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的生产力,而是社会中的先进的生产力,是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而推动社会前进。共产党人要代表的不是一般生产力的要求,更不是社会上那些落后的生产力的要求,而只能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划分出“第一生产力”是对生产力要素的划分,那么江泽民同志划分出“先进生产力”则是对生产力性质的划分。从生产力中进一步划分出“先进生产力”,从而也就可以把生产关系,把社会的发展,归结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这个新划分和新归结,是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先进的生产力”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具有相对的意义。它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先进的管理方式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从事的生产活动。在当代中国,它是以高科技为典型特征的。先进的生产力体现着社会生产发展的方向,对于社会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现象的新视角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对文化现象进行了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为我们观察和分析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
关于观察文化现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做过原则性的论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各种关系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7]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关系与思想形式的关系的一般观点,是我们观察文化现象及其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的理论依据。正是依据这一基本的理论,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8](P.694)随即,以当时的中国为例具体地阐明了这种关系:“在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统治或半统治中国的东西……一切包含奴化思想的文化,都属于这一类。在中国,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凡属主张尊孔读经、提倡旧礼教旧思想、反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人们,都属于这类文化的代表。”[8](P.694-695)“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8](P.695)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为政治和经济服务。这是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这一理论和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在唯物史观关于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化进行具体的分析,突出“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动态上考察文化现象,特别强调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文化的理论。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为之服务。因此,观察文化问题必须依据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由经济和政治的具体分析入手。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和政治相适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服务的文化,才是我们时代的先进文化。具体地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当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应当是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应当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有民族凝聚力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应当是既继承和发扬了优秀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应当是既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应当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只有促进这种先进的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才是我们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需要。与此相联系,我们还要注意反对一切落后的或反动的文化,肃清其流毒和影响。江泽民同志对于“先进文化”的强调为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性质上说,我们应当发展“先进文化”。从发展上说,我们应当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作为先进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其前进方向最终是由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规定的。先进的生产力为了得到充分的发展,必然要求适合其发展的生产关系。由这种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为了更好地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而文化正是这种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归根到底又归终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他们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先进的文化已如前述,我们应当特别关注他们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使之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服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利益的新提升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新提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对立的基本标志。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P.1031)依据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关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也是唯物史观和共产党人革命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所谓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不过是基于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而形成的对物质产品的占有关系。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与他们的物质利益有关。对
江泽民同志坚持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如此,江泽民同志还特别强调:“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统一体现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1](P.2000-06-22)这个“最根本”和“统一体现”不是一般地表明一种对人民利益的重视程度,而是集中表现出对人民利益在唯物史观理论中和共产党人实践中的提升。
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为了进一步发展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308.html
“先进的生产力”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具有相对的意义。它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先进的管理方式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从事的生产活动。在当代中国,它是以高科技为典型特征的。先进的生产力体现着社会生产发展的方向,对于社会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现象的新视角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对文化现象进行了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为我们观察和分析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
关于观察文化现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做过原则性的论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各种关系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7]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关系与思想形式的关系的一般观点,是我们观察文化现象及其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的理论依据。正是依据这一基本的理论,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8](P.694)随即,以当时的中国为例具体地阐明了这种关系:“在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统治或半统治中国的东西……一切包含奴化思想的文化,都属于这一类。在中国,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凡属主张尊孔读经、提倡旧礼教旧思想、反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人们,都属于这类文化的代表。”[8](P.694-695)“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8](P.695)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为政治和经济服务。这是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这一理论和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在唯物史观关于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化进行具体的分析,突出“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动态上考察文化现象,特别强调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文化的理论。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为之服务。因此,观察文化问题必须依据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由经济和政治的具体分析入手。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和政治相适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服务的文化,才是我们时代的先进文化。具体地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当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应当是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应当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有民族凝聚力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应当是既继承和发扬了优秀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应当是既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应当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只有促进这种先进的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才是我们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需要。与此相联系,我们还要注意反对一切落后的或反动的文化,肃清其流毒和影响。江泽民同志对于“先进文化”的强调为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性质上说,我们应当发展“先进文化”。从发展上说,我们应当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作为先进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其前进方向最终是由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规定的。先进的生产力为了得到充分的发展,必然要求适合其发展的生产关系。由这种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为了更好地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而文化正是这种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归根到底又归终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他们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先进的文化已如前述,我们应当特别关注他们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使之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服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利益的新提升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新提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对立的基本标志。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P.1031)依据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关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也是唯物史观和共产党人革命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所谓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不过是基于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而形成的对物质产品的占有关系。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与他们的物质利益有关。对
利益的追求形成了人们活动的动机,成为推动人们活动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作为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其根源就在于各个阶级的物质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利益仍然是人们历史活动的客观动因。共产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在她那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毛泽东同志总是强调:“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9](P.1094-1095);我们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9](P.1004)。在讲到对待人民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时,他说:“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9](P.864)
江泽民同志坚持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如此,江泽民同志还特别强调:“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统一体现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1](P.2000-06-22)这个“最根本”和“统一体现”不是一般地表明一种对人民利益的重视程度,而是集中表现出对人民利益在唯物史观理论中和共产党人实践中的提升。
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为了进一步发展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