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
时兼顾公民不同需求的美国全国电视网,现在按着成本与收益比较的逻辑,逐渐朝娱乐台的方向倾斜,使得全美电视网目前最看重的新闻节目不是晚间新闻,而是提供生活讯息的软性晨间新闻,及类似犯罪实录的新闻杂志。Fox News向来以耸动冲突为能事,而CNN近期砸下大笔银子挖来明星女主播宗毓华与葆拉箩(Paula Zahn),为的也不是她们的新闻专业,而是其个人魅力所能号召来的年轻观众。”观众看似面临着无穷的可选择性,但是接受挑选的节目既不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也不属于最佳的节目。③
虽然商业电视可供选择的频道数量很多,但它并非真实的多样化,而是不断的强化重播次数,大规模地重新包装现有材料,很多频道的内容存在类似的地方,实际选择余地并不大,受众并没有得到高质量的视听服务。而且很多收费电视服务商仅仅是将若干频道进行巧妙的捆绑进行销售,受众实际的视听服务选择空间并不乐观。在默多克天空广播的数字电视平台上娱乐性的频道占据了主流,严肃的节目内容比例甚低,电影频道、娱乐频道、成人频道的数量均高于新闻与纪录片频道,相对于公共电视而言,“天空广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在体育、电影等方面,尤其是获得了电影、体育赛事直播和其他各种大众娱乐活动的排他性收费电视使用权,但是在新闻等公共性节目方面乏善可称。
(四)单向度的人
默多克坚信他的报刊、电视、杂志完全是为了满足读者、观众的需要。也许读者的确有参与和窥探他人隐私的永无休止的欲望,这类根深蒂固的窥淫癖和自恋情结使他们的需求与默多克提供的暴力、色情的内容一拍即合。但实际情况是,观众的需求对于暴力和色情产品的制作的影响是有限的,而且观众这方面的需求是潜在的,只有相关产品的商业开发,才能激发观众这方面的需求。正是媒介集团惟利是图的本性,使他们逐渐将自己的产品商业化,同时它与人的生理感官的刺激结合在一起。
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正是以个体及其欲望为内在基础,从日常消费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与人生,将享受、娱乐视为生命价值的实现,它不注重培养受众进行自我管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面对面进行真诚交流的能力,而是纵容受众的享乐心理,使其沉浸在娱乐之中,失去思考和反省的资格。
大众传媒就这样向大众提供了一种不断被刺激起来的消费欲望。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开始陷入一种对虚假需要无休止追逐的过程中,渐渐丧失了批判的理性、辨别能力,最终被商品拜物教所支配,日益成为畸形的单维度的人
媒体过于展示物质享受的现实诱惑,以轻松化的娱乐、程式化的复制、无限度的媚俗,抚慰甚至麻木着受众的心灵,满足着非理性的大众意志和文化市场化的需求,从而使受众的感性价值无边地膨胀,滑向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弗洛姆指出,人们在当代社会注重“占有”的意识影响下,很容易产生非生产性性格取向,这种滋生的新的人性表现为接受型、剥削型、囤积型、市场型等等。受之影响,人们放弃了对社会、未来的责任承诺,转向个人主义的自我迷恋, 对于大众传播而言,它的消费者不是上帝,而是奴隶,虽然“是地位提高了的奴隶,但仍然是奴隶”①作为麻木不仁、心满意足的奴隶,大众传播受众目光短浅、软弱无力,既不会发现、更不会反抗严重的人性异化和社会不公,对于现实的政治关怀已经转变为彻底的“明哲保身主义”②传媒消费主义必须对这种人性的嬗变作深入的思考。
媒体消费文化是一种录制文化、复制文化,媒体消费文化成为一种大众时尚,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不同层次群体生活方式的差异。因而,媒体消费文化在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又在流行的大众文化中消弭了个性和自我。
这就用一种媒介规定的单一的生活尺度取消了人类生活的多样性,最终造成了一种不讲理性,只要感性;不求深度,只讲快乐;不讲反思,只要“听话”的懒汉主义和逃避主义文化。
(五)媒体要超越娱乐和消费
媒介要为社会和公众服务。这种服务不能以媒介自己的利益为基础,而应从公众需要出发。但也不是说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因此在有限市场驱动模式下,新闻选择过程中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既来源于受众的喜好,同时更来源于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从业者。面对传媒消费主义的冲击,要从公民这一受众观出发的对新闻价值重新定义。
传媒消费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商业利益、广告泛滥与公民社会的传播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媒介消费主义付诸实践是导致新闻精神衰落和节目商业化的主导性力量。商业化的媒体释
绝不能将受众放逐于消费者的位置,简单地遵守眼球折换货币的法则,使每个受众都沉浸在娱乐之中,对电视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视而不见。①
对于社会而言,大众媒体尤其是影响广泛的电视媒体至关重要,因为民主体制、经济运行、文化普及等都与受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息息相关,比如各种选举的电视转播、关于新政策、新法规的讨论等有助于增进通常不接触政治中心的受众了解、参与公共问题。实际上,从自然环境问题到社会公正,从政治体制改革到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电视作为颇具建构性力量的符号工具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但是,私人拥有的电视媒体往往更有动力关注最具商业利益的受众,而那些少数族裔、低收入者等缺乏广告价值的受众容易受到忽视。公有产权属性的电视媒体往往被赋予了普遍视听服务和维持视听公平的功能,通过为不具有商业价值的受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缓解他们的信息和娱乐贫乏。
媒体应当促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不能完全将受众视为消费者。任何具有言说及行动能力的受众都可以自由地与媒体进行互动,不能因为自身不具有市场价值而被排斥在外。所有受众都有平等的权利向电视媒体提出任何想讨论的问题,对别人的论点加以质疑,并表达自己的欲望与需求,媒体权利不能放在掌握财富的少部分人手中。而且每个受众都应当有表达自己真实主张的权利,不受外在的权力或意识形态所影响,无论外在的压迫感来源于国家机构还是市场法则。受众所收看的电视节目中应该有利于理性程度的提高,既不能为刻版印象所遮蔽,以不能沉醉在感官的娱乐中而无法自拔。只有建构在公民受众立场上的媒介系统才能够促进公民享有媒介的接近权,了解媒体特性、制播过程、阅读观赏的要点,使受众成为“耳聪目明的阅听人”。更进一步,受众了解媒介之后,能够逐渐开始学习如何透过媒介表达意见,并且尝试如何正确无误地传达讯息,成为“脑清手巧的传播者”。这样,媒介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工具才可以不为政府和商业力量所把持,深化受众的公民权利实践能力。
(六)被收购的民主
独立的、充满活力的多样化的媒体对于一个健康的民主和社会至关重要。但为了实现媒体市场风险最小,公司利润更大化,美国媒体出现了集中与联合的趋势。新闻公司总裁彼得·彻宁(Peter·Chernin)1998年曾经这样说过,“只要媒体能够实现集中和联合,不管利润流向哪里,准保你旱涝保收”。但过度的垄断与集中对民主却是有害的。
1993年,本·巴格迪坎写了他的经典之作——《媒体垄断》,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由美国50家大公司控制信息的生产和流通的媒体垄断将会危害美国的民主制度。这本书出到第六版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降为6家。“每一版出来的时候都被一些人指责为故作惊人之语”,本· 《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863.html
虽然商业电视可供选择的频道数量很多,但它并非真实的多样化,而是不断的强化重播次数,大规模地重新包装现有材料,很多频道的内容存在类似的地方,实际选择余地并不大,受众并没有得到高质量的视听服务。而且很多收费电视服务商仅仅是将若干频道进行巧妙的捆绑进行销售,受众实际的视听服务选择空间并不乐观。在默多克天空广播的数字电视平台上娱乐性的频道占据了主流,严肃的节目内容比例甚低,电影频道、娱乐频道、成人频道的数量均高于新闻与纪录片频道,相对于公共电视而言,“天空广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在体育、电影等方面,尤其是获得了电影、体育赛事直播和其他各种大众娱乐活动的排他性收费电视使用权,但是在新闻等公共性节目方面乏善可称。
(四)单向度的人
默多克坚信他的报刊、电视、杂志完全是为了满足读者、观众的需要。也许读者的确有参与和窥探他人隐私的永无休止的欲望,这类根深蒂固的窥淫癖和自恋情结使他们的需求与默多克提供的暴力、色情的内容一拍即合。但实际情况是,观众的需求对于暴力和色情产品的制作的影响是有限的,而且观众这方面的需求是潜在的,只有相关产品的商业开发,才能激发观众这方面的需求。正是媒介集团惟利是图的本性,使他们逐渐将自己的产品商业化,同时它与人的生理感官的刺激结合在一起。
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正是以个体及其欲望为内在基础,从日常消费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与人生,将享受、娱乐视为生命价值的实现,它不注重培养受众进行自我管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面对面进行真诚交流的能力,而是纵容受众的享乐心理,使其沉浸在娱乐之中,失去思考和反省的资格。
大众传媒就这样向大众提供了一种不断被刺激起来的消费欲望。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开始陷入一种对虚假需要无休止追逐的过程中,渐渐丧失了批判的理性、辨别能力,最终被商品拜物教所支配,日益成为畸形的单维度的人
媒体过于展示物质享受的现实诱惑,以轻松化的娱乐、程式化的复制、无限度的媚俗,抚慰甚至麻木着受众的心灵,满足着非理性的大众意志和文化市场化的需求,从而使受众的感性价值无边地膨胀,滑向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弗洛姆指出,人们在当代社会注重“占有”的意识影响下,很容易产生非生产性性格取向,这种滋生的新的人性表现为接受型、剥削型、囤积型、市场型等等。受之影响,人们放弃了对社会、未来的责任承诺,转向个人主义的自我迷恋, 对于大众传播而言,它的消费者不是上帝,而是奴隶,虽然“是地位提高了的奴隶,但仍然是奴隶”①作为麻木不仁、心满意足的奴隶,大众传播受众目光短浅、软弱无力,既不会发现、更不会反抗严重的人性异化和社会不公,对于现实的政治关怀已经转变为彻底的“明哲保身主义”②传媒消费主义必须对这种人性的嬗变作深入的思考。
媒体消费文化是一种录制文化、复制文化,媒体消费文化成为一种大众时尚,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不同层次群体生活方式的差异。因而,媒体消费文化在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又在流行的大众文化中消弭了个性和自我。
这就用一种媒介规定的单一的生活尺度取消了人类生活的多样性,最终造成了一种不讲理性,只要感性;不求深度,只讲快乐;不讲反思,只要“听话”的懒汉主义和逃避主义文化。
(五)媒体要超越娱乐和消费
媒介要为社会和公众服务。这种服务不能以媒介自己的利益为基础,而应从公众需要出发。但也不是说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因此在有限市场驱动模式下,新闻选择过程中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既来源于受众的喜好,同时更来源于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从业者。面对传媒消费主义的冲击,要从公民这一受众观出发的对新闻价值重新定义。
传媒消费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商业利益、广告泛滥与公民社会的传播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媒介消费主义付诸实践是导致新闻精神衰落和节目商业化的主导性力量。商业化的媒体释
放和激励了观众追求感官满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会破坏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所需要的文化权威、工作伦理和道德责任感。媒介消费主义使得媒介作为强有力的传播工具沦为创造利润的工具,压制了人类能够在交往和自由中获取的利益。
绝不能将受众放逐于消费者的位置,简单地遵守眼球折换货币的法则,使每个受众都沉浸在娱乐之中,对电视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视而不见。①
对于社会而言,大众媒体尤其是影响广泛的电视媒体至关重要,因为民主体制、经济运行、文化普及等都与受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息息相关,比如各种选举的电视转播、关于新政策、新法规的讨论等有助于增进通常不接触政治中心的受众了解、参与公共问题。实际上,从自然环境问题到社会公正,从政治体制改革到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电视作为颇具建构性力量的符号工具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但是,私人拥有的电视媒体往往更有动力关注最具商业利益的受众,而那些少数族裔、低收入者等缺乏广告价值的受众容易受到忽视。公有产权属性的电视媒体往往被赋予了普遍视听服务和维持视听公平的功能,通过为不具有商业价值的受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缓解他们的信息和娱乐贫乏。
媒体应当促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不能完全将受众视为消费者。任何具有言说及行动能力的受众都可以自由地与媒体进行互动,不能因为自身不具有市场价值而被排斥在外。所有受众都有平等的权利向电视媒体提出任何想讨论的问题,对别人的论点加以质疑,并表达自己的欲望与需求,媒体权利不能放在掌握财富的少部分人手中。而且每个受众都应当有表达自己真实主张的权利,不受外在的权力或意识形态所影响,无论外在的压迫感来源于国家机构还是市场法则。受众所收看的电视节目中应该有利于理性程度的提高,既不能为刻版印象所遮蔽,以不能沉醉在感官的娱乐中而无法自拔。只有建构在公民受众立场上的媒介系统才能够促进公民享有媒介的接近权,了解媒体特性、制播过程、阅读观赏的要点,使受众成为“耳聪目明的阅听人”。更进一步,受众了解媒介之后,能够逐渐开始学习如何透过媒介表达意见,并且尝试如何正确无误地传达讯息,成为“脑清手巧的传播者”。这样,媒介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工具才可以不为政府和商业力量所把持,深化受众的公民权利实践能力。
(六)被收购的民主
独立的、充满活力的多样化的媒体对于一个健康的民主和社会至关重要。但为了实现媒体市场风险最小,公司利润更大化,美国媒体出现了集中与联合的趋势。新闻公司总裁彼得·彻宁(Peter·Chernin)1998年曾经这样说过,“只要媒体能够实现集中和联合,不管利润流向哪里,准保你旱涝保收”。但过度的垄断与集中对民主却是有害的。
1993年,本·巴格迪坎写了他的经典之作——《媒体垄断》,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由美国50家大公司控制信息的生产和流通的媒体垄断将会危害美国的民主制度。这本书出到第六版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降为6家。“每一版出来的时候都被一些人指责为故作惊人之语”,本· 《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