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正义与政策指针
环境正义与政策指针
发布时间: 2003-8-14 作者:秩名
1.开头语
面对21世纪,地球村是忧郁的。一方面,未知的信息化社会给人们指示希望;另一方面,作为其基础的产业文明正在使其中的生命体染疾,其箭镞反向直指人自身,告其生命之终。21世纪希望、绝望参半。
绝望的21世纪,这不是危言耸听。人的欲忘驾着科技动力的翅膀,企高无止境,终将自落自毁 无可疑。越来越多的人们忧虑环境危机(Crisis of ennui remnant),人们有不同的原因疹断,解决之策也各异。
正确认识这种危机,并意欲正确解决的,不是政府而是市民,他们通过非政府机构(NGO),做着种种努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团体以保护野生植物为关注的重点,这个工作对地球村来说十分重要,是十分有价值的。然而,如果仅停留于此,则易流于浪漫(romantic)的自然保全论(Carl talbot,"environmental justice,"encyclopedia of applied ethics (Son Diego,Calif.:Academic Press 1998,V.2,p.94)。此种局限往往看不清环境破坏对人类社会的灾害样态,看不清与社会问题相关联的环境问题,由此出发,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政策可能会流于表面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将环境问题看作社会问题的延长线,环境正义(environmental Justice)便产生了。
2.环境正义出台
环境问题危及生命,直接源头在产业社会。产业主义认为自然只是人应利用的资源,自然只是满足人的物质欲望的手段(instrument)。这种理念从根源上发端于支配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孕胎于西方。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对自然横蛮抢夺、压迫,以满足自已的利益要求,虽然他们构病自我,付出了代价。20世纪中期,在发达国家发生的环境灾难诉说着这一切。英国的伦敦烟尘事件,日本的水俣事件,原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等是其例证。
得知诱发公害的源头在自身的产业,发达国家通过自我控制,将引起公害的设备引渡给第3世界国家。这种情况进行到一定程度,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第3世界国家也开始发生环境问题。美国多国公司尤尼卡巴特进出于印度的波帕尔,1984年由于有毒气体泄露,造成2.,800多人死亡,20多万人为后遗症煎熬的后果。1988年则发生了意大利有害垃圾偷贩入尼日利亚可可港的事件。作为环境发达国的德国,其工业垃圾输出量占据世界首位,大量的有害垃圾运往落后国家是不争的事实。80年代初发生的韩国温山怪疾事件也是由贩入日本的有害工业物造成的。
20世纪后半期,发达国家的有害工业设备向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输出,造成全球性的(global)环境危机。地球变暖,埃利诺等气候异变肆虐,臭氧层大面积破坏,酸 雨使大面积土地坏死,巴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热带林有相当数量遭破坏。而第三世界的市民处于难言的困苦中;破坏环境所得利益归发达国家市民,落后国家则负担全部灾害。利益与不利竟至如此不利不义。
随着南北国家间资源利用与利益分配不公正问题被认识,一国内的利益公正分配问题也被提上日程。种族歧视最甚的美国于80年代提出环境正义问题亦不足为怪(lbid,p.93)历史以来,黑人、印地安人、亚洲人、南美人等有色人种,在美国得不到与白人同等的地位。白人是获利者,相应地有色人种则承担着大部分辛劳。
问题是在环境问题上,美国的有色人种比起福田利益之少,相反承担着抛去福祉的祸患。在加利福尼亚,黑人与南美人生活在最肮脏,污染最重的洛杉矶南部地方。在洛杉矶,71%的黑人,50%的南美人,生活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而白人只占34%。这种情况全美国各地无别。在最严重的污染地域,城市共同体的基础逐渐崩溃。投资资源被迅速回收,住宅损伤迅速,废弃学校增加,慢性不稳定雇佣造成大面积贫困。另一侧则是各种疾病 各种医疗机构积贮 (R bullard,"environmental Racism and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in C. Merchant (ed). sociology: key:concept in Critical theory (new Jersey Humanities press,1994,p.256)。
由于环境种族差别主义(environmental racism),只有白人得以生活在健康的物理环境中,有色人种只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黑奴解放以后,60年代明确地从法律上废除种族歧视,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在一如既往。唯于环境正义流动以来,最近美联都环境厅(EPA)从政府角度开始关心环境污染的破坏和保护有色人种不被工业吞食。然而其效尚微。有关开发的地域划定,设施计划,以及城市规则的各种委员会,大凡由白人决定,参与其间的人们从结构关系意义上一定是替白人说话的。
就在不久前,连美国的环境保护团体也未对环境正义问题有多少关注,他们的工作目标只是保护野生动物、开明的资源管理、减轻污染、控制污染等等。主流运动之所以循这样的方向发展,是因为运动的主导者是中上层白人,当然受到这些人的支持。现在则不同了,有色人种的草根民主形成大的影响,环境问题与社会正义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认为:"环境危机如若不与社会正义联系起来是不会得到有效解决的。"(Ibis,p.261)
将环境问题做为社会问题的引申来考虑有其道理。西方的支配主义世界观是其传统的主客二分法(subject-object dichotomy)与支配主义逻辑(logic of domination)的联姻产物。分主体与对象为二的二分态度衍生优劣价值的支配理念,有作为的优等的人侵夺劣等的动物与自然,引起当今时代的环境问题,而对自然的压迫是早已存在了的。上层阶级、白人、男人作为主体以所谓劣等的被统治阶级、有色人种、女人为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加以压迫,此即阶级、种族的对立之源。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问题,不过是人类社会内部阶级、种族、性之劣根上生出的蘖之一枝。
在这个意义上,布莱恩特(B.Bryant)认为"环境表现为能够维持持续共同体的文化规范及价值、规则、规定、行动、政策、决断等"。在这里,"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得到尊重和崇尚,是恪守分配正义的共同性。"(Bunian Bnyant,"Introduction,"in B.Bryant (ed) environ 
环境正义是解决环境问题在社会问题的延长线上找到的契合。环境正义是杠杆,尽可能控制不得已的开发,维持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这看似未脱离以往以人为中心的旧套子,也确有人有这种忧虑。但这是一种保守的思维方式,事实上 《环境正义与政策指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717.html
发布时间: 2003-8-14 作者:秩名
1.开头语
面对21世纪,地球村是忧郁的。一方面,未知的信息化社会给人们指示希望;另一方面,作为其基础的产业文明正在使其中的生命体染疾,其箭镞反向直指人自身,告其生命之终。21世纪希望、绝望参半。
绝望的21世纪,这不是危言耸听。人的欲忘驾着科技动力的翅膀,企高无止境,终将自落自毁 无可疑。越来越多的人们忧虑环境危机(Crisis of ennui remnant),人们有不同的原因疹断,解决之策也各异。
正确认识这种危机,并意欲正确解决的,不是政府而是市民,他们通过非政府机构(NGO),做着种种努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团体以保护野生植物为关注的重点,这个工作对地球村来说十分重要,是十分有价值的。然而,如果仅停留于此,则易流于浪漫(romantic)的自然保全论(Carl talbot,"environmental justice,"encyclopedia of applied ethics (Son Diego,Calif.:Academic Press 1998,V.2,p.94)。此种局限往往看不清环境破坏对人类社会的灾害样态,看不清与社会问题相关联的环境问题,由此出发,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政策可能会流于表面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将环境问题看作社会问题的延长线,环境正义(environmental Justice)便产生了。
2.环境正义出台
环境问题危及生命,直接源头在产业社会。产业主义认为自然只是人应利用的资源,自然只是满足人的物质欲望的手段(instrument)。这种理念从根源上发端于支配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孕胎于西方。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对自然横蛮抢夺、压迫,以满足自已的利益要求,虽然他们构病自我,付出了代价。20世纪中期,在发达国家发生的环境灾难诉说着这一切。英国的伦敦烟尘事件,日本的水俣事件,原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等是其例证。
得知诱发公害的源头在自身的产业,发达国家通过自我控制,将引起公害的设备引渡给第3世界国家。这种情况进行到一定程度,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第3世界国家也开始发生环境问题。美国多国公司尤尼卡巴特进出于印度的波帕尔,1984年由于有毒气体泄露,造成2.,800多人死亡,20多万人为后遗症煎熬的后果。1988年则发生了意大利有害垃圾偷贩入尼日利亚可可港的事件。作为环境发达国的德国,其工业垃圾输出量占据世界首位,大量的有害垃圾运往落后国家是不争的事实。80年代初发生的韩国温山怪疾事件也是由贩入日本的有害工业物造成的。
20世纪后半期,发达国家的有害工业设备向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输出,造成全球性的(global)环境危机。地球变暖,埃利诺等气候异变肆虐,臭氧层大面积破坏,酸 雨使大面积土地坏死,巴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热带林有相当数量遭破坏。而第三世界的市民处于难言的困苦中;破坏环境所得利益归发达国家市民,落后国家则负担全部灾害。利益与不利竟至如此不利不义。
随着南北国家间资源利用与利益分配不公正问题被认识,一国内的利益公正分配问题也被提上日程。种族歧视最甚的美国于80年代提出环境正义问题亦不足为怪(lbid,p.93)历史以来,黑人、印地安人、亚洲人、南美人等有色人种,在美国得不到与白人同等的地位。白人是获利者,相应地有色人种则承担着大部分辛劳。
问题是在环境问题上,美国的有色人种比起福田利益之少,相反承担着抛去福祉的祸患。在加利福尼亚,黑人与南美人生活在最肮脏,污染最重的洛杉矶南部地方。在洛杉矶,71%的黑人,50%的南美人,生活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而白人只占34%。这种情况全美国各地无别。在最严重的污染地域,城市共同体的基础逐渐崩溃。投资资源被迅速回收,住宅损伤迅速,废弃学校增加,慢性不稳定雇佣造成大面积贫困。另一侧则是各种疾病 各种医疗机构积贮 (R bullard,"environmental Racism and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in C. Merchant (ed). sociology: key:concept in Critical theory (new Jersey Humanities press,1994,p.256)。
由于环境种族差别主义(environmental racism),只有白人得以生活在健康的物理环境中,有色人种只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黑奴解放以后,60年代明确地从法律上废除种族歧视,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在一如既往。唯于环境正义流动以来,最近美联都环境厅(EPA)从政府角度开始关心环境污染的破坏和保护有色人种不被工业吞食。然而其效尚微。有关开发的地域划定,设施计划,以及城市规则的各种委员会,大凡由白人决定,参与其间的人们从结构关系意义上一定是替白人说话的。
就在不久前,连美国的环境保护团体也未对环境正义问题有多少关注,他们的工作目标只是保护野生动物、开明的资源管理、减轻污染、控制污染等等。主流运动之所以循这样的方向发展,是因为运动的主导者是中上层白人,当然受到这些人的支持。现在则不同了,有色人种的草根民主形成大的影响,环境问题与社会正义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认为:"环境危机如若不与社会正义联系起来是不会得到有效解决的。"(Ibis,p.261)
将环境问题做为社会问题的引申来考虑有其道理。西方的支配主义世界观是其传统的主客二分法(subject-object dichotomy)与支配主义逻辑(logic of domination)的联姻产物。分主体与对象为二的二分态度衍生优劣价值的支配理念,有作为的优等的人侵夺劣等的动物与自然,引起当今时代的环境问题,而对自然的压迫是早已存在了的。上层阶级、白人、男人作为主体以所谓劣等的被统治阶级、有色人种、女人为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加以压迫,此即阶级、种族的对立之源。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问题,不过是人类社会内部阶级、种族、性之劣根上生出的蘖之一枝。
在这个意义上,布莱恩特(B.Bryant)认为"环境表现为能够维持持续共同体的文化规范及价值、规则、规定、行动、政策、决断等"。在这里,"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得到尊重和崇尚,是恪守分配正义的共同性。"(Bunian Bnyant,"Introduction,"in B.Bryant (ed) environ 
;mental justice:Issues,Rollicks,and Rotations Washington,D.C,Island Miens,1995,p.6)。这里"批判了环境正义是讲环境问题能离开社会正义并以社会正义为先导的见解,相反认为阶级、种族、性是探究社会与经济关系问题的核心。"就是说"以阶级、种族、性为根据产生权力、机会的不平等,任何由这种差别促成的环境破坏和灾害,将不偏不党为系铃者解铃。""环境正义与当今剥削、不平等及一些集团持有特权的生产机制、福祉关系相关联。"现在是对此挑战的时候了(C.talbot,"environmental justice,"p.93)
环境正义是解决环境问题在社会问题的延长线上找到的契合。环境正义是杠杆,尽可能控制不得已的开发,维持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这看似未脱离以往以人为中心的旧套子,也确有人有这种忧虑。但这是一种保守的思维方式,事实上 《环境正义与政策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