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匮乏概念
出他的行动的意义,尽管他也获得了局部意义上的成功,但他所追求的目的在总体上总是遭遇失败。人每天经由自己的手创造历史,却不能在他的时代中认出自己。
人类能否消除异化和恢复人的本性呢?在萨特那里只能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萨特承认消除异化的努力,即人的实践的总体化甚至革命,但却不相信它对于历史具有终极意义。在他看来,异化——暴力——革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过程。这就是说,个体的人在匮乏的环境中首先失去人性,然后又起来反抗,以求恢复人性,因而他们组织革命。但是革命一旦被组织起来,就会被制度化而重新陷入分散状态和惰性状态,以致丧失人的意志。这样一来,革命也就失去了原来应有的意义。所以,革命不可能消除异化,相反,只能导致新的异化。实际上,萨特把组织起来的革命本身也看作是一种异化了。
萨特一度认为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具人情味的马克思主义,是与马克思本人思想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但是,通过上述的考察,我们发现,萨特的这个马克思主义体系却是建立在匮乏概念的基础上的,根据这个思想体系来理解历史与人的存在时,就必然会陷入历史悲观主义的泥淖之中。因为,既然匮乏是人与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永远无法摆脱的“魔障”,那么,人就必须处在同匮乏进行永无终期的斗争中,同样,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就不会具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人们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斗争,至多也只是一种对那些从匮乏中派生出来的统治力量的抗议,这种抗议有时造成了改朝换代,人们就误以为这是社会革命,实际上,面对匮乏,人们从来也未真正实现过革命,将来也不会有真正的革命。所以,从萨特在法国“五月风暴”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萨特是热衷于抗议活动的,但却并不对这种抗议活动的积极历史意义寄予希望。
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的小资产阶级悲观主义思潮。他从匮乏概念开始研究人的需要,但却背离了唯物主义;他研究了人的劳动,但却把劳动看作是与人的本质无关的活动;他谈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却看不到历史是在进步着的;他对人的异化感到沮丧,但却找不到人类摆脱异化的出路…… 总之,萨特的匮乏概念是从属于他的抽象人本主义哲学的,在他那里,我们看到的只是受匮乏支配的抽象的人,无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都是人反对匮乏的斗争,或由于匮乏引起的人与人的斗争,他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历史上经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一方面是穷奢极欲,另一方面却存在着饥馁和饿殍。也就是说,萨特虽然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并不懂得是由于私有制度造成了匮乏,而不是匮乏造成了人与人的全面敌对关系,所以萨特从匮乏概念引发出的关于人和历史的结论都是错误的。
注:
[1],[2],[3],[5],[6],[7],[8],[9],[10],[11],[12],[13],[14],[15],[16],
[17] 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伦敦 1976 年版,第 128 页 , 第 147 页 , 第 147 页 ,
第 147 页 , 第 113 页 , 第 131 页 , 第 137 页 , 第 125 页 , 第 127 页 , 第 123 页 , 第 183 页 ,
第 151 页 ,
第 736 页 , 第 128 页 , 第 129 页 , 第 130 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087.html
人类能否消除异化和恢复人的本性呢?在萨特那里只能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萨特承认消除异化的努力,即人的实践的总体化甚至革命,但却不相信它对于历史具有终极意义。在他看来,异化——暴力——革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过程。这就是说,个体的人在匮乏的环境中首先失去人性,然后又起来反抗,以求恢复人性,因而他们组织革命。但是革命一旦被组织起来,就会被制度化而重新陷入分散状态和惰性状态,以致丧失人的意志。这样一来,革命也就失去了原来应有的意义。所以,革命不可能消除异化,相反,只能导致新的异化。实际上,萨特把组织起来的革命本身也看作是一种异化了。
萨特一度认为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具人情味的马克思主义,是与马克思本人思想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但是,通过上述的考察,我们发现,萨特的这个马克思主义体系却是建立在匮乏概念的基础上的,根据这个思想体系来理解历史与人的存在时,就必然会陷入历史悲观主义的泥淖之中。因为,既然匮乏是人与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永远无法摆脱的“魔障”,那么,人就必须处在同匮乏进行永无终期的斗争中,同样,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就不会具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人们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斗争,至多也只是一种对那些从匮乏中派生出来的统治力量的抗议,这种抗议有时造成了改朝换代,人们就误以为这是社会革命,实际上,面对匮乏,人们从来也未真正实现过革命,将来也不会有真正的革命。所以,从萨特在法国“五月风暴”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萨特是热衷于抗议活动的,但却并不对这种抗议活动的积极历史意义寄予希望。
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的小资产阶级悲观主义思潮。他从匮乏概念开始研究人的需要,但却背离了唯物主义;他研究了人的劳动,但却把劳动看作是与人的本质无关的活动;他谈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却看不到历史是在进步着的;他对人的异化感到沮丧,但却找不到人类摆脱异化的出路…… 总之,萨特的匮乏概念是从属于他的抽象人本主义哲学的,在他那里,我们看到的只是受匮乏支配的抽象的人,无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都是人反对匮乏的斗争,或由于匮乏引起的人与人的斗争,他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历史上经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一方面是穷奢极欲,另一方面却存在着饥馁和饿殍。也就是说,萨特虽然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并不懂得是由于私有制度造成了匮乏,而不是匮乏造成了人与人的全面敌对关系,所以萨特从匮乏概念引发出的关于人和历史的结论都是错误的。
注:
[1],[2],[3],[5],[6],[7],[8],[9],[10],[11],[12],[13],[14],[15],[16],
[17] 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伦敦 1976 年版,第 128 页 , 第 147 页 , 第 147 页 ,
第 147 页 , 第 113 页 , 第 131 页 , 第 137 页 , 第 125 页 , 第 127 页 , 第 123 页 , 第 183 页 ,
第 151 页 ,
第 736 页 , 第 128 页 , 第 129 页 , 第 130 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匮乏概念(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