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
3 知识界、民间与官方话语对中国当前正义状况的叙说
知识界,民间,官方,这是比较笼统的称呼,其内部依然存在着各派别或个人间的分歧。因而既要首先从这三方面去看待当前中国社会各主体对正义的诉求和争论,也要分析每一方内部的各种分歧。从这些分歧中,可以发现各方各派之间的联系和"共生性"。
知识界对当前中国社会正义状况的叙说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1,目前中国实现了较大的自由度,正义问题比之于市场建构来说并不是一个主要和急切的问题--搞纯粹的学理探讨而持超然姿态的学者以及部分主流精英学者持这种观点。2,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严重的不公正,而且这种不公将影响到以后的改革进程;部分持批判和忧患立场的学者可以归于这一类。3,目前中国社会较好地实现了正义并在改善正义状况的努力上越来越有成效。官方学者和部分极端认同当前社会的"既得利益"学者容易持有此类观点。当然,这种划分可能不太严格,也没经过实际的调查,但这三类观点是客观存在的。知识界的叙说多少都比较"超脱",重在说理,尤其是从哲学、历史和社会学层面来叙述的更是如此,立场虽然因为所持观点不同而不同,但一般都会努力戴着冷静客观的面目。对我们这样一个缺乏系统的正义智慧的社会来说,知识界认真的学理论证显得有为可贵--本文开始提到的燕继伟先生的著作就是如此,当然,传播同样也非常必要,只是我们应该警惕那些因自身地位和利益而为某种既有状态作冠冕堂皇的辩护的话语,他们虽然拥有最高级的话语地位,拥有最理直气壮的口气,我们依然不能被?庑┗坝镒笥遥?匾?氖亲鞒鲎约旱呐卸稀?BR> 民间话语最为广泛,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虽然没有系统的收集和正式媒体的表达,但它最真实生动地展示了我们的社会呼声和正义期待。民间话语的特点是不经过太多繁琐学理追问的直接表达,因为带着经验式的总结因而可能流于片面和肤浅甚至偏狭,但因为这种话语背后直接的正义冲动而使民间话语成为充满血性的呼喊,其中体现出的民众的"道德直觉"更是任何一位认真思考中国问题的人不能回避的。
官方话语具有特殊性。由于官方拥有最强大最系统的话语权,它可以通过宣传和灌输扩展一种它设定的正义观念,也就是说,它往往充当了一个替人思考、取消民众思考的霸道角色。我们这个社会尤其如此。在这种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基本的政治哲学:社会的正义问题它都已发现并都能通过它的努力得到圆满解决,而它又绝少反思自身权力和体制的正义与否的问题。这便使这种话语对诸多的正义问题起了遮蔽和麻痹的作用。因而使这种话语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说明性意义大为减弱。更由于其严重的筛选作风,在对这些话语进行分析时需要诸多的去伪存真。同时其观察当前社会的视角也可以重新考虑,不应只从上至下地看,也可以从下到上设身处地地看,但我们的官方话语显然很难做到这一点。
三 涉及正义问题的主要争论
笔者认为,讨论目前我国的正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集中讨论其中的任何一方面,或者综合地探讨如下的所有方面并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很必要。读者可以结合本栏目所选的文章来思考这几个问题。
1 何为正义--正义的概念之争
对正义问题的争论,首先涉及的便是对正义概念的理解。不同的主体,因为处境的不同,作出的回答当然差异悬殊。由于正义不是一个纯粹的客观概念,相反,它是一个带着主体先入为主的价值信念和其他主观意图的一个目标,因而消除正义概念上的分歧基本上没有可能。由一个如柏拉图或黑格尔这样的哲学王来确定一个统一的正义概念,让每个人接受并行事,这种企图显然会失败。因而一个比较理性而实际的期待便是发现各种正义概念背后的制约因素,从而改善这些因素,以获得人们之间共识的递增。这些制约因素有很多,包括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民族、所属团体、阶级/阶层处境、个人命运,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正义观,因而也会影响到他的行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当然较难明确各种因素在一个人、一个群体对正义概念理解分歧中各自所起的影响,但把视角放在一个比较宽广的领域,如社会阶层的范围内,排除极端个人性的理解--如宗教性的道德诉求,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某一范围内对正义理解的共性。这些共同之处是我们考察正义概念分歧的主要单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析变得可能。
2 有关正义问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争论
由于对正义本身理解的分歧和正义内部不同层
面之间的轻重缓急,不同派别在关注正义问题时,便产生了对正义问题(包括正义的各层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争论。所谓关于正义问题必要性和紧迫性的争论,是指在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势下,正义问题是否是一个首要解决或重点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不能仅仅看表面的话语,因为任何一方面都不愿放弃"正义"这面旗帜而是都声称自己的诉求最合正义,任何一方也都不敢说明自己的行为与正义无关,我们要看的主要是各方的行为本身是否兑现了它表面宣称的"正义"主张。对于这种必要性和紧迫性的争论,可以简洁地看看各派(比如自由派与新左派,保守派和激进派,等等)在分析当前中国社会时关注的第一问题,即哪一问题最为优先,是否是公平,公正,社会保障,减少贫富悬殊等等这样的目标;如果是,这些问题的严峻性和急迫性又如何?这应是我们分析和争论的焦点。
3 正义何以可能--中国目前正义状况改善的可能性与方向
这一点涉及到问题的最关键处,即,在当前中国,正义是否能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哪些内容的正义能实现,正义的实现应该以什么为突破口,等等。这是可行性和现实性问题。如果没有这些可行性,前面的所有分析和我们的争论都是不堪一击甚至是无意义的。当然这一问题与前一方面的争论紧密相关:正是由于对正义问题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关注,才使各方的具体努力有所侧重;当然,也正是因为各方对改善正义状况可能性与方向上的分歧才导致了对正义问题必要条件和紧迫性的分歧。具体到目前的中国社会,我们可以发现,生存处境比较恶劣的那些弱势群体,比如下岗职工,大部分农民,部分社会边缘人,因为生存条件的改善和保障成为他们的首要期待,他们对正义的要求便比较直接而且物质性。这种物质性条件的改善是社会关注和政府支持的,更由于其严峻性对现有社会的威胁,各方面在改善这些人的生活条件方面还是作出了相当努力。而处境比较好又不能超越自身处境的群体和个人,就难以对正义问题予以关注,他们的态度比较模糊,一般会持中立或观望的心态;处境比较好而能超越自身狭隘处境从社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对待社会的,便能对正义信仰、政治正义和社会公正特别是规则平等予以关注。部分公共知识分子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但我们的讨论主要是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社会立场上看待我们当前社会存在的正义问题,以及我们应该现实努力的方向,因而须全面观照各派话语及其表现。
四 所选文章说明及延伸分析
这里所选的论文,大部分是近年来话语圈中比较具有说明意义的作品。在此作一简要说明,旨在补充说明前文的分析并期待引起各种争论。
有关正义概念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