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简·爱》叙述的反叛与平衡
特道歉并且解释一番:“先生,我说得太坦率了,请你原谅。我应该回答说关于外貌问题要作一个即兴的回答是不容易的;个人的审美力不同;美并不重要,或者诸如此类的话。”(105)罗切斯特从前的女人,如法国美女赛莉娜当面吹捧他,赞美他,背后却说他是丑八怪,这是他心中的一道伤痕。而今天他面前的一个家庭女教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过是一个高级仆人,一个相貌平平的贫民女子竟然说他不漂亮。这样就与他从前的女人拉开了距离,也抬高了简·爱在罗切斯特心目中的地位。简·爱身上的直率和真诚是他从前的女人所不具备的,也是罗切斯特长期以来寻而不可得的。而道歉又使罗切斯特体会到这个女子的教养和善解人意。这使他把她看作精神上可以平等交流的人。他后来向简·爱诉说自己在巴黎的私生活也证明他在心理对简·爱的重视。她的坦率真诚与才学胆识是她与社会抗争的资
当罗切斯特想要进行交流时,“不要把椅子拉得再远了,爱小姐,就坐在我放的地方——这是说,如果你高兴的话。”在罗切斯特看来,“引你说话,更多地了解了解你,这将会使我高兴。”(104)
简·爱向罗切斯特讲述撕毁面纱事件时,勃朗特深思熟虑地展现了简·爱卓越的讲故事的能力。此时第一人称叙述中经验自我的优势非常明显,我们是根据简·爱经历事情的经过来体验事件的全过程:先是烛光和声响惊醒了主人公,接着一个未曾谋面的女人出现在眼前,这个可怖的女人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跟随她同样感受。简·爱不仅仅能够分析事件,也能把故事同时传达给了“读者”,立刻消除了叙述话语和小说之间的距离。这样小说与叙述就完全汇合了。热奈特揭示了这种叙述中处心积虑的融合,他称之为“叙述转喻”(narrative metalepsis),尤其制造出一种“双重现在性”(double-temporality)的效果,好像叙述文与故事是同步的。当简·爱成长为叙述者,她的双重角色——主人公和叙述者——自然合而为一,用叙述自我的眼光进行叙述。她的经验自我逐渐成长为叙述自我,学会与人建立可信的交流,并充分享受交流的愉悦。而交流正是确立自我身份的关键。“自我身份的确立并不意味着能够独自完成,而在于通过与他人对话进行商榷。……我自己的身份关键在于与他人进行对话。”36
离开桑费尔德之前,简·爱与自己内心的“声音”进行争论,基于“世界上没人在乎你”的理由,她屈服了内心的建议。当她最后确实听到了一个声音,那不是她内心的想法,而是罗切斯特的声音,跨越千山万水对她说的话,她立刻回应。简·爱最后成为叙述者的角色就是在她学会把她的心声与“他者”们进行交流,这是一个有效叙述非常关键的技巧。
离开桑费尔德后,简·爱与圣约翰之间的交流中,她本能地把她的所思所想说出来。罗切斯特希望他们能共同生活而没有婚姻,圣约翰企图要与她结婚却没有爱。她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表达出来,她的辨才与气度都蕴藏于对话之中了。
“到别处去找吧,不要找我,圣约翰;去找一个对你合适的人。”
“你的意思是说找一个适合于我的目的——适合于我的职业的吧。我再跟你说一遍,我并非作为微不足道的个人——带着人的自私感的普通的人,而是作为传教士,才希望结婚的。”
“那我就把我的精力给传教士——他需要的只是这个——而不把我自己给他;那不过是在果核外面加上果皮果壳罢了。他要它们没有用处;我就留着吧。”
“你留不住——也不应该留。你以为上帝会对半个祭品感到满意吗?他会接受一个残缺不全的牺牲吗?我拥护的是上帝的事业;我是站在他的旗帜下召你入伍的。我不能代表上帝接受一种分割的忠诚;它必须是完整的。”
“哦!我愿意把我的心给上帝”,我说,“你不需要它。”(333-334)
圣约翰以上帝的使者自居,口口声声说去印度传教是他的天职。他还以上帝的旨意为借口强迫简·爱嫁他为妻。他以表面的大公无私掩盖了对简·爱鲜活的感情的不管不顾。他并不是因为爱简·爱而想娶她为妻,而只是认为她适合做一个传教士的妻子,是一个传教士的工具。传教士的妻子有婚姻没有爱,桑菲尔德的男主人可以给她爱却没有婚姻。“但在圣约翰的身上简·爱感受到了比罗切斯特更大的威胁。圣约翰会把简·爱全部转换成对他事业的帮助,而对罗切斯特而言,他不会使她成为他自己需要的。”与圣约翰的婚姻“会杀了她。”37
他的要求似乎存在于堂皇的情理之中。女人的生存状态在男人的话语体系里似乎无足轻重。而经过了多年学习和思考的简·爱,有了可以支配自己命运的知识和权力,她拒绝了这桩无爱的婚姻。她虽然没有美貌与财富,她却拥有着维多利亚时代那些美女们所不可比拟的独立的完美心灵。她没有圣约翰那些外在的冠冕堂皇的条件,她却拥有着比圣约翰丰富得多的情感世界。
简·爱话语的力度就蕴藏在对圣约翰的回应之中,读者此时此地也最充分最直接地体会到了简·爱应对时的力度和态度的坚决。圣约翰与先前的人物相比,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形象,有着卓越的说服他人的智慧。而简·爱经过了人生关键的几个转变之后,已经学会进行有效的叙述,使自己的叙述被承认。
用对话来交流思想,最后界定了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理想关系。正如小说的结尾处所强调的,“我相信,我们是整天谈着话。互相交谈只不过是一种比较活跃的,一种可以听见的思考罢了。”(372)愉快的交谈是她理想生活的标准。
通过交流她实现了自我地位的确立,在盖茨海德和劳渥德她没有交流的能力与机会,无法为自己正名。伯莎作为夹杂在“角色”中的疯女人38,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无法获得与人交流的机会,从而也无法为自己辩护。而简·爱通过交流使自己的言辞获得承认,得以确立自己的地位。然而,与罗切斯特的交流似乎不如她与黛安娜姐妹的谈话更愉快。这可能与她的生活范围有关。尽管她结婚了,但她的作品都是在闺中的岁月完成的。詹姆斯·泰勒抱怨《谢莉》的男主人公们“缺乏清晰明确的形象,给人印象不深”,她在给他的信中说:“也许你是对的。在刻画男性人物方面,我面临着不利的条件:直观和理论不总是足以代替观察和经验。我在描写妇女时,对我所涉及的领域颇有把握,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就不大有把握。” 39
纵观全文,叙述的第一阶段,对里德一家和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都用粗线条加以描述,保持着一个孩童的视点。第二阶段中对菲尔费克斯太太的描述也不太完全,但由于简·爱对她的行为趋向进行及时的叙述分析,叙述也变得稍稍复杂些。她与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因为她诚实地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叙述也比较复杂。而与圣约翰的对话正是棋逢对手。她的话语逐渐成熟,自我身份和地位也逐渐树立起来,同时作品也在个人的意愿和社会语境获得平衡。
二、 “我兴致勃勃地听他谈”——沉默的简·爱回归女家庭教师的本分
《简·爱》的女性叙述者在讲故事的行为、故事本身或通过故事塑造的形象都违背了传统的女性形象的标准,那么她就有被读者抵制的危险,无法赢得受述者的赞同和支持,继而失去将来可能的读者,因而难以在既定的社会关系权力
《(推荐)《简·爱》叙述的反叛与平衡(第7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834.html
本,理智和道德力量是她赢得尊重的“水晶鞋”。
当罗切斯特想要进行交流时,“不要把椅子拉得再远了,爱小姐,就坐在我放的地方——这是说,如果你高兴的话。”在罗切斯特看来,“引你说话,更多地了解了解你,这将会使我高兴。”(104)
简·爱向罗切斯特讲述撕毁面纱事件时,勃朗特深思熟虑地展现了简·爱卓越的讲故事的能力。此时第一人称叙述中经验自我的优势非常明显,我们是根据简·爱经历事情的经过来体验事件的全过程:先是烛光和声响惊醒了主人公,接着一个未曾谋面的女人出现在眼前,这个可怖的女人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跟随她同样感受。简·爱不仅仅能够分析事件,也能把故事同时传达给了“读者”,立刻消除了叙述话语和小说之间的距离。这样小说与叙述就完全汇合了。热奈特揭示了这种叙述中处心积虑的融合,他称之为“叙述转喻”(narrative metalepsis),尤其制造出一种“双重现在性”(double-temporality)的效果,好像叙述文与故事是同步的。当简·爱成长为叙述者,她的双重角色——主人公和叙述者——自然合而为一,用叙述自我的眼光进行叙述。她的经验自我逐渐成长为叙述自我,学会与人建立可信的交流,并充分享受交流的愉悦。而交流正是确立自我身份的关键。“自我身份的确立并不意味着能够独自完成,而在于通过与他人对话进行商榷。……我自己的身份关键在于与他人进行对话。”36
离开桑费尔德之前,简·爱与自己内心的“声音”进行争论,基于“世界上没人在乎你”的理由,她屈服了内心的建议。当她最后确实听到了一个声音,那不是她内心的想法,而是罗切斯特的声音,跨越千山万水对她说的话,她立刻回应。简·爱最后成为叙述者的角色就是在她学会把她的心声与“他者”们进行交流,这是一个有效叙述非常关键的技巧。
离开桑费尔德后,简·爱与圣约翰之间的交流中,她本能地把她的所思所想说出来。罗切斯特希望他们能共同生活而没有婚姻,圣约翰企图要与她结婚却没有爱。她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表达出来,她的辨才与气度都蕴藏于对话之中了。
“到别处去找吧,不要找我,圣约翰;去找一个对你合适的人。”
“你的意思是说找一个适合于我的目的——适合于我的职业的吧。我再跟你说一遍,我并非作为微不足道的个人——带着人的自私感的普通的人,而是作为传教士,才希望结婚的。”
“那我就把我的精力给传教士——他需要的只是这个——而不把我自己给他;那不过是在果核外面加上果皮果壳罢了。他要它们没有用处;我就留着吧。”
“你留不住——也不应该留。你以为上帝会对半个祭品感到满意吗?他会接受一个残缺不全的牺牲吗?我拥护的是上帝的事业;我是站在他的旗帜下召你入伍的。我不能代表上帝接受一种分割的忠诚;它必须是完整的。”
“哦!我愿意把我的心给上帝”,我说,“你不需要它。”(333-334)
圣约翰以上帝的使者自居,口口声声说去印度传教是他的天职。他还以上帝的旨意为借口强迫简·爱嫁他为妻。他以表面的大公无私掩盖了对简·爱鲜活的感情的不管不顾。他并不是因为爱简·爱而想娶她为妻,而只是认为她适合做一个传教士的妻子,是一个传教士的工具。传教士的妻子有婚姻没有爱,桑菲尔德的男主人可以给她爱却没有婚姻。“但在圣约翰的身上简·爱感受到了比罗切斯特更大的威胁。圣约翰会把简·爱全部转换成对他事业的帮助,而对罗切斯特而言,他不会使她成为他自己需要的。”与圣约翰的婚姻“会杀了她。”37
他的要求似乎存在于堂皇的情理之中。女人的生存状态在男人的话语体系里似乎无足轻重。而经过了多年学习和思考的简·爱,有了可以支配自己命运的知识和权力,她拒绝了这桩无爱的婚姻。她虽然没有美貌与财富,她却拥有着维多利亚时代那些美女们所不可比拟的独立的完美心灵。她没有圣约翰那些外在的冠冕堂皇的条件,她却拥有着比圣约翰丰富得多的情感世界。
简·爱话语的力度就蕴藏在对圣约翰的回应之中,读者此时此地也最充分最直接地体会到了简·爱应对时的力度和态度的坚决。圣约翰与先前的人物相比,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形象,有着卓越的说服他人的智慧。而简·爱经过了人生关键的几个转变之后,已经学会进行有效的叙述,使自己的叙述被承认。
用对话来交流思想,最后界定了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理想关系。正如小说的结尾处所强调的,“我相信,我们是整天谈着话。互相交谈只不过是一种比较活跃的,一种可以听见的思考罢了。”(372)愉快的交谈是她理想生活的标准。
通过交流她实现了自我地位的确立,在盖茨海德和劳渥德她没有交流的能力与机会,无法为自己正名。伯莎作为夹杂在“角色”中的疯女人38,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无法获得与人交流的机会,从而也无法为自己辩护。而简·爱通过交流使自己的言辞获得承认,得以确立自己的地位。然而,与罗切斯特的交流似乎不如她与黛安娜姐妹的谈话更愉快。这可能与她的生活范围有关。尽管她结婚了,但她的作品都是在闺中的岁月完成的。詹姆斯·泰勒抱怨《谢莉》的男主人公们“缺乏清晰明确的形象,给人印象不深”,她在给他的信中说:“也许你是对的。在刻画男性人物方面,我面临着不利的条件:直观和理论不总是足以代替观察和经验。我在描写妇女时,对我所涉及的领域颇有把握,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就不大有把握。” 39
纵观全文,叙述的第一阶段,对里德一家和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都用粗线条加以描述,保持着一个孩童的视点。第二阶段中对菲尔费克斯太太的描述也不太完全,但由于简·爱对她的行为趋向进行及时的叙述分析,叙述也变得稍稍复杂些。她与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因为她诚实地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叙述也比较复杂。而与圣约翰的对话正是棋逢对手。她的话语逐渐成熟,自我身份和地位也逐渐树立起来,同时作品也在个人的意愿和社会语境获得平衡。
二、 “我兴致勃勃地听他谈”——沉默的简·爱回归女家庭教师的本分
《简·爱》的女性叙述者在讲故事的行为、故事本身或通过故事塑造的形象都违背了传统的女性形象的标准,那么她就有被读者抵制的危险,无法赢得受述者的赞同和支持,继而失去将来可能的读者,因而难以在既定的社会关系权力
规范中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威。那么,《简·爱》的叙述又是如何体现出对既定的身份的皈依呢?
《(推荐)《简·爱》叙述的反叛与平衡(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