倾其全力。1970年沈家祯创"世界宗教研究院",其图书馆被认为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越2年建"菩提精舍",该组织主要为研究佛学的人提供方便,具有学术性。1975年台湾名僧圣严法师在纽约建立了"中华佛教文化馆",下设"三学研究院"和"禅中心",发行《禅道通讯》和《禅杂志》刊物。净海和永惺法师在休士敦建"德州佛教会",讲
授佛学。在美国学术界也出现了一批专治中国佛教的学者,汉传佛教成为美国佛教的一支重要力量。?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人洛克维尔两次到西藏探险,回国后写作了《喇嘛之国》、(1891)《西藏》(1891)、《释迦牟尼传》(1907)、《拉萨的达赖喇嘛及其与清朝的关系》(1910)等书。继之有尼达姆编辑的《耶鲁大学所藏的西藏文资料》(1960)、《西藏文物》(1960)等。霍浦金斯的《西藏佛教实践与理论》。韦曼是治藏传佛教最有成就之人。他撰写的重要作品有《佛教的创始与怛特罗传统》(1962)、《佛教怛特罗中的女性活力的象征主义》(1962)、《佛教与佛教混合梵语中的梵语》(1965)、《克珠杰的佛教怛特罗原理》(1968)、《佛教怛特罗的早期历史文献》(1968)、《佛教中观派的贡献》(1969)、《佛教怛特罗:对印度--西藏密教的解释》(1973)、《教义之争与桑耶寺的辩论》和《密教》等。鲁埃格的《关于西藏和佛教研究的一个新贡献》(1962)、《觉囊派:佛教本体论者的一派(1963)》、《关于印度和西藏佛教与"宗教基质"的报告》(1964)、《布顿法师传》(1966)、《关于西藏和蒙古宗教的最新研究》(1975)。埃克沃尔的《西藏的宗教习俗》(1964)、《西藏佛教的实践与典礼》。1958年蒙古僧人旺格格西在新泽西建立的第一座藏传佛寺。旺格曾在拉萨取得过格西的学位,1955年抵美,以讲授蒙、藏文为生。寺院建立后不久,吸收了几位从印度来的喇嘛,香火逐渐兴旺。到70年代初,又新建美国佛学研究所,1973年翻译出版了迦当派和格鲁派的教义集成。旺格主要承继格鲁派学说,所以有人称他为美国格鲁派的开山祖师。宁玛坐禅中心是土尔库于1969年在加州贝克莱分校建立的一个宁玛派佛教的组织。土尔库熟悉密法,精研教义,吸引了一些人,又陆续开办了宁玛佛学院、佛法出版社、宁玛乡下中心、甘珠尔与丹珠尔印经计划等组织,介绍了西藏的传统佛教文化。在美国凡是与东方语言文化相联系的大学和研究所,都与佛教的研究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像哈佛大学宗教系、耶鲁大学远东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威斯康星大学南亚系、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等都有研究佛教的学者。著名学术刊物有《世界佛教研究会会刊》、《东西方哲学》、《中西部佛法》、《宗教》、《美国东方学会会刊》、《美国人类学者》、《金莲》等。
七、其它国家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国家外,佛教研究在整个欧洲都有分布。17世纪中叶,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鄂本笃和安东尼奥·德·安夺德等人从印度进入西藏阿里古格布尔王朝的札布让,受到了古格王的热忱欢迎,并得到国王的恩准,修建了一座教堂。不久,奥地利耶稣会会士白乃心和比利时传教士吴尔铎也进入西藏,而且是第一批到达拉萨的欧洲人。他们记述了藏传佛教的情况,特别是记录了活佛转世的情况。不过,对藏传佛教最早进行研究的是匈牙利学者乔玛,他曾经学过医学、神学、哲学和地理学。1823年他到了拉达克(列城)的羊拉寺、以后又到普达拉克寺和阿里的卡诺姆寺等寺庙住了8年,1831年离开。乔玛是第一个接触藏文大藏经的欧洲人,他撰文介绍了西藏和藏文佛经,于1834年出版了《藏英辞典》和《藏文文法》,1837年发表了《对甘珠尔的分析和丹珠尔内容要略》一文,奠定了西方以精研经文为基础的佛教学,所以他被为欧洲学者称为"西藏学的开山祖师"。1855年丹麦学者福斯博尔第一次将《法句经》译成拉丁文,以后又将《本生经》译出6卷,对欧洲的佛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以后福斯博尔又和他人一起编纂了《巴利语辞典》。特伦克内尔和亨德里克森在丹麦皇家学院的支持下再一次编辑了《精密巴利语辞典》。哈尔对西藏的语言--象雄语的研究处在世界领先水平。1895年荷兰的柯恩将《妙法莲华经》译成英文,后来又撰写了《印度佛教手册》、《印度佛教史》等书,他是欧洲研究大乘佛教的先驱。许理和出版了《佛教征服中国》巨著,从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了中国魏晋南北朝进期的佛教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不仅意味着某种宗教观念的传播,而且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修行团体即僧伽(Sangha)的传入",此书已经译成中文版。现在乌特莱希特大学的维特则对法称和印度哲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在藏传佛教方面则有狄雍,他撰写了《米拉日巴传》,对《辨中边论》也有自己的看法。奥地利的著名学者是弗劳瓦尔纳,他以研究佛教逻辑和哲学中重点,撰写了《原始毗奈耶与佛典的起源》,创办了《维也纳南亚东南亚学刊》。其弟子斯泰因克尔内尔继承乃师的衣钵,专于法称的哲学。内贝斯基对西藏的文献和民俗有深入的研究,发表的著述有《对西藏造像的一个贡献》和《维也纳人类学博物馆藏文木刻本和手抄本书籍》等。此外,瑞典的施密特和巫尔风等人对藏传佛教也有很好的研究,特别是在藏传佛教的理论上表现了特色。此外,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些从事佛教研究的学者。如加拿大的华裔学者冉云华对中国禅宗有很多的研究。澳大利亚的狄雍对世界的佛教研究评论非常有名,许多学者对他"又敬又畏"。
20世纪欧洲的东方学发展很快,佛教 《20世纪欧美的佛教研究(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