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
sp; 其次,从帖子之间和文本之间的关系看,博客文本相对独立,排序方式也与BBS不同。BBS的帖子是按逆时间序列安排的,前后帖子的话题可能连续,也可能转换。有关同一主题的不同帖子,常常散落在不同的位置。因此BBS帖子存在这样的现象,大量的话题转换加剧了话题的衰变速度,对单个主题的讨论支离破碎,整合困难。而博客网站的不同文本,通常聚焦于不同主题,文本之间相对独立,每个文本本身就是一个主题的展开和深化。文本的放置有的是按逆时间顺序排列,有的则按重要性排列。拿中国的两个博客网站来看,“CNBlog.org”是逆时间顺序排列式,而“博客中国”则是主题排列式。
第三,从目的来看,BBS更侧重于发言、评论,而博客文本则追求共享性。网络BBS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意见表达渠道为少数集团垄断的局限,而赋予大众在互联网这个公共传播媒介上,平等发言的机会。而博客网站则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赋予个人的发布信息寻求共享的可能性,这其中包含着强烈的信息扩散欲望,有一定的读者针对性,这是与BBS不同的。
BBS BLOG
技术实现 简单 简单
版主管理 设立版主 无
管理成本 高 低
适用情况 讨论问题 个人展示
社区支持 站内短消息 弱
超链接 支持弱 高度提倡
文章质量 比较低 质量高(实名制型)
注册控制 弱 实名制
新闻的及时性 高 高
信息搜寻成本 高 低
发文技术难度 很低 很低
非主流信息发布 版主管理 容易
信息反馈 实时 慢
——《浅谈博客与BBS的区别》
2.1.2 博客与个人主页的区别
有研究者分析了网民从论坛发言,到做个人主页,再成为博客的转变过程,其中可见这三种个人意见发布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公共论坛上张贴帖子,是网上“广播”发言的常用形式。但是,由于受到论坛主题和版主的管理限制,那些希望享受更多自由表达权并集中保存自己意见和发言内容的网络用户,就自然转向个人主页的解决方案。然而,有一利就有一弊。个人主页的难点在于,个人是否有足够的信息资源来长久维持其主页的魅力系数居高不下。从思索和解决这一难题入手,一些网络个人用户逐渐转向博客样式。”
博客网站是个人主页的集中化。个人网站由于其对网民的技术水准、资金条件、维护资源的高层次要求,而注定只能为少数人拥有,但是博客网站的低门槛,则使其具有很高的开放性。1999年,一家名为Pyra Labs的公司开发出一种名为Blogger的软件,使因特网用户可以制作网页,而不必用称为HTML的复杂的计算机编码。第二年,这家公司创办了存放博客作品
博客网站还具有个人主页所缺乏的公共性。既然博客网站的低进入成本特点,吸引了难以计数的博客参与,那么,它的读者号召力、内容包容度、网络点击率也就绝非“独门独院”的个人网站所能比拟。如果说,个人网站只是一对多的传播出口,其涉及的多是有关个人生活、事业和情感方面的私人话题、私人创作和私人资讯的化,那么,博客网站则是无数人对无数人的传播社区,这里既有个人爱好,也有公众趣味;既有私人观点,也有群体争论;博客的价值一方面体现为个性化,另一方面,这种个性化又要被多数人认可。所以,博客的成功,关键在于他对内容的品评是否独到、甄别是否合理、推荐是否恰当,有多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博客是既体现自我,也考虑市场需要的。
3 博客的影响
要分析博客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仅仅是新一轮的概念炒作还是具有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创新,我们必须回到整个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去寻找答案。应该说博客的出现是符合整个网络技术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的。
博客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从媒体传播角度考察,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自由发表的个人网络出版方式,对传统媒体工业的运作模式形成挑战。二是从知识管理角度考察,代表着个人知识过滤与积累和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为组织沟通和社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3.1全新的个人网络出版方式
3.1.1个体与公众
相比较BBS和个人主页来说,博客最大特点就是将个人主页的个体特征与BBS的分享和公共性的特征结合起来。首先网络日志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同时他又不具备隐私性,如果说BBS太强调公众性,而个人主页又太缺乏公共性,那么“博客”技术就是两者结合。在博客王国里,真正耐人寻味的也许是:一种最具个人化的内容,却有最具公众性的形式。
个体转变成公众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它首先需要一个实现的空间。这个空间被哈贝马斯称为“公共领域”。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在这种不受政府侵扰的自由空间,哈贝马斯强调,市民间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的公共交往。在理想的民主政治下,国家在法律制约下只能承担公共领域的担保人角色,是保障自由的权力机关,而不能干预。在哈贝马斯看来,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基础是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它来自于社会再生产和政治权力的分离。在封建时代,国家就是社会,社会就是国家。只是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扩张,等级统治才真正被冲破,市民社会才有可能从底层生成,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也才逐步被建构。公共领域是由汇聚成公众的私人所组成的,他们把社会的需求传达给国家,但本身又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伴随着公共领域的发展,个体向公众的转变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大众传媒。也因此,哈贝马斯才一再强调传媒研究对分析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重要性,把传媒力量看作是一种新的影响范畴,认为它既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又统领了公共领域。③
&nb 《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891.html
第三,从目的来看,BBS更侧重于发言、评论,而博客文本则追求共享性。网络BBS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意见表达渠道为少数集团垄断的局限,而赋予大众在互联网这个公共传播媒介上,平等发言的机会。而博客网站则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赋予个人的发布信息寻求共享的可能性,这其中包含着强烈的信息扩散欲望,有一定的读者针对性,这是与BBS不同的。
BBS BLOG
技术实现 简单 简单
版主管理 设立版主 无
管理成本 高 低
适用情况 讨论问题 个人展示
社区支持 站内短消息 弱
超链接 支持弱 高度提倡
文章质量 比较低 质量高(实名制型)
注册控制 弱 实名制
新闻的及时性 高 高
信息搜寻成本 高 低
发文技术难度 很低 很低
非主流信息发布 版主管理 容易
信息反馈 实时 慢
——《浅谈博客与BBS的区别》
2.1.2 博客与个人主页的区别
有研究者分析了网民从论坛发言,到做个人主页,再成为博客的转变过程,其中可见这三种个人意见发布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公共论坛上张贴帖子,是网上“广播”发言的常用形式。但是,由于受到论坛主题和版主的管理限制,那些希望享受更多自由表达权并集中保存自己意见和发言内容的网络用户,就自然转向个人主页的解决方案。然而,有一利就有一弊。个人主页的难点在于,个人是否有足够的信息资源来长久维持其主页的魅力系数居高不下。从思索和解决这一难题入手,一些网络个人用户逐渐转向博客样式。”
博客网站是个人主页的集中化。个人网站由于其对网民的技术水准、资金条件、维护资源的高层次要求,而注定只能为少数人拥有,但是博客网站的低门槛,则使其具有很高的开放性。1999年,一家名为Pyra Labs的公司开发出一种名为Blogger的软件,使因特网用户可以制作网页,而不必用称为HTML的复杂的计算机编码。第二年,这家公司创办了存放博客作品
的网站Blogspot.com,这种软件和网站都是免费的。这使博客进入快速普及期。“成为博客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没有任何新技术;不需要注册域名,不需要租用服务器空间,不需要FIP知识和许多软件工具;不需要许多网页制作知识。” 用户只需在网上免费或付费的博客网站上申请注册,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领地。
博客网站还具有个人主页所缺乏的公共性。既然博客网站的低进入成本特点,吸引了难以计数的博客参与,那么,它的读者号召力、内容包容度、网络点击率也就绝非“独门独院”的个人网站所能比拟。如果说,个人网站只是一对多的传播出口,其涉及的多是有关个人生活、事业和情感方面的私人话题、私人创作和私人资讯的化,那么,博客网站则是无数人对无数人的传播社区,这里既有个人爱好,也有公众趣味;既有私人观点,也有群体争论;博客的价值一方面体现为个性化,另一方面,这种个性化又要被多数人认可。所以,博客的成功,关键在于他对内容的品评是否独到、甄别是否合理、推荐是否恰当,有多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博客是既体现自我,也考虑市场需要的。
3 博客的影响
要分析博客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仅仅是新一轮的概念炒作还是具有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创新,我们必须回到整个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去寻找答案。应该说博客的出现是符合整个网络技术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的。
博客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从媒体传播角度考察,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自由发表的个人网络出版方式,对传统媒体工业的运作模式形成挑战。二是从知识管理角度考察,代表着个人知识过滤与积累和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为组织沟通和社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3.1全新的个人网络出版方式
3.1.1个体与公众
相比较BBS和个人主页来说,博客最大特点就是将个人主页的个体特征与BBS的分享和公共性的特征结合起来。首先网络日志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同时他又不具备隐私性,如果说BBS太强调公众性,而个人主页又太缺乏公共性,那么“博客”技术就是两者结合。在博客王国里,真正耐人寻味的也许是:一种最具个人化的内容,却有最具公众性的形式。
个体转变成公众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它首先需要一个实现的空间。这个空间被哈贝马斯称为“公共领域”。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在这种不受政府侵扰的自由空间,哈贝马斯强调,市民间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的公共交往。在理想的民主政治下,国家在法律制约下只能承担公共领域的担保人角色,是保障自由的权力机关,而不能干预。在哈贝马斯看来,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基础是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它来自于社会再生产和政治权力的分离。在封建时代,国家就是社会,社会就是国家。只是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扩张,等级统治才真正被冲破,市民社会才有可能从底层生成,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也才逐步被建构。公共领域是由汇聚成公众的私人所组成的,他们把社会的需求传达给国家,但本身又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伴随着公共领域的发展,个体向公众的转变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大众传媒。也因此,哈贝马斯才一再强调传媒研究对分析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重要性,把传媒力量看作是一种新的影响范畴,认为它既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又统领了公共领域。③
&nb 《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