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系”浮出水面
关注一下重要券商背后的主要股东情况,我们会发现:证券公司也像上市公司一样,已经初步出现了一些“系”的雏形——“券商系”浮出水面
一
在去冬今春短短的数月间,一股股在某些领域起主导作用的金融力量,以更积极、更主动、更坚决的姿态悄无声息地渗入了证券市场。在媒体和人们不经意间,证券行业出现了许多不为外界深知的巨变,并表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特征。
以大股东命名的证券公司“红塔证券”已经掀起盖头;第一家综合类券商参股综合类券商的个案正在浮出水面;证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阶层在股东力量均衡的新券商中初现端倪。
关注一下重要券商背后的主要股东情况,我们也许会发现:证券公司也像上市公司一样,已经初步出现了一些“系”的雏形,只不过,因为证券公司不像上市公司一样需要信息披露,这些“系”显得隐蔽而神秘,下面是我们能够搜集到的控股两家以上券商的股东结构示意图,证券市场更深层次的格局变动和未来发展脉胳也许就如草蛇灰线隐现于其中。
二
山东电力集团:
从1995年开始,山东电力集团在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构想下,开始了向工业实业、房地产、旅游商贸、金融证券、信息资源、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元发展,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一个总资产1000亿、净资产近400亿的实态产权系统,并且形成了包含银行、信托、证券期货、保险等内容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初步架构。从1995年投资华夏银行到现在,山东电力集团已直接或间接参股交通银行、鲁能金穗期货经纪公司、鲁能英大保险代理公司、英大信托。从1999年开始,山东电力集团又开始注重对新兴朝阳行业——证券行业的投入,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成为占有蔚深证券40%股份的大股东,后来又以15%的股份成为湘财证券的并列第一大股东。在最近上报的蔚深证券新一轮增资扩股方案中,山东电力准备增资到2.4亿元,继续以34.7%的股权控股蔚深证券。山东电力集团内部普
遍认为:虽然以前蔚深证券业绩平平,但在去年的市场调整中损失较小,资产比较干净,股权重组后引进的华侨城集团、深业集团都能较好地提升股权素质,因此蔚深证券是个很有前途的公司。
华侨城集团:
截至目前,华侨城集团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280亿和89亿元,拥有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89家,拥有康佳和华侨城等两家上市公司,并参股南方证券、国泰君安、蔚深证券三家证券公司。多年来,华侨城集团坚持在房地产主业下的多元发展,近年来加大了对证券、保险和银行、传媒业的投资,力图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控股集团。
从股权结构图上也可以看出:华侨城集团正在有意识地降低在国泰君安和南方证券的股权比例,而在蔚深证券中则谋求更大的“投资回报”。
据华侨城集团有关人士介绍,虽说这些年证券行业收益良好,在国泰君安、南方证券的投资收益也有较好的回报,但因为这些券商规模太大,股东较多,要在其中谋求控股地位成本太高,因此在这两家券商新一轮增资扩股中没有参与同步增资,有意识地降低了投资比例,只是保留了一个董事席位。而蔚深证券资本金规模不大(增资后仅有8亿元),资产比较干净,在去年的市场震动中受冲击较小,因而可以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华侨城集团对此感到颇为满意。
华侨城集团最多时曾拥有子公司、孙公司100余家,其中不乏失败的投资。现已重组为40多家。从去年始,华侨城集团开始收缩战线集中投资。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华侨城集团拥有充足的资金和良好通畅的融资渠道,今后要把资金集中投资到金融等领域。但一定要事前做好投资回报的评估工作,量力而行,并且谋求一定的控制权。该公司表示:在以上前提下,华侨城集团有兴趣会向新的证券公司投资。
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
从股权结构图可以看出:深圳市投资管理自从接受财政部划转的南方证券的10.42%的股权后至今一直没有机会增持.在新一轮增资后,与上海汽车、北京首创等强势股东并列为第一大股东;而对国泰君安的控股权也在上海市消化国泰君安20-30亿不良资产的承诺下让位于上海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而对资产质量优良、各项业务出类拔萃的国信证券,原来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一直全资控股。在1999年底,向战略客户红塔集团转让了20%的股权,形成了今天该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控股国信证券70%的局面。
众所周知,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下属的三家证券公司各有特色,在业内地位尊崇:一家在一级市场很厉害,一家在二级市场很厉害,国信证券简直是个“金融核武器",区区20来个营业部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因此对三家券商,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都相当看好。
最近该公司在国泰君安的股份从16%降低到14%左右,而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国泰君安的股权则从原来的17%增持到30%多。对这一股权变动的行为,业内极为瞩目。有媒体评价认为,这是从国泰君安的战略发展考虑,以便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更从容地消化该券商的不良资产,为其日后上市埋下伏笔。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近年来以13个亿的投资大举进入金融领域。先是以5个亿的投资控股商业银行60%的股份;又以1个亿的投资与纽约人寿共建中外保险公司;最引证券业界关注的是去年年初以2亿的投资成为鞍山信托的第一大股东,去年底又以4个亿的投入成为长江证券的并列第一大股东。
海尔集团是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国内的最好企业之一,但它投资的券商都并不属于一流券商,尤其是一投入鞍山信托就陷入了未能预测的财务泥沼。难怪国内媒体屡屡质疑海尔集团“只求最多不求最好",连张瑞敏也自我解嘲地说:海尔集团对金融企业的收购价格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进入的时机一定是最好的。他认为:2001年是海尔集团在金融领域的垦荒年,2002年将是海尔集团的播种年。
同时,张瑞敏认为,注册资本金大不一定就意味强,而且迄今为止,证券市场并没有真正强的证券公司。只要有好的机制、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一心一意地把它做强,海尔就能最终把它做强。海尔集团由此非常看好长江证券,在未来的经营中,海尔集团会向长江证券提出一系列的管理要求,通过董事会的战略来调控经营风险,但绝不会派经营班子,而是给现有的经营班子充分的自主权。
其实,据知情人士透露,海尔集团发展到今天,早就有心愿进入金融领域,尤其是证券行业,但由于以往对证券公司的参股股东限制过严,作为集体企业的海尔集团一直不得其门而入。因此,一旦政策放开,海尔集团就匆匆地进入了鞍山信托。
有业内人士评点海尔去年 强势出击金融业的行为,认为是意味着国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姻的开始 。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尔进入金融领域则不仅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而是将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做大。张瑞敏的的理想正是:通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两个轮子的互动,把海尔集团的真正提升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集团。
此次海尔掀动金融购并风暴貌似突然,其实这是海尔酝酿已久的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资本链如何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真正的助力。
但也有人担心这种单纯追求规模扩大的行为会给海尔带来负面影响。
红塔集团
截至2000年末,红塔集团总资产692.53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72.02亿元,净值114.9亿元。截至2001年底,红塔集团已累计向外投资117亿元,其中已投产44个项目,实现税利9.6亿元。
近年来,红塔集团加大资本运做力度,如增加在交通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持股比例,成为“云白药"的第二大股东,在北京成立了专门从事资本运作的公司——红塔兴业投资公司,并控股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红塔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据红塔实业副总裁刘会疆在去年底总结时表示:红塔证券的成立基本上完整了红塔集团对金融行业的投资结构。——这种表达与一般人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一直以来,红塔集团对银行、保险均有较大的投资,但在证券投资上的空白直到1999年才得以填补。在1999年底,红塔集团为20%的股份成为国信证券的名义第一大股东之一,但在深圳市资产管理公司及关联公司控股70%的股权结构下,红塔集团除了分享满意的分红时,可能没有太多的话事权。因此,我们才能理解,红塔为什么要“经过一年艰苦努力",新成立一家以红塔集团为
核心,并以“红塔"品牌命名的红塔证券。在这里,红塔仅投资2.6亿,就获得了较大的控制权。对于红塔证券能够带来的今日可见的广告效应和未来不可预知的投资收益,红塔集团相当满意,认为这是一笔相当理想的投资。
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原则下,理顺政府划转股权、 盘活沉淀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有关联的券商有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上海证券三家。起初都是因政府的股权划转而参股的。上海证券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券商,它的债券交易和承销水平都排在全国券商前列,盈利能力也不错;而在申银万国新一轮增资扩股中,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虽然未能同步增资,稀释后仍然拥有9.036%的股权。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明显重视国泰君安。这家被誉为“航空母舰”的证券公司一直处于证券业龙 《“券商系”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