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系”浮出水面
头地位。为了巩固在国泰君安的控股地位,上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收购了华贸、申能、大众等一些公司的股权,准备把其股权比例从16.4%提升到30%多,有关法律手续正在最后完善中。为此,上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付出了巨额代价,它用手中的一些优秀上市公司的法人股置换了国泰君高达20-30亿的不良资产,为国泰君安的上市和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华能集团
华能集团是一个总资产达1500亿的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很早以来,就一直向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目标迈进。原来,一直是长城证券与特区证券的大股东。1998年以12.5%成为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特区证券的并列大股东之一,但据内部的一些高层人士透露:因股权比例分散,几年来,特区证券股东之间纷争不断,以致公司业务多年绯徊不前。记者经多方来访,无法从正式渠道印证上述说法,但特区证券近年来确实业务不见突破,难觅当年“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豪情与雄姿。
华能集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对长城证券的控股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操作,华能集团通过下属系列关联公司,以高价受让等方式,受让了深圳庐山置业等4家公司的股权,将对长城证券的股份增持到50.68%的股权。据了解,相关法律手续尚待最后完善,目前正在向中国证监会报批。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最新政策,券商的增资扩股等工作,中国证监会只起一个核准作用。因此,有关人士都认为华能集团控股长城证券已成定局。
身为华能集团南方发展公司总经理兼任长城证券副董事长的赵如斌,在最近召开的长城证券2002年度工作会议表示:华能集团增持长城证券的原因之一是多年来与长城证券建立了牢固的感情,二是因为希望集中股权后,有利于统一股东认识,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长城证券的长远发展。赵如斌在这次会议上还对长城的员工很坚定地表达了他的一个观点:通过增持的方式紧密长城证券与华能集团的关系,既对长城有利,也对华能有利。今后一个不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的公司是不会做大做强的,而一个没有强大背景的证券公司也不会做大做强。赵如斌还承诺,华能集团今后在自身业务发展中可以为长城证券创造出不少市场机会。长城证券可以凭借竞争优势争取华能资本市场业务份额。
据该公司相关人士透露:在这次会议上,赵如斌重申,对投资入股的企业华能是通过股权纽带关系进行管理的,没有行政干预行为。因此,华能集团入主长城证券后,会保持原来经营班子不变、职责不变、良好势头不变、经营秩序等“四不变”。
有知情人士透露:长城证券因规模中等、资产良好、业绩不错,曾经受到不少投资者的青睐。华能集团是以相对较高的代价收购了一些小股东的股份,而一举确认其在长城证券的绝对控股地位。
上海糖烟酒集团公司
在以上所有的公司中,上海糖烟酒集团公司是一家资产最小,也是投资最谨慎的一家公司。它的总资产47个亿,净资产27个亿,分别占有平安证券、大鹏证券、上海证券、兴业证券2%、2%、4%、4%的股权。该公司总经理葛俊杰并不认为投资谨慎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是控制风险和分散风险的问题。葛俊杰强调,他投资券商并不仅仅是为了投资回报,而是要借助证券公司的资源加强集团内部的资本运作,利用券商的研究力量为企业转型提供战略咨询。一言以蔽之,就要是与证券公司构筑一个相互发展的平台,实现资本与产业的互动。据了解,国内百货业的平均利润只有2%,因此糖烟酒公司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特别迫切。
葛俊杰挑选券商的标准也与众不同,他主要看重证券公司的业务特色和经营团队,力图在券商中寻找一种优秀企业的运行模式。据葛俊杰评价,所投资券商各具特色,兴业证券经营谨慎且比较稳健,大鹏证券经营班子透明、开放、市场化,平安证券以平安保险为支撑,发展前景看好,因此都有吸引投资的地方。葛俊杰强调:我现在是以风险投资的理念投资证券公司。目前证券行业正处于一个大的格局调整,只有在调整中坚持专业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市场化探索的券商才会形成核心竞争力也。也只有挑选这样的公司,才会有良好的投资回报。
三
(一)关于投资者的特征
以上描述可能无法穷尽证券公司的投资者的全貌,但应该能够勾勒出其中主要投资者的概况。这些投资券商超过两家以上、逐渐在形成各种不同“系"列的投资者主要有以下特点:
1 这些投资者都是资产庞大,动辄百亿千亿的多元化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它们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是支撑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除了庞大的资金外,它们还拥有盘根错节的、蕴藏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为证券公司今后的兼并重组奠定了基础。
2 这些投资者都有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理想,甚至已初步搭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在涉足证券领域之前,多已涉足银行、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如山东电力集团、华侨城集团、
3 这些公司目前都处于急剧扩张阶段,对外投资多采取进攻性战略,多数还没有来得及系统检讨扩张中的得失,基本上对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中的风险防范机制没有足够认识。在采访中,很少有企业领导人提及这一问题。在记者的连续追问下,或曰:适当控制投资规模;或曰:加强道德教育。对金融控股集团中因不当内部交易可能引发风险传递和放大、对集团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结构问题、对集团间成员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有效监管问题、对集团成员的决策自主权问题都几乎没有人进行过系统考虑。
4 这些投资者普遍看好证券行业的未来。虽然大家共同经历了2001年证券行业的严冬,也清楚地了解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逐步降低、竞争越演越烈。但受访者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纵向比较,证券行业的暴利时代结束了,但横向相比,它还是一个朝阳行业,随着着该行业业务领域的拓宽,应该还是大有可为。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的为了共同构筑资本运作的平台。正如长城证券副董事长赵如斌所言,今后一个不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的公司是不会做大做强的,而一个没有强大背景的证券公司也不会做大做强。产业集团在自身业务发展中可以为证券公司创造出不少市场机会。证券公司可以凭借母公司的优势争取更多的资本市场业务份额。
5 但从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可以看出,他们有些投资行为带有不可避免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对于一些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投资者来说,这些行为明显是由于股权主体缺位而造成的盲目投资;对于一些民营性质的资本来说,很多是因政策阻碍长期徘徊在证券公司门外而缺乏对这一行业深刻了解而造成的投资失误。
同时,其中不少所谓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还是相当表面化的:以上市公司的股权抵押贷款,以金融机构的资金补充自己的流动资金,以对证券公司的投资为名,借钱给证券公司炒股票。看上去,我们的企业已经与金融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际上金融资本与产业链条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有的甚至是完全割裂的。无怪乎,某些企业由于主业不佳,一下子就转型成为金融投资公司。类似情形不胜凡举。
(二)在这些企业集团参股券商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投资特点:
1 在政策放开以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谋求绝对控股地位。如华能集团正在试图用高价收购长城证券的分散股权,形成在长城证券的绝对控股地位;山东电力集团在蔚深证券的增资扩股中毫不犹豫地捍卫其大股东地位;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从不放松自己在国信证券的控股权。在新的尚未尘埃落定的券商增资或重组中,这种事例比比皆是。即便在没有条件绝对控股的情形下,这些法人投资者也在力图争取更大的“话事权",他们逐步降低或退出在一些具有强势股东的券商中的股权,仅仅是为了参股分红的投资者越来越少。
2 多数投资者普遍看好中等规模、资产干净、营业部布局合理的中型券商。如长城证券、蔚深证券等。一个原因是其规模不大,投资者可以用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控制权。如山东电力集团用3亿多就获得了蔚深证券34.7%的控制权,华侨城集团用2个多亿就占有蔚深证券20%的股份,而它如果要在南方证券保持同样的股份将近要投资7个亿。又如红塔集团在国信证券投资4个亿才占其20%的股份,还要面对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这个绝对控股的大股东,而在红塔证券它仅仅投资2个亿就成为公司的核心力量,并享受用自己品牌命名券商的无上荣耀和广告效应。另外一个原因:投资者们普遍认为证券市场格局未定,目前所谓的大券商并没有优胜他人的核心竞争力。证券市场可谓“中原鹿正肥",正是有市场意识、管理能力、没有包袱的中型券商逐鹿中原、争夺市场的大好时机。一些投资者正信心百倍地发出“未来之市场是谁家之天下"的质疑。
3 这些投资者普遍愿意投资两家以上的证券公司。一则是为了分散风险,二则是巩固地位,三则是在未来资本运做中互为呼应。当然还有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对于一个有着相对较高收益的行业,投资比例相对较高一些也没有太大关系。另外从一些投资者的表现来看,在中国证监会放开券商增资的要求,降低证券业的进入门槛以后,这些法人投资者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他们开 《“券商系”浮出水面(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866.html
华能集团
华能集团是一个总资产达1500亿的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很早以来,就一直向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目标迈进。原来,一直是长城证券与特区证券的大股东。1998年以12.5%成为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特区证券的并列大股东之一,但据内部的一些高层人士透露:因股权比例分散,几年来,特区证券股东之间纷争不断,以致公司业务多年绯徊不前。记者经多方来访,无法从正式渠道印证上述说法,但特区证券近年来确实业务不见突破,难觅当年“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豪情与雄姿。
华能集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对长城证券的控股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操作,华能集团通过下属系列关联公司,以高价受让等方式,受让了深圳庐山置业等4家公司的股权,将对长城证券的股份增持到50.68%的股权。据了解,相关法律手续尚待最后完善,目前正在向中国证监会报批。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最新政策,券商的增资扩股等工作,中国证监会只起一个核准作用。因此,有关人士都认为华能集团控股长城证券已成定局。
身为华能集团南方发展公司总经理兼任长城证券副董事长的赵如斌,在最近召开的长城证券2002年度工作会议表示:华能集团增持长城证券的原因之一是多年来与长城证券建立了牢固的感情,二是因为希望集中股权后,有利于统一股东认识,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长城证券的长远发展。赵如斌在这次会议上还对长城的员工很坚定地表达了他的一个观点:通过增持的方式紧密长城证券与华能集团的关系,既对长城有利,也对华能有利。今后一个不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的公司是不会做大做强的,而一个没有强大背景的证券公司也不会做大做强。赵如斌还承诺,华能集团今后在自身业务发展中可以为长城证券创造出不少市场机会。长城证券可以凭借竞争优势争取华能资本市场业务份额。
据该公司相关人士透露:在这次会议上,赵如斌重申,对投资入股的企业华能是通过股权纽带关系进行管理的,没有行政干预行为。因此,华能集团入主长城证券后,会保持原来经营班子不变、职责不变、良好势头不变、经营秩序等“四不变”。
有知情人士透露:长城证券因规模中等、资产良好、业绩不错,曾经受到不少投资者的青睐。华能集团是以相对较高的代价收购了一些小股东的股份,而一举确认其在长城证券的绝对控股地位。
上海糖烟酒集团公司
在以上所有的公司中,上海糖烟酒集团公司是一家资产最小,也是投资最谨慎的一家公司。它的总资产47个亿,净资产27个亿,分别占有平安证券、大鹏证券、上海证券、兴业证券2%、2%、4%、4%的股权。该公司总经理葛俊杰并不认为投资谨慎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是控制风险和分散风险的问题。葛俊杰强调,他投资券商并不仅仅是为了投资回报,而是要借助证券公司的资源加强集团内部的资本运作,利用券商的研究力量为企业转型提供战略咨询。一言以蔽之,就要是与证券公司构筑一个相互发展的平台,实现资本与产业的互动。据了解,国内百货业的平均利润只有2%,因此糖烟酒公司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特别迫切。
葛俊杰挑选券商的标准也与众不同,他主要看重证券公司的业务特色和经营团队,力图在券商中寻找一种优秀企业的运行模式。据葛俊杰评价,所投资券商各具特色,兴业证券经营谨慎且比较稳健,大鹏证券经营班子透明、开放、市场化,平安证券以平安保险为支撑,发展前景看好,因此都有吸引投资的地方。葛俊杰强调:我现在是以风险投资的理念投资证券公司。目前证券行业正处于一个大的格局调整,只有在调整中坚持专业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市场化探索的券商才会形成核心竞争力也。也只有挑选这样的公司,才会有良好的投资回报。
三
(一)关于投资者的特征
以上描述可能无法穷尽证券公司的投资者的全貌,但应该能够勾勒出其中主要投资者的概况。这些投资券商超过两家以上、逐渐在形成各种不同“系"列的投资者主要有以下特点:
1 这些投资者都是资产庞大,动辄百亿千亿的多元化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它们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是支撑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除了庞大的资金外,它们还拥有盘根错节的、蕴藏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为证券公司今后的兼并重组奠定了基础。
2 这些投资者都有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理想,甚至已初步搭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在涉足证券领域之前,多已涉足银行、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如山东电力集团、华侨城集团、
华能集团、红塔集团、香港招商局集团等等,包括资产最小的上海糖烟酒集团都概莫能外。他们都表现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的强烈愿望,有的已经正式向国家报批组建金融控股集团。他们一致认为以金融控股为模式的混业经营是提高个体金融机构效益、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他们今天的所有准备都是为明天的混业竞争未雨绸缪。
3 这些公司目前都处于急剧扩张阶段,对外投资多采取进攻性战略,多数还没有来得及系统检讨扩张中的得失,基本上对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中的风险防范机制没有足够认识。在采访中,很少有企业领导人提及这一问题。在记者的连续追问下,或曰:适当控制投资规模;或曰:加强道德教育。对金融控股集团中因不当内部交易可能引发风险传递和放大、对集团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结构问题、对集团间成员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有效监管问题、对集团成员的决策自主权问题都几乎没有人进行过系统考虑。
4 这些投资者普遍看好证券行业的未来。虽然大家共同经历了2001年证券行业的严冬,也清楚地了解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逐步降低、竞争越演越烈。但受访者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纵向比较,证券行业的暴利时代结束了,但横向相比,它还是一个朝阳行业,随着着该行业业务领域的拓宽,应该还是大有可为。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的为了共同构筑资本运作的平台。正如长城证券副董事长赵如斌所言,今后一个不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的公司是不会做大做强的,而一个没有强大背景的证券公司也不会做大做强。产业集团在自身业务发展中可以为证券公司创造出不少市场机会。证券公司可以凭借母公司的优势争取更多的资本市场业务份额。
5 但从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可以看出,他们有些投资行为带有不可避免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对于一些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投资者来说,这些行为明显是由于股权主体缺位而造成的盲目投资;对于一些民营性质的资本来说,很多是因政策阻碍长期徘徊在证券公司门外而缺乏对这一行业深刻了解而造成的投资失误。
同时,其中不少所谓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还是相当表面化的:以上市公司的股权抵押贷款,以金融机构的资金补充自己的流动资金,以对证券公司的投资为名,借钱给证券公司炒股票。看上去,我们的企业已经与金融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际上金融资本与产业链条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有的甚至是完全割裂的。无怪乎,某些企业由于主业不佳,一下子就转型成为金融投资公司。类似情形不胜凡举。
(二)在这些企业集团参股券商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投资特点:
1 在政策放开以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谋求绝对控股地位。如华能集团正在试图用高价收购长城证券的分散股权,形成在长城证券的绝对控股地位;山东电力集团在蔚深证券的增资扩股中毫不犹豫地捍卫其大股东地位;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从不放松自己在国信证券的控股权。在新的尚未尘埃落定的券商增资或重组中,这种事例比比皆是。即便在没有条件绝对控股的情形下,这些法人投资者也在力图争取更大的“话事权",他们逐步降低或退出在一些具有强势股东的券商中的股权,仅仅是为了参股分红的投资者越来越少。
2 多数投资者普遍看好中等规模、资产干净、营业部布局合理的中型券商。如长城证券、蔚深证券等。一个原因是其规模不大,投资者可以用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控制权。如山东电力集团用3亿多就获得了蔚深证券34.7%的控制权,华侨城集团用2个多亿就占有蔚深证券20%的股份,而它如果要在南方证券保持同样的股份将近要投资7个亿。又如红塔集团在国信证券投资4个亿才占其20%的股份,还要面对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这个绝对控股的大股东,而在红塔证券它仅仅投资2个亿就成为公司的核心力量,并享受用自己品牌命名券商的无上荣耀和广告效应。另外一个原因:投资者们普遍认为证券市场格局未定,目前所谓的大券商并没有优胜他人的核心竞争力。证券市场可谓“中原鹿正肥",正是有市场意识、管理能力、没有包袱的中型券商逐鹿中原、争夺市场的大好时机。一些投资者正信心百倍地发出“未来之市场是谁家之天下"的质疑。
3 这些投资者普遍愿意投资两家以上的证券公司。一则是为了分散风险,二则是巩固地位,三则是在未来资本运做中互为呼应。当然还有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对于一个有着相对较高收益的行业,投资比例相对较高一些也没有太大关系。另外从一些投资者的表现来看,在中国证监会放开券商增资的要求,降低证券业的进入门槛以后,这些法人投资者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他们开 《“券商系”浮出水面(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