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哲学理论论文 >> 正文

回顾与前瞻——关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


p;   此外,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与趋势,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等,马恩都有极富创造性的见解,并曾作过明确而深刻的论述。传统模式同样未能真正理解和体现,反而得出了许多与之相违背的结论。这些错误不仅危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而且造成了严重的思想僵化和简单化,其对思维方式的不良影响,在日后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障碍。 

    当然,对苏联教科书的体系不能过于简单地看待和一概否定。但时至今日,为了更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其中包含的缺陷和局限。特别是在把它当作唯一“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情况下,其影响之大和在理论与实践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只有克服它的缺陷,才能重新焕发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机。 

    三、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探索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中国形态,从来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和理论发展,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具体面貌,标志着我们已经突破或走出了苏联教科书的传统模式,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正在形成之中。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来自实践和国家指导思想方面的突破创新。作为当代中国人民解决本世纪人类、特别是本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勇气与力量、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的思想内容本身可以说已经大大地超出了教科书的传统模式,在许多方面,包括理论精神、思想方法和具体观点等方面,都包含了丰富的新的哲学思想。 

    例如,众所周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重要贡献中,最具特色的是他旗帜鲜明地把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引入了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判断标准之中。他毫不怀疑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始终坚信社会主义的方向是正确的、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但针对已往主要是“左”的错误所表现出来的片面性,他更加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能否成功,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能否体现出来,有个搞好搞不好,能不能正确理解,能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没有现实的社会主义。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实践,取决于在实践中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坚持“三有利”的标准,能够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达到让“人民满意”的效果,等等。这就牢牢把握往了社会主义的两个客观必然性基础:一个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作用和趋势,一个是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和历史作用。从而在动态实践的高度上,重新完整、充分地确立了价值与真理高度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观。这一重大贡献在理论和思维前提方面预示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理论的确立,也再一次显示了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观念。 

    2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实践标准的大讨论”为起点,在十分广阔的背景和领域中继续深化,其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在最深层的基础理论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关于实践、主体性、价值等重大问题和基本范畴研究的展开和深入讨论。随着上述探讨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哲学思维逐步发生着从“实体思维”进入“关系思维”,从客体性思维进入主体性思维,从仅以认识世界为宗旨的单向关系走向包含价值在内的双向关系,从静态的直观思维进入动态的变革思维等一系列重大转变。 

    哲学上的一系列重大转变,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推到了哲学研究的前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重新发掘和整理的结果,使不少真诚的学者确信,把“实践的观点”仅仅看作是“认识论”的观点是不够的,它应该而且事实上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显著、最深刻的特征。当我们重新探讨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建设更充分地反映时代精神和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时候,应该以此为科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特征。 

    马克思曾用“人的感性存在”或“感性活动”、人的“改变世界的活动”等方式来表达“实践”,并强调它是“客观的”、“对象性”的活动。也就是说,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本质形式。而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之一,则可以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九条来表述:这是一种“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这可以说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最初的经典表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中,则有“……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这段话进一步阐明了实践唯物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高度一致性,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新世界观的科学逻辑与价值导向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真整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并结合当代人类实践的重大启示,我们需要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注意其中某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如: 

    1、关于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的哲学把人类社会实践当作自己的首要对象,它对实践的本质、地位和意义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实践观是以实践为对象的理论,它是整个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因此对于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问题,需要首先给以科学的回答; 

    2、许多人已经谈到,“实践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创立自己新世界观特有的方式,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各种问题上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实践当作对象,而且主张进一步把人类的实践方式变成自己自觉的思维方式。这里包含着要“把事物、现实、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并要学会“象实践那样思考”的一定理论逻辑和方法体系。如何能够达到这种思考境界,是我们的哲学思维面临的最重大课题; 

    3、关于如何理解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践精神。马克思指出,哲学的理论目的和价值取向,不仅在于科学地“说明世界”,而且更在于革命地“改变世界”,这是“合理形态的辩证法”的本质。进一步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意义,在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科学真理性与人类解放的价值导向性高度统一的完整面貌,无疑是我们的哲学的历史任务。 

    总之,认清世纪之交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形势,我们就不难看出,加强中国自己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其意义是多么重大,其前景是多么开阔。因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正本清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并把中国和世界当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当做自己的主要问题,在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摈弃各种新旧糟粕的同时,注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哲学研究,其中包括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互关系的研究、东西方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等,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建构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新路,使之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与特色,为在新的世纪里创造更加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文明打下基础,应该说不仅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去推进面向21世纪的中国思想理论和文化建设,为中国在下个世纪走在世界阐明的前列做好准备。

《回顾与前瞻——关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089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哲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