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三个代表论文 >> 正文

对于“三个代表”内涵的理解


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两类,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精神文化,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江泽民同志所讲的“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的文化含义,我想主要是指精神文化。
  对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问题可能比先进生产力的问题还要重要。道理很清楚,先进文化内涵着时代精神,内涵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哲学和基本价值观念。在某种意义上讲,科学精神也许比科学知识更为重要。但现在许多愚昧迷信被当作信条,一些与道德相违背的东西却成为许多人的行为规范,一些正常的东西反而变得不可思议,以至于有些学者不得不提出“底线伦理”的问题。就像智利知识界领袖萨拉扎班达博士所说的那样:“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2](P3)要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其核心是发展教育,特别是大众性的普及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全民教育。
  现在,从统计数据上看,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反弹的现象,中小学辍学的现象仍然很多。不仅山区农村学生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即便在城镇,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愿意读书。不愿意读书,是实施全民教育的最大障碍。当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必要的约束,但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必须分析原因。这里肯定有社会的经济的以及观念方面的因素,但是在学校期间不愿意读书的原因是什么呢?到现在为止,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几乎都集中在课程内容:是因为学的东西没有用,是因为课业负担太重。那么我们削减一些知识课,再加上一些活动课,问题就解决了吗?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我们必须看到,在教育模式上,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仍然是很深的。封建传统教育的要害有两点:读书做官与严加管教。一个是功利性利诱,一个是棍棒式教育。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压抑以至摧残学生自主学习的天性和自由发展的个性。
  教育,其本意是引出、引导。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其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3](P409)可见,孟老先生是一位充满热情的教育家。每一个人天生都有教育的欲望,也都有受教育的欲望,这应当是教育的出发点。如果不注意到这一点,就会走向上面谈到的封建教育模式的两个弊端。许多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在小学或者中学都会有这样的作文题目:你长大以后干什么?从小立志似乎是很重要的。教育者一般说来希望孩子们有远大抱负,他们认为利益诱惑是增强学习动力的好方法,甚至会认为利益越大诱惑力越强,则学习动力越大,于是帮助孩子建立不切实际的理想。可是教育者心理可能也明白,那些“远大理想”真能实现的是微乎其微的。在这个时候,他们恰恰忘记了,人的痛苦往往产生于他认为应当得到而没有得到,产生于他的成就感被完全抹杀。
  另一方面,为了便于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教育者就采取各种方式来加强管教。正是这些,导致了单一的培养模式,也构建了没有乐趣的教育环境。这种教育抹杀了受教育者的个性,从而也抹杀了受教育者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会愿意读书呢?由此可见,把问题完全归罪于学校教的知识没有用,因此学生不愿意学,可能没有抓住事情的根本。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高度去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在本质上还是一种精英的教育,其出发点与古代科举相差无几。我前面谈到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以及大学招生等问题都与此有关。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说,“学为仕途”的思想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念[4]。这是与现代教育精神背道而驰的。
  我们是教育部所属的师范大学,我们应当树立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到基础教育,因为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为基础教育服务,以培养优秀的中学教师为优长。为此,我们提出的教育理念应当与教育规律有关,应当与基础教育的现状与未来有关。根据我上面谈到的那些看法,主要是根据我校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提出东北师范大学新世纪的教育理念或者教育精神是:尊重的教育。
  我们提出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教会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必要的知识,鼓励学生创造的激情;我们提出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他们的人格人性,尊重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发展,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所以提倡这种理念,是希望我们东北师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贯穿这种理念,让我们的学生感悟到这种理念;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在他们未来的教育生涯中倡导这种理念。这样,我们就能为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学习后思考的点滴体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还是刚刚开始,我希望通过交流和进一步的思考,能够把一些问题想得更透一些,更全面一些。这不仅是“三讲”教育的需要,而且对指导我们未来的工作也将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殷陆君编译.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孟子·尽心章句上[A].四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人民日报,2000-03-01(1).
 

《对于“三个代表”内涵的理解(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28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三个代表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