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情况总体上看供不应求,形势比较乐观。所以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导致考研竞争的加剧。考研大学毕业生在准备考研期间心理上会感到汲汲可危。其次,家庭的影响。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投注在子女身上的注意力更多,对子女的要求也更高。(7) 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出类拔萃。这种关注往往会给子女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再次,自我意识的膨胀。现代社会对自我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与此相对应,社会对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6)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欲望,而物质欲望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又激发了无休止的物质欲望。(6) 本科毕业生可以找到工作,但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在现今的社会中研究生可以比较轻松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致使许多毕业生不选择就业而选择考研。但是有时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高期望、高要求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取而代之的就可能是失望与低落。这种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带来了个人的心理抑郁,同时也造成了社会意识的薄弱。这些原因造成了考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压力的不适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分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复杂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恐惧、低落、自卑、焦急、焦虑、恍惚等这都是考试焦虑和考试抑郁的不良反应。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研究显示考试重要性程度的估计越突出其考试焦虑就越明显。(16) 所以激烈的考研竞争与考生的考研压力是息息相的。研究还显示学生的干扰认识与考试焦虑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认为自己面临的社会、学校、家庭、同学等方面的干扰越强烈,其考试焦虑的程度也就越强烈。从现在的情势来看,社会的压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就业压力逼迫着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这座独木桥。其次就是学校,很多学校为了自己的名誉也不断的给学生加压,从刚进大学就给学生灌输考研的理念。当然家庭教育的失误也是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无形中也给考研的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致使他们过度的紧张焦虑。还有一个考试焦虑的原因就是学习生活都在一起的同学的相互影响,同学之间情绪是会相互影响的。青年社会学中显示,青年是有从众行为倾向的,他们的情绪和生活会受周边的人的影响。(8) 考研的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如果有些人出现了考试焦虑,那么这种考试焦虑很有可能会在同学间蔓延开,所以这种后果是比较严重的。考研大学毕业生在准备考研期间每天都渴望成功而惧怕失败,考研的失败对个人是严重的打击与心理威胁,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关注给子女造成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
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冷坐立不安、头昏脑胀等。(2) 这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会使考生出现躯体化状况。考生在考研期间的躯体化状况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胸闷肩痛、消化不良、睡眠失调、免疫机能下降以及思想不集中、记忆减退等。(11) 这些状况并不是短时间的现象而是贯穿于整个考研期间的。在张智君和霍燕的研究中发现,考生考试期间最显著的躯体化就是睡眠状况差。由于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前要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复习所以他们要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考试,导致睡眠时间不足。其次就是考试期间的精神状态。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研期间心理上的焦虑、抑郁是造成他们心理不适、精神情绪差从而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之一。其次躯体化的不良表现就是消化系统紊乱。由于考试期间时间紧张,用餐时间不仅不规律而且还非常的紧迫导致学生吃饭不按时而且过于匆忙。同时再加上各种心理压力,许多考研大学毕业生会出现食欲不振或肠胃不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也是考研大学毕业生经常出现的躯体化症状。所以考研大学毕业生躯体化症状明显高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注意到考研大学毕业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但是从分析的结论可以得出人际敏感在考研大学毕业生中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以前的研究发现人际敏感是与羞耻感、自信心相关联的。(10) 缺乏自信是考研大学毕业生之所以会焦虑、抑郁的原因同时也是人际敏感的原因之一。考研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人际交往的敏感,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障碍。使原本就心理压力过大的考研大学毕业生无处述说自己的内心舒解压力,同时还会造成人际紧张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更加不利于考研大学毕业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对待考研?首先,考研大学毕业生要端正自己的考研态度积极复习考研,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强自信。消除消极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丰富课余生活,保持良好的身体精神状态。其次,父母要和子女要多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尊重子女的意愿。家庭还要为考研的子女做好后勤工作,全力支持他们。再次,学校要尽可能的为考研的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考研环境。最后,社会舆论应该报道一些正面积极的消息,而不是一味地吹鼓高学历,让用人单位盲目“人才高消费”,让毕业大学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这座独木桥,而是应该多建议一些正确的人才消费观念。国家也应该多关注一下这批未来建设祖国的生力军,给他们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关怀。
参考文献:
(1)向东、王希林、马弘编,“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发行,31-35页。
(2)张全和,“考试焦虑预防及治疗”。《社会心理学研究》,2002年第三期:9-10页。
(3)肖凌燕、邹泓,“二十世纪特质焦虑研究述评”,《社会心理学研究》2002年第2期:50-54页。
(4)宁小华,“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考研关系”,《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57-58页。
(5)章红,“把握大学毕业生心理特点提高思想教育工作实效”,《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26-27页。
(6)殷方敏,“忧郁症的社会心理分析”,《四川心理学》2002年第1期:32-35页。
(7)王欣、王岩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四川心理学》2000年第4期:344-345页。
(8)孔燕等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9)陈俊、张积家,“大学生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研究”,《心理学》2002年B4:50-53页。
(10)李波、钟杰、钱铭怡,“大学生社交
(11)乔建中、王云强,“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0期:704-706页。
(12)王永新、王松波、杨育林,“870名考生高考前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1期:799页。
(13)张弛、刘鹏,“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1期:779-780页。
(14)洪明、王洪礼,“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6期:735-736页。
(15)郑希付、高宏章,“考试焦虑认知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第26卷第1期:153-154页。
(16)张智军、霍燕,“大学生考期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心理学报》2001年33卷第2期:155-159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282.html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研究显示考试重要性程度的估计越突出其考试焦虑就越明显。(16) 所以激烈的考研竞争与考生的考研压力是息息相的。研究还显示学生的干扰认识与考试焦虑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认为自己面临的社会、学校、家庭、同学等方面的干扰越强烈,其考试焦虑的程度也就越强烈。从现在的情势来看,社会的压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就业压力逼迫着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这座独木桥。其次就是学校,很多学校为了自己的名誉也不断的给学生加压,从刚进大学就给学生灌输考研的理念。当然家庭教育的失误也是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无形中也给考研的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致使他们过度的紧张焦虑。还有一个考试焦虑的原因就是学习生活都在一起的同学的相互影响,同学之间情绪是会相互影响的。青年社会学中显示,青年是有从众行为倾向的,他们的情绪和生活会受周边的人的影响。(8) 考研的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如果有些人出现了考试焦虑,那么这种考试焦虑很有可能会在同学间蔓延开,所以这种后果是比较严重的。考研大学毕业生在准备考研期间每天都渴望成功而惧怕失败,考研的失败对个人是严重的打击与心理威胁,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关注给子女造成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
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冷坐立不安、头昏脑胀等。(2) 这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会使考生出现躯体化状况。考生在考研期间的躯体化状况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胸闷肩痛、消化不良、睡眠失调、免疫机能下降以及思想不集中、记忆减退等。(11) 这些状况并不是短时间的现象而是贯穿于整个考研期间的。在张智君和霍燕的研究中发现,考生考试期间最显著的躯体化就是睡眠状况差。由于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前要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复习所以他们要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考试,导致睡眠时间不足。其次就是考试期间的精神状态。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研期间心理上的焦虑、抑郁是造成他们心理不适、精神情绪差从而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之一。其次躯体化的不良表现就是消化系统紊乱。由于考试期间时间紧张,用餐时间不仅不规律而且还非常的紧迫导致学生吃饭不按时而且过于匆忙。同时再加上各种心理压力,许多考研大学毕业生会出现食欲不振或肠胃不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也是考研大学毕业生经常出现的躯体化症状。所以考研大学毕业生躯体化症状明显高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注意到考研大学毕业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但是从分析的结论可以得出人际敏感在考研大学毕业生中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以前的研究发现人际敏感是与羞耻感、自信心相关联的。(10) 缺乏自信是考研大学毕业生之所以会焦虑、抑郁的原因同时也是人际敏感的原因之一。考研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人际交往的敏感,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障碍。使原本就心理压力过大的考研大学毕业生无处述说自己的内心舒解压力,同时还会造成人际紧张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更加不利于考研大学毕业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对待考研?首先,考研大学毕业生要端正自己的考研态度积极复习考研,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强自信。消除消极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丰富课余生活,保持良好的身体精神状态。其次,父母要和子女要多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尊重子女的意愿。家庭还要为考研的子女做好后勤工作,全力支持他们。再次,学校要尽可能的为考研的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考研环境。最后,社会舆论应该报道一些正面积极的消息,而不是一味地吹鼓高学历,让用人单位盲目“人才高消费”,让毕业大学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这座独木桥,而是应该多建议一些正确的人才消费观念。国家也应该多关注一下这批未来建设祖国的生力军,给他们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关怀。
参考文献:
(1)向东、王希林、马弘编,“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发行,31-35页。
(2)张全和,“考试焦虑预防及治疗”。《社会心理学研究》,2002年第三期:9-10页。
(3)肖凌燕、邹泓,“二十世纪特质焦虑研究述评”,《社会心理学研究》2002年第2期:50-54页。
(4)宁小华,“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考研关系”,《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57-58页。
(5)章红,“把握大学毕业生心理特点提高思想教育工作实效”,《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26-27页。
(6)殷方敏,“忧郁症的社会心理分析”,《四川心理学》2002年第1期:32-35页。
(7)王欣、王岩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四川心理学》2000年第4期:344-345页。
(8)孔燕等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9)陈俊、张积家,“大学生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研究”,《心理学》2002年B4:50-53页。
(10)李波、钟杰、钱铭怡,“大学生社交
焦虑易感性回归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第17卷第2期:109-110页。
(11)乔建中、王云强,“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0期:704-706页。
(12)王永新、王松波、杨育林,“870名考生高考前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1期:799页。
(13)张弛、刘鹏,“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1期:779-780页。
(14)洪明、王洪礼,“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6期:735-736页。
(15)郑希付、高宏章,“考试焦虑认知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第26卷第1期:153-154页。
(16)张智军、霍燕,“大学生考期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心理学报》2001年33卷第2期:155-159页。
《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