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社工论文 >> 正文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


根于本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概念性框架和方法论。”(刘梦,2001:28)但目前,这样的工作还没有引起本土社会工作者的重视,也没有人去很好的反思我国本土性的社会工作,以便可以从中发展出一套适合我们中国社会工作的概念体系、理论方法和具体方案。王思斌教授曾提出过亲友互济系统及其群体力量投入的本土性社工方案和方法,但并引起大家认真关注这一问题。
刘梦教授的主张可以称的上是对梁先生的乡村建设运动实践的本土特色给予了一个的高度概括。这一点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启示我们,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应立足本土,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解决中国社会救助问题的方案和方法,而不能机械盲目地引进或照搬西方的社会工作方法。

结语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社会工作本土化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此外,香港和台湾地区已基本完成了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的本土化过程,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借鉴的局限性。理解在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文化、体制和心理背景等因素,是能否成功创建符合中国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模式的关键。回首梁先生的实践,他的那种崇高的理念,对组织农民自觉的热情,和对立足本土来解决社会需求的坚定决心,那种教育者与实践者高度统一的精神无不震撼着每一个社会工作者激动的心弦。

参考文献:
艾恺,1996,《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王宗昱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梁漱溟,1933,《村学乡学须知》,山东邹平书店。
梁漱溟,1989,《梁漱溟全集(第一卷)》,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王思斌,2001,《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浙江学刊》第2期。
李洪涛,1996,《教学基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验园地》,《中国社会工作》第4期。
张昱,2004,《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上海社会工作发展过程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刘梦等,2001,《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分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第6期。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18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社工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