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拆迁、黄金地段和开发——评被阉割的中国权利理念
李兴安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芬兰拉普兰大学法学与信息学专题研究人员
中国的道路设计特别是城市道路设计,是非常奇怪的,讲究直南直北、直东直西,因此到处都是90度的交叉或者转弯。从天空看,道路网似乎很有规矩,象格尺画出来的一样。方方正正被认为就是美。中国人做人做事倒是不讲方方正正,而是讲究圆滑。而道路的这种方方正正并不具有实用的价值,车辆转弯、掉头有极大的困难。在较窄的道路上,经常遇到一辆车为了转弯而把整个道路给堵死了的现象。即使不被堵死,这些路上也呈现出一派混乱的景象。不是大多数中国人没有规矩,而是这种设计给中国人留下了后患。
90度的转弯,对于车辆来说是有难度的。工程师没开过汽车,也骑过自行车吧。没骑过自行车,也可以用跑步、走路做个实验吧。就是走路的时候90度转弯也是很不方便的。速度越快,越困难。因为你得付出更多的注意,你得减慢速度,你还得避让其他的行人车辆。遇有建筑物,就算你停下来,还是看不到侧面的路况。
所以,90度的转弯就像练武术摆个花架子,花拳秀腿,但是不经一战。日本都市的道路并没有中国的这么宽,也没有中国的这么直,可是一般也没有中国的这么堵、这么难。中国人有走路的权利。日本人却享有走路顺畅的权利。
中国人比较穷,机动车还没有普及。中国还远远没有成为福利国家,公共交通非常非常不便利。不管机动车普及不普及,不管公共交通便利不便利,中国因为人多,还是会有许许多多的步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步行和骑自行车也需要道路。步行和骑自行车速度比较慢,这是常识;他们不能和机动车共用道路,这也是常识。还有一个常识,中国的大多数道路,都是所有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搅和在一起,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结伴同行,擦肩而过。险恶丛生,而且失去效率。不仅直来直去的道路如此,转弯也是如此。交通的混乱在十字街头达到了顶点。
为了解决十字路口的交通拥挤状况,有的城市建设了立交桥。有的立交桥设计很差劲—再没有别的词可以描述了:本来是1个大十字路,建成立交桥之后,一下变成了4组小十字路。而每组小十字路由包括4个更小的十字交叉,即1个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交叉口,2个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交叉口,1个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交叉口。也就是说,这一个大的十字路,现在变成了16个小的十字路。
有人说,分割成小的十字路,就是把交通流量分担了。实际上没有分担,而是雪上加霜。交叉多了,效率就降低了。
有人还说,你给我举个例子,我才相信,否则鬼才信。好,你可以去呼和浩特市鼓楼立交桥看看。那里就变成了这样的16个交叉路口。
还有,中国人就是不使用科学的东西,比如有时间差的红绿灯。红灯灭了,就是绿灯;绿灯灭了,就是红灯。黄灯象征性地闪上几次,也不起缓冲作用。在别的国家的交叉路口,为了有个缓冲,设置的是两条道路红灯同时亮起,持续几十秒,然后一条路上的绿灯才亮起。在这几十秒当中,该走的车辆、行人都能顺利通行,根本就没有不同方向的车辆拥挤在一起的情形。
而且外国的红绿灯车辆、行人都管,而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里面步行人似乎可以不顾红绿灯而自行其道,人行横道成了行人横行的道。中国司机跟行人抢道这是世界上最昭彰的恶行,可是有的城市偏偏在人行横道上行人横行问题上显得无计可施。
因此很多人看到中国城市的道路北不断地拓宽。道路窄的时候,交通混乱限于窄的道路。道路拓宽了,交通混乱延伸到宽的道路。道路越来越宽,混乱也变得越来越多。因为混乱的机会变多了,混乱的空间变大了。因为混乱,不实用,不便利,就不是实质的美,而是实质的丑。把实质丑的东西当成实质美的,那就是精神的扭曲。因为精神扭曲了,散发出来的就是一种颠倒的价值。
但是把一个十字路变成16个十字路,被视为工程师对于就业的贡献。原来这个十字路只能让一组执勤人员上班,现在则堂而皇之的有了四组人员执勤,每个人的权力还更大了一些,即他们每一组要管辖四个小的交叉路口。不仅解决了就业,而且扩大了权力,当然是工程师的贡献。因此,一个憋足的工程师,一个憋足的工程,在某些人的眼里还是优秀的。不仅有了名,而且有了利,还有了辉煌的前途。立交桥被美其名曰“彩虹飞架”,飞架是飞架了,却也是架在市民身上的沉重的财政负担和难以排遣的心理负担。
中国人为了把原本不是方方正正的道路改造成方方正正,需要大量拆迁居民,不仅成本很高,而且经常有违反居民意志和利益的事情发生。有的居民为了固守祖先留下的住宅,不惜让警察把自己强之驱逐出自己的家园,让铲车把自己的家园夷为平地。他自己根本没有力量和权利保护自己的家园。
美利坚合众国纽约市寸土如金。中国人都说纽约市中心是黄金地段。可是就在纽约市中心,依然有低矮、破旧的市民住宅或者店铺。任何人都不能用强力把市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你用我的地,是你的要约;至于我卖不卖,需要我的承诺。不管你是谁,没有我的承诺,你休想把我赶跑,把我的家园破坏。
市民的权利得到100%的尊重。这里不干警察的事,也不干铲车的事。警察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权利,铲车的存在是为了市民的福祉。
说到黄金地段,中国人认为有山或者有水,又在城市中心或者离城区较近,可以开发成旅游度假村。这些地方虽然不是寸土如金,但是有可能日进斗金,所以往往被有钱有势的人霸占。
日本人多地少,论理说他们的海岸应当是被“开发”完了。其实不然。他们对于自然的态度远远没有中国人这么粗野。在日本的时候,我住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住处离海滨只有几百米。还有比我的住处离海滨的距离更近的住宅。但是那个海滨却并没有被“开发”,依然是天然的沙滩,海鸟浮游、盘旋,又有飞鱼常常越出水面。我天天能够饱览潮涨潮落的景象,而一分钱不用花。相形之下,中国的那些被“开发”掉的自然风光,与其说是开发,不如说是被掠夺和破坏了。
为了建设所谓的经济开发区,形成了现代化的圈地运动。英国近代资本家圈地,是为了生产,让这些土地往出长黄金白银。中国现代资本家圈地,是为了等待土地的升值,这些土地现在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撂荒。一个需要用地100亩的老板,圈起1,000亩甚至10,000亩的良田。这样的例子不是耸人听闻。
中文的开发这个概念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开发简直就是权利和权利的斗争。黄金地段的开发、旅游景点的开发、圈地和住宅开发,无不如此。
日本人、芬兰人都比较富有。有的人家建别墅,当然可以自己设计成独特的风格。但是盖高层公寓,往往是拿钥匙就可以住。每家每户的房间都是标准装修,不仅门窗是标准的,就连抽水马桶都是标准的。为了体现自我,住户可以自己装饰——注意,不是装修。
中国人中的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钱。现在的状况,不管是福利分房还是自己买房,开发商往往是给用户留下所谓的毛地面,也没有水池和抽水马桶。宣扬什么呢?宣扬住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装修。殊不知,这些老百姓一没有多少钱,二没有多少精力,三没有多少心情,四没有多少必要,去拿数量有限的血汗钱搞“装修”。修则修矣,根本就不是个性,也不是时尚,倒是可以说是劳民伤财。
有的贪
这场闹剧,不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精神的扭曲?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709.html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芬兰拉普兰大学法学与信息学专题研究人员
中国的道路设计特别是城市道路设计,是非常奇怪的,讲究直南直北、直东直西,因此到处都是90度的交叉或者转弯。从天空看,道路网似乎很有规矩,象格尺画出来的一样。方方正正被认为就是美。中国人做人做事倒是不讲方方正正,而是讲究圆滑。而道路的这种方方正正并不具有实用的价值,车辆转弯、掉头有极大的困难。在较窄的道路上,经常遇到一辆车为了转弯而把整个道路给堵死了的现象。即使不被堵死,这些路上也呈现出一派混乱的景象。不是大多数中国人没有规矩,而是这种设计给中国人留下了后患。
90度的转弯,对于车辆来说是有难度的。工程师没开过汽车,也骑过自行车吧。没骑过自行车,也可以用跑步、走路做个实验吧。就是走路的时候90度转弯也是很不方便的。速度越快,越困难。因为你得付出更多的注意,你得减慢速度,你还得避让其他的行人车辆。遇有建筑物,就算你停下来,还是看不到侧面的路况。
所以,90度的转弯就像练武术摆个花架子,花拳秀腿,但是不经一战。日本都市的道路并没有中国的这么宽,也没有中国的这么直,可是一般也没有中国的这么堵、这么难。中国人有走路的权利。日本人却享有走路顺畅的权利。
中国人比较穷,机动车还没有普及。中国还远远没有成为福利国家,公共交通非常非常不便利。不管机动车普及不普及,不管公共交通便利不便利,中国因为人多,还是会有许许多多的步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步行和骑自行车也需要道路。步行和骑自行车速度比较慢,这是常识;他们不能和机动车共用道路,这也是常识。还有一个常识,中国的大多数道路,都是所有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搅和在一起,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结伴同行,擦肩而过。险恶丛生,而且失去效率。不仅直来直去的道路如此,转弯也是如此。交通的混乱在十字街头达到了顶点。
为了解决十字路口的交通拥挤状况,有的城市建设了立交桥。有的立交桥设计很差劲—再没有别的词可以描述了:本来是1个大十字路,建成立交桥之后,一下变成了4组小十字路。而每组小十字路由包括4个更小的十字交叉,即1个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交叉口,2个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交叉口,1个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交叉口。也就是说,这一个大的十字路,现在变成了16个小的十字路。
有人说,分割成小的十字路,就是把交通流量分担了。实际上没有分担,而是雪上加霜。交叉多了,效率就降低了。
有人还说,你给我举个例子,我才相信,否则鬼才信。好,你可以去呼和浩特市鼓楼立交桥看看。那里就变成了这样的16个交叉路口。
还有,中国人就是不使用科学的东西,比如有时间差的红绿灯。红灯灭了,就是绿灯;绿灯灭了,就是红灯。黄灯象征性地闪上几次,也不起缓冲作用。在别的国家的交叉路口,为了有个缓冲,设置的是两条道路红灯同时亮起,持续几十秒,然后一条路上的绿灯才亮起。在这几十秒当中,该走的车辆、行人都能顺利通行,根本就没有不同方向的车辆拥挤在一起的情形。
而且外国的红绿灯车辆、行人都管,而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里面步行人似乎可以不顾红绿灯而自行其道,人行横道成了行人横行的道。中国司机跟行人抢道这是世界上最昭彰的恶行,可是有的城市偏偏在人行横道上行人横行问题上显得无计可施。
因此很多人看到中国城市的道路北不断地拓宽。道路窄的时候,交通混乱限于窄的道路。道路拓宽了,交通混乱延伸到宽的道路。道路越来越宽,混乱也变得越来越多。因为混乱的机会变多了,混乱的空间变大了。因为混乱,不实用,不便利,就不是实质的美,而是实质的丑。把实质丑的东西当成实质美的,那就是精神的扭曲。因为精神扭曲了,散发出来的就是一种颠倒的价值。
但是把一个十字路变成16个十字路,被视为工程师对于就业的贡献。原来这个十字路只能让一组执勤人员上班,现在则堂而皇之的有了四组人员执勤,每个人的权力还更大了一些,即他们每一组要管辖四个小的交叉路口。不仅解决了就业,而且扩大了权力,当然是工程师的贡献。因此,一个憋足的工程师,一个憋足的工程,在某些人的眼里还是优秀的。不仅有了名,而且有了利,还有了辉煌的前途。立交桥被美其名曰“彩虹飞架”,飞架是飞架了,却也是架在市民身上的沉重的财政负担和难以排遣的心理负担。
中国人为了把原本不是方方正正的道路改造成方方正正,需要大量拆迁居民,不仅成本很高,而且经常有违反居民意志和利益的事情发生。有的居民为了固守祖先留下的住宅,不惜让警察把自己强之驱逐出自己的家园,让铲车把自己的家园夷为平地。他自己根本没有力量和权利保护自己的家园。
美利坚合众国纽约市寸土如金。中国人都说纽约市中心是黄金地段。可是就在纽约市中心,依然有低矮、破旧的市民住宅或者店铺。任何人都不能用强力把市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你用我的地,是你的要约;至于我卖不卖,需要我的承诺。不管你是谁,没有我的承诺,你休想把我赶跑,把我的家园破坏。
市民的权利得到100%的尊重。这里不干警察的事,也不干铲车的事。警察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权利,铲车的存在是为了市民的福祉。
说到黄金地段,中国人认为有山或者有水,又在城市中心或者离城区较近,可以开发成旅游度假村。这些地方虽然不是寸土如金,但是有可能日进斗金,所以往往被有钱有势的人霸占。
日本人多地少,论理说他们的海岸应当是被“开发”完了。其实不然。他们对于自然的态度远远没有中国人这么粗野。在日本的时候,我住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住处离海滨只有几百米。还有比我的住处离海滨的距离更近的住宅。但是那个海滨却并没有被“开发”,依然是天然的沙滩,海鸟浮游、盘旋,又有飞鱼常常越出水面。我天天能够饱览潮涨潮落的景象,而一分钱不用花。相形之下,中国的那些被“开发”掉的自然风光,与其说是开发,不如说是被掠夺和破坏了。
为了建设所谓的经济开发区,形成了现代化的圈地运动。英国近代资本家圈地,是为了生产,让这些土地往出长黄金白银。中国现代资本家圈地,是为了等待土地的升值,这些土地现在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撂荒。一个需要用地100亩的老板,圈起1,000亩甚至10,000亩的良田。这样的例子不是耸人听闻。
中文的开发这个概念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开发简直就是权利和权利的斗争。黄金地段的开发、旅游景点的开发、圈地和住宅开发,无不如此。
日本人、芬兰人都比较富有。有的人家建别墅,当然可以自己设计成独特的风格。但是盖高层公寓,往往是拿钥匙就可以住。每家每户的房间都是标准装修,不仅门窗是标准的,就连抽水马桶都是标准的。为了体现自我,住户可以自己装饰——注意,不是装修。
中国人中的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钱。现在的状况,不管是福利分房还是自己买房,开发商往往是给用户留下所谓的毛地面,也没有水池和抽水马桶。宣扬什么呢?宣扬住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装修。殊不知,这些老百姓一没有多少钱,二没有多少精力,三没有多少心情,四没有多少必要,去拿数量有限的血汗钱搞“装修”。修则修矣,根本就不是个性,也不是时尚,倒是可以说是劳民伤财。
有的贪
官污吏、富商巨贾花数以百万、千万元计的资金建起“豪宅”,那才叫气派,那才有个性。一个穷老百姓扛着几千元、三、五万元的血汗钱,拖着疲惫的身躯,钻到一个鸽子窝里面,摸爬滚打,那是在“装修”还是在自戗?“豪宅”的主人们往往就是这个闹剧的始作俑者,他们生造了这种“时尚”,编造了所谓“个性”的神话,给老百姓留下毛地面和没有抽水马桶的下水道,让这些蒙在鼓里的人们演出自我折磨的悲剧和闹剧。
这场闹剧,不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精神的扭曲?
《道路、拆迁、黄金地段和开发——评被阉割的中国权利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