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制转轨的动态过程
于维持庞大政府)"税费捐贿"减少而使d减小,从而也使非国有部门对国有部门的收入转移减少,即使d减小;
所有这些改革,都起到减轻非国有部门"收入转移负担"的作用,起到减少对国有部门补贴即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使经济的体制结构(J)向更有效率的方向转化。这是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得以持续增长、在增长中平和地、痛苦较小地完成体制转轨的根本保证。
由此可以推论:判断经济是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否持续增长――或者它的反命题――经济是
就目前情况来看,最近一两年d值可能增大。这是因为,在宏观经济处于低谷时,国有部门财务状况更加困难,各种收入与支出都具有刚性,因此一方面社会对它的补贴可能有所加大,同时不变的补贴,对于较低的平均增长率来说,也会加重非国有部门的负担,从而使J值有所增大。这说明整个经济的风险有所加大,并会影响近期的增长(gn会因d的增大而下降)。
但是,就目前J值的变动情况来看,仍然在趋于缩小。只要目前改革的势头继续保持下去,同时通过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消除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3-5年),中国经济尚不会因体制结构的恶化而出现危机或崩溃,经济增长还会持续下去。
至于长期经济的可持续性,从体制方面来说,则取决于本文中所涉及的各方面改革能否及时地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樊 纲,1996,《中国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 1998,《地方"乱收费"的治理与地方财政民主制》,1998,国民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
---,1999,《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
黄益平,1997,《制度转型与长期增长》,《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李 实,1997, 《中国经济转轨中劳动力流动模型》,《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林青松、杜鹰(主编),1997, 《中国工业改革与效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比较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吴晓灵(主编),1997,《中国国有经济债务重组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1997,《现实的选择-国有小企业改革实践的初步总结》,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
Byrd, William A., & Lin, Qingsong (1990), "China's Rural Industry: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AN, Gang (1994), "Incremental changes and dual-track transition: understanding the case of China", Economic Policy, Great Britain, December.
FAN, Gang, and Wing T. Woo, 1996, "State Enterprise Reform as a Source of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The Case of China," (Fan and Woo) Asian Economic Journal, Vol 10 No. 3. November 1996, pp207-224
Sach, Jeffrey and Wing Thye Woo (1994), "Structural Factors in the Economic Reforms of China,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Economic Policy, April.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105.html
所有这些改革,都起到减轻非国有部门"收入转移负担"的作用,起到减少对国有部门补贴即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使经济的体制结构(J)向更有效率的方向转化。这是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得以持续增长、在增长中平和地、痛苦较小地完成体制转轨的根本保证。
由此可以推论:判断经济是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否持续增长――或者它的反命题――经济是
否会在不久的将来陷入危机、增长停顿下来,就要密切注视体制结构J的变动速率,以及决定它的各主要经济变量的变动情况。
就目前情况来看,最近一两年d值可能增大。这是因为,在宏观经济处于低谷时,国有部门财务状况更加困难,各种收入与支出都具有刚性,因此一方面社会对它的补贴可能有所加大,同时不变的补贴,对于较低的平均增长率来说,也会加重非国有部门的负担,从而使J值有所增大。这说明整个经济的风险有所加大,并会影响近期的增长(gn会因d的增大而下降)。
但是,就目前J值的变动情况来看,仍然在趋于缩小。只要目前改革的势头继续保持下去,同时通过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消除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3-5年),中国经济尚不会因体制结构的恶化而出现危机或崩溃,经济增长还会持续下去。
至于长期经济的可持续性,从体制方面来说,则取决于本文中所涉及的各方面改革能否及时地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樊 纲,1996,《中国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 1998,《地方"乱收费"的治理与地方财政民主制》,1998,国民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
---,1999,《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
黄益平,1997,《制度转型与长期增长》,《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李 实,1997, 《中国经济转轨中劳动力流动模型》,《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林青松、杜鹰(主编),1997, 《中国工业改革与效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比较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吴晓灵(主编),1997,《中国国有经济债务重组研究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1997,《现实的选择-国有小企业改革实践的初步总结》,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
Byrd, William A., & Lin, Qingsong (1990), "China's Rural Industry: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AN, Gang (1994), "Incremental changes and dual-track transition: understanding the case of China", Economic Policy, Great Britain, December.
FAN, Gang, and Wing T. Woo, 1996, "State Enterprise Reform as a Source of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The Case of China," (Fan and Woo) Asian Economic Journal, Vol 10 No. 3. November 1996, pp207-224
Sach, Jeffrey and Wing Thye Woo (1994), "Structural Factors in the Economic Reforms of China,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Economic Policy, April.
《论体制转轨的动态过程(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